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22900
 日日靜好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11118-3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土村姑過蕃薯節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土村姑-為什麼?
作者: 日日靜好 日期: 2011.11.19  天氣:  心情:


影音引用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YcBb1MLynXQ


鴨肉低脂味甘 說它有毒誤會大

2010/12/14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記者高智洋/攝影】

冬天進補,有些人選擇來一鍋熱騰騰的薑母鴨,辛辣老薑加酒香,袪除冬天寒氣。薑母鴨這道自商代傳下來的料理,有「昔日帝王菜,今日百姓餐」說法,鴨子也是經過挑選的,最常用的就是紅面番鴨。

根據農委會林務局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料庫,在台灣,經過長期的培育及改良後,依利用方式,可區分為蛋用與肉用鴨兩大類。蛋用鴨種有白色菜鴨、褐色菜鴨;肉用鴨種則有北京鴨、番鴨等。

性涼易腹瀉 此毒非彼毒

美味鴨肉。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

台灣民間相傳,鴨子有毒,皮膚病的人不能吃,手術後也是禁忌,不少人因此誤解。

此毒非彼毒,講的不是有害的毒,中醫認為,鴨肉味甘、性涼,脾胃功能虛弱者,或是平常就容易拉肚子的人,則要少吃,以免腹瀉症狀雪上加霜。

術後或生產 都沒禁忌啦

除了上述體質的人,一般人吃鴨無妨,不管是手術後或生產後,鴨肉都不是禁忌。懷孕時期,有些人會口乾舌燥,這時候反倒適合吃鴨。鴨肉味甘,對脾胃也有幫助。

不只如此,民間還有一說,「冬天吃雞、夏天吃鴨」,台灣夏天炎熱,體質燥熱的人,吃鴨肉也可以降火氣。另外,鴨肉不像雞肉屬性較溫,進補時用雞不用鴨,可能也跟鴨肉性涼有關。

有些人冬天喜歡來一鍋熱騰騰的薑母鴨,老薑可以中和鴨肉的涼性,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驅寒、發汗,體質虛寒的人可以適量食用,燥熱的人吃時要節制,或搭配屬性偏涼的大白菜等食用,以免上火。

不飽和脂肪酸 高於豬與雞

汐止國泰醫院營養師羅悅伶:

肉類裡,鴨肉的脂肪含量,不只比畜類的豬、牛、羊肉來得低,跟同屬家禽類的雞相比,相同部位,脂肪含量也稍少一點。

不只脂肪含量低,脂肪組成上,鴨肉的飽和脂肪酸比率相對低,不飽和脂肪酸則高達百分之五,比雞、豬肉都來得高。不飽和脂肪酸有延緩壞膽固醇形成,以及抗氧化功效。

維生素A和B 也贏過豬雞

維生素A及B群含量高,也是鴨肉的一大特色。跟等重的雞、豬肉相比,鴨肉的維生素A含量幾乎多了一倍;B群不只有助於穩定神經,還是能量代謝的重要輔酶。

鴨肉的鐵質,雖然比不上牛、羊肉的紅肉,卻也比雞、豬肉略勝一籌;它的鈣質表現也不錯,不過,因蛋白質會促進鈣排出,肉吃太多,對骨質密度不見得有利,加上鴨肉含有油脂,千萬別靠多吃鴨肉補鈣,不如喝牛奶及吃乳製品來得實際。

吃薑母鴨袪寒 痛風別喝湯

鴨肉的鉀含量頗高,鉀有助血壓控制、預防心血管疾病,跟其他肉類相比,低脂、鉀多,確實是其優勢,卻仍遠遜於蔬果,要想多攝取鉀,還是應該每日五蔬果,均衡飲食。

冬天,不少人喜歡吃薑母鴨袪寒,鴨肉蛋白質經久燉煮,會溶出普林,且蛋白質下肚後,也會分解出普林,痛風患者應避免喝湯,以免誘發。腎臟病患除了控制蛋白質攝取量,也不適合喝湯。

三高患者進補 慢性病失控

另外,三酸甘油脂高、血糖高的患者,也要控制薑母鴨的食用量,有些患者一到冬令進補季節,慢性病就跟著失控。

即使是健康人,也要節制薑母鴨的食用量,否則,一餐下來,就吃進一日蛋白質的額度。一日肉魚豆蛋類的建議攝取量為六份,每餐約二到三份,一份肉類重約一兩,大概是兩指頭寬、一根半指頭厚的鴨肉。

吃薑母鴨時,不妨多放些蔬菜,尤其是菇蕈類,一方面香氣較足,還可攝取纖維質,增加飽足感,以免吃進太多肉。

全文網址: 鴨肉低脂味甘 說它有毒誤會大 - 膳食養生 - 美容養生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288014#ixzz1e79gmsbH
Power By udn.com



所謂「不飽和」(unsaturated),是指在一個脂肪酸分子的碳鍊上,「碳原子」間出現以「雙鍵」或「三鍵」鍵結的現象。如果在一個脂肪酸分子的碳鍊上,有一個「雙鍵」或「三鍵」,則稱為「單元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有二個「雙鍵」或「三鍵」,則稱為「雙元不飽和脂肪酸」(diunsaturated fatty acid);若一個脂肪酸分子,同時具有三個以上的「雙鍵」或「三鍵」,則稱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相較於「直鏈」的「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分子,有較龐雜的立體結構,此現象直接造成「不飽和脂肪酸」的「熔點」較低於「直鏈」的「飽和脂肪酸」,低溫時不易凝固。對生物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可保持「細胞膜」在低溫時的「流動性」(Armstrong et al., 2003; Berlin et al., 1989; Stillwell and Wassall, 2003)。

by-http://topo.myweb.hinet.net/health2.htm







我找到答案了

上個星期村姑嬸家裏吃啤酒鴨

因為剛煮好時婉爸嫌浮在上面的油脂太厚不敢喝

本來想等放涼後油脂凝固了比較方便把油撈掉

結果等了一下午

那上面的油脂竟然都還沒有凝固

怪~真是太奇怪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村姑嬸的印象中

記得一般的雞湯在這種天氣放涼後油脂都很快的就會凝固

為什麼鴨子的卻不會呢?!

心想一定跟鴨子油脂的成份有關係

還有...

這是不是也跟冬天為什麼要吃鴨肉來進補有關係呢?!

上網爬文後發現

哈~真的是完全顛覆了我對鴨肉的印象

原來鴨肉性涼

而且此毒非彼毒

講的不是有害的毒

所謂的毒指的是性涼易腹瀉

最重要的找了我要的答案

也就是...

鴨肉的不飽和脂肪酸高於豬與雞

就是為什麼鴨的油脂在低溫時不易凝固的原因了








標籤:
瀏覽次數:88    人氣指數:3888    累積鼓勵:19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11118-3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土村姑過蕃薯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