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943726
 簡單對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夢想可以說到做到?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可以溝通, 就不要等待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被拒三十七次也不退縮
作者: 簡單對待 日期: 2011.09.02  天氣:  心情:
看了這篇報導,領袖就是要有這樣的魅力,能講出激勵人心的話來,不要小看自己,堅持下去你就可以達成心中的夢想了。



《哈芬頓郵報》創辦人哈芬頓─被拒三十七次也不退縮
2011-06 天下雜誌 475期 作者:吳怡靜
六月初,《紐約時報》人事大地震,總編輯凱勒即將下台,由積極搶攻網路的副總編輯艾布蘭森(Jill Abramson)接任。

消息曝光後,艾布蘭森在第一個電視專訪,說了句耐人尋味的話,「我不想跟亞麗安娜.哈芬頓開戰。」

《紐約時報》第一任女總編輯口中,敬畏的敵人哈芬頓(Arianna Huffington)是美國政壇名人。二○○五年她在網路上創立《哈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很快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新聞網站之一,也是最多人瀏覽的政治部落格,讓老牌大報倍感威脅。

今年二月,美國線上(AOL)更以三.一五億美元高價,收購《哈郵》(HuffPost)的網路影響力。

事實上,哈芬頓今年已經六十歲,出生於希臘,留學英國,後來移居美國,成為作家與政治評論家。她能寫善辯,長袖善舞,近年來積極宣揚自由派政治理念。《哈芬頓郵報》竄紅後,她更成了媒體界一方霸主。

今年,她對即將畢業的年輕人指出,除了要勇於面對失敗之外,更要「屢敗屢戰」,直到成功改造這個世界……。

你們即將踏入的世界,是個兩面並存的世界,如何迎接現狀、展望未來,就看你們從哪一面來看待這個世界。


其中的一面是舊世界,充滿了不理性,真相沒人理會,真理也被各式各樣的說法取代。我們看到IMF總裁因為涉入性侵案被逮,剛卸任的加州州長公開坦承跟女管家外遇生子,我不禁想問:為什麼女性領導人從來不會被指控強暴?

這個世界裡,美國夢正逐漸破滅。將近二千五百萬美國人失業或未充分就業;全美學生貸款的債務總額飆破一兆美元,首次超過了全部信用卡的債務總額;年輕人搬回爸媽家住的比例,暴增到三四%。

我曾寫過一本書叫「第四本能」,探討人類除了生存、繁衍、爭權外,還有一種尋找生命意義,想要超越自我、關懷群體的本能。發明小兒麻痺疫苗的沙克博士,二十世紀末去世前曾指出,人類正從強調生存與競爭的A紀元,走向強調合作與意義的B紀元。這是非常巨大的轉變,需要的價值觀也不一樣。眼前,我們最需要、也最欠缺的關鍵特質,不是智商,而是智慧。
智慧的另一個真諦,是讓我們領悟出,人生的際遇,特別是那些最痛苦的際遇,往往是有意義的。也許我們當下無法體會,但事後回想,就會發現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反而找到另外一條路。
二十二歲時,我曾愛上一個年紀比我大一倍的男人,他是倫敦《泰晤士報》的專欄作家,愛情是盲目的,我跟他同居了七年,當我三十歲時,我非常想要生小孩,但他卻只想養小貓。最後,我做出痛苦的決定:離開這個我深愛的男人,移居紐約。
現在回想起來,我的人生目標—包括我的兩個女兒、我的書、《哈芬頓郵報》,甚至今天站在這裡致詞—之所以能夠實現,都是因為當年有個男人不想跟我結婚。
所以,人生有失有得,你失去的,通常也會帶來另一個人生機遇,記住這個啟示,好嗎?(鼓掌)
追求智慧,就必須「無懼」。不是不能心存恐懼,而是不要因為恐懼,自我設限。有一年,我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個低潮:我的第二本書被三十七家出版社打了回票。通常,遇到這種困境,有些人可能會動搖,「也許我該轉行了。」
但是我沒有。有天,我走在倫敦的聖詹姆斯街,心情很沮喪,看到路旁有家巴克萊銀行,就鼓起勇氣,走了進去,要求銀行經理借我一筆錢。他竟然答應了!至今,我每年都會寄聖誕卡片給那位經理。
所以,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差別,就看你有沒有不屈不撓的毅力,能不能面對挫折不退縮,繼續拼搏。我的母親教導我,失敗不是成功的相反,而是成功的墊腳石。重點是不要讓心中的恐懼、懷疑變成了阻礙,讓自己裹足不前,一事無成。
最後,我認為追求人生智慧,還有一個重要的方法,那就是行善助人。我看到你們早就在校園裡,利用各種活動做公益,包括推廣幼兒教育、參與低收入住宅計畫等,我希望你們持續下去。
眼前的世界,讓我們無法再等待英雄--尤其是那些華盛頓的大人物--來撥亂反正,解決問題。別再指望會有英明的領導人騎著白馬來拯救世界,各位畢業生,你們就是領導人。這世界迫切需要你們用智慧展現領導,你們必須勇於冒險,勇於失敗,而且要屢敗屢戰,直到成功達成目標、成功改造這個世界為止,而且別忘了生活要更均衡,心情要更愉快,睡眠一定要更充足。
標籤:
瀏覽次數:12    人氣指數:412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夢想可以說到做到?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可以溝通, 就不要等待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9-03 21:43
她, 60歲,亞洲其他,醫療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