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經戒的作用
人間法門第二文
勤讀經念戒
想藉此就獲得美貌 那是沒用的
相 是由心生 而非飽讀詩經
心 如何生美相?
從真喜 真善 真心 真大愛
這些元素開始生起
先賢說 流傳經文
不是讓人變美變帥
而是從中獲得 定 慧 戒
平定亂性煩心 借而引出
真善美大愛之發心願力
在轉為表象上 慈美 真善的容貌
一個人若心頭放不開 無法落定
眉頭深鎖 面無表情 毫無笑意
甚至是終日無故悲泣落淚
憂愁滿容 試問 這如何美得起帥得到?
所謂精進 是
由心而起 願力而行 善念為基
知改進 懂收歛 了是非
明真理 惜佛譯 探道理
休怒性 取恕心 禪修行
不為成佛而行 但求定心明性
不為成神而悟 但求悲智兼俱
讀經文跟打坐 是一樣道理
求的是心境 經文看的是先賢的心得
悟其義 行其理 傳萬里 凡事 懂得放下 否極泰來
隨風流浪~ 風玲 於100/06/18 潛心禮敬 篇名: 人類智慧,悲智雙運 卑微阿 (尚未分類) 作者: 棄天帝
人類長久以來,共業不斷累積,人禍、天災皆來自人心不調; 要回歸祥和,唯有調適人人心地,並且釋放出人人本性之愛; 人人心靈調和了,天地四大才能調和。 人心欲門一開,欲望一發不可收拾,身、口、 意就會造作十惡業——身行「殺、盜、淫」,口說「妄言、兩舌、綺語、惡口」, 心想「貪、瞋、癡」,造成人間禍亂。 修行實在不簡單,要耐得住世間的欲念,斷除欲念,心才不會被誘惑。 要借重道場、借重人群,讓人人相互成就,斷除惡習、引法入心。 時時懺悔且自我警惕,去除心地雜草,行在人生正軌, 並且耕耘芸芸眾生的心地,引導人群往菩提大道前進。 修行不只是在叢林、道場,更要在人與人之間,人間無處不是道場。 佛陀將「悲」與「智」譬喻為「兩足尊」;慈悲、智慧具足, 就如健全的雙腳能平衡跨步、自由行動。 所以我們要具足慈悲,更少不了智慧;慈悲在前,智慧要緊接跟上來, 才能安住大地眾生心;眾生心能安住,四大才能調和,宇宙才能穩定。 要達到「悲智雙運」,需要「福慧雙修」 ——有智慧、有福德,福德智慧合起來, 才能入人群為眾生作導航師,將真理推動在人間。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 透過經藏演繹,人人打開心門,聞法會道後, 還要更進一步用愛鋪菩提大道、開覺有情路。 不只在臺灣,但願透過大愛電視,將慈航開向全球, 把菩提大道、覺有情路一段段連接起來, 讓人心都能受到震撼、受到撫平、受到淨化, 帶動人人自覺覺他、覺行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