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36155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親密、孤獨與自由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好書部分內容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無住生心集
作者: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日期: 2009.04.11  天氣:  心情:
淨空法師講述


【四三】


往年我住在台北,鄰居是天主教教堂,神父是方豪先生,我們經常在一起聊天.我對方神父非常尊敬,他是一

位苦學成功的人.當時他在政大教書,七十歲那一年,他說,方東美先生過世之後,將自己所收藏的書籍贈送中央

圖書館.我們都參加了贈書儀式.方神父講1,我今年七十歲了,應該把我的書籍捐給政大圖書館.方東美先生身

後贈書,自沒見到; 我七十歲書,自己見到了.


方神父是很有智慧的人,他話中含著很深的意義,七十歲以後要辦自的事.此事從古代典章制度裡能看得出

,中國古代作官的人都是有學問、有修養、有德行的人.所以「學而優則仕」,說明品學兼優的人應當從政,這也

是古代從政的標準.因為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肯為社會、為國家、為人民貢獻服務,至七十歲就退休;爾後要做

自己的事,即佛家講的「生死事大」.


人生不只這一世,確實有過去世;有過去,當然就有未來.過去世的事對真正有德學的人來說,多少能略知幾

分;未來世的情形怎樣,心裡也有全盤的打算.這才是真正有智慧、有學問、有德行的人.世間不可能有不顧前

後的智者,我想古今中外見不到這樣的人.有智慧的人一定是瞻前顧後,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給我們高度的警

覺.現代無論世法、佛法,許多人一直到老死都不肯放下,這是很大的錯誤.


我年輕初學佛時就有一個想法,過去講經時也曾多次提到.以佛門為例,大多數出家都是二十幾歲,二十歲至

四十歲是出家修學的階段,要認真努力研究教理,修正自己的思想行為;四十至六十這二十年中要犠牲奉獻,為

佛教服務、為道場、為信徒,也就是為常住工作;六十歲以後就應當辭去一切執事,若作住持或當家都該退休;退

休之要辦自的生死大事,也可以接受道場的供養.因為我們曾經服務二十年,所以退休接受供養也是應該的.


此時可以當老師,從事講經、教學,不擔任一切行政部門的工作.因為講經、教學對自己修行沒有妨礙,這是

辦自己的大事,也顧到佛法的承傳,為佛門垃養弘法利生的人才.這個想法,我想了很久,可是自己沒做到,被迫

於時勢;實際上,我大概也做到了幾成.我出家以後從來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可是還掛個名,基金會掛上董

事長的名,華藏精舍住持的名.形式上我還掛了好幾個名,但事實上從未管過事.


我想到方神父七十歲時把所有書籍捐獻,為自己身後著想,因而聯想到這些事對於我們修學,無論在家、出

家皆是非常重要的理念.晚年一定要為來生著想,應當將一切事務交付給年輕人,輔導年輕人推動佛教事業;自己

則一切放下,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才真正是自利利他,圓滿功德!


人生苦短,生死事大
標籤:
瀏覽次數:60    人氣指數:3060    累積鼓勵:1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親密、孤獨與自由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好書部分內容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