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123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3《五台山●黛螺五朝》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25《五台山 ● 法輪普化》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24《五台山 ● 暫爾忘緣》
作者: 日期: 2015.08.06  天氣:  心情:
【旅遊日誌】• 朝聖之旅24
2015-08-03


24《五台山 ● 暫爾忘緣》


今天是在五台山台懷鎮的最後一天,今早七點才集合,大家一副輕鬆優閒,享受著在台懷鎮的早餐時刻。早上預定朝拜三座寺院,我們的第一站是碧山寺。


從台懷鎮出發,沿山路上行二公里,在青翠繚繞、綠樹掩映的高山下,有一座規模宏大、建築整肅的寺院,這便是碧山寺。
《清涼山志》載有明代高僧鎮澄的一首詩,描述的就是這淨雅世外的碧山寺:
落日北山寺,蕭然古澗邊。白雲生翠醃,明月下寒泉。
孤鶴樓雙樹,疏鐘破曉煙。焚香坐清夜,暫爾已忘緣。
當車離碧山寺還有幾分鐘路程,就可以感受詩中所現的碧山寺的清靜幽雅、莊嚴肅穆的風韻。由於寺的四週〝群峰凝碧〞,故而名之。碧山寺也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禪寺。
千百年來,碧山寺吸引著許多高僧大德,來這裡講經說法,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來此頂禮膜拜。


而碧山寺,剛開始的名字叫北山寺,因它在北台之餘脈北山(今名華嚴谷)之麓,故名北山寺,簡稱北寺;又以其是鑿石為寺,又名石北寺。佛教的重要編年史籍《佛祖統紀》卷第三十八載,早在北魏孝文帝時期(約一千六百年前),「五台北寺法聰律師即鑿石為寺為眾專講《四分律》,門人道覆錄為義疏」。
那時,寺下有一小泉,泉水顏色冬夏不同,其味又很甘冽,其水還可療疾,譽為靈泉。 所以,人人爭相飲之。 泉之周圍,蒼鬆滿山,蓮花遍野,松風沙沙,香氣襲人,環境幽雅,清靜無塵,實是一處理想的禪棲寶地。大興建是始於明英宗年間。
碧山寺佔地2萬平方公尺,寺院坐北向南,背山面河。門前綠楊掩映,建築以牌坊山門為前哨,方丈、祥堂、賓舍、香積等套院為兩翼。中軸線上的殿堂分前後兩部分,前部有天王殿、鐘鼓樓、毘盧殿、戒壇殿,及東西配殿、廓房,多為單層建築。後部地勢突起,穿過垂花門,即是大藏經殿,左右則為經堂僧舍,全部為垂簷樓閣,畫棟雕樑。整座寺院建築規整,殿宇宏偉,一派莊嚴整肅的景象。歷史上它是五台山十大青廟之一。


碧山寺也有一傳統,凡是出家僧尼和居士信徒到了碧山寺,一律免費食宿,任何人無權逐客。 啟程時如果缺少川資路費,寺中還得周濟盤纏,碧山寺這種廣濟十方僧人的做法,非常為人們所樂道和讚賞,因此人們亦稱碧山寺為〝廣濟茅蓬〞(茅蓬是寺院的謙稱)。 所以很多朝山教徒都把這裡作為必朝之地。
我們去參拜的時候,在寺門內還舉辦2015年的攝影比賽,兩旁盡是排列著各種國際攝影的作品。
這些攝影作品把碧山寺和環寺幽雅的翠林、古澗、白雲和梵唱捕捉留影,好美!好有意義!
剎那間,我也領悟了鎮澄禪師「暫爾已忘緣」的妙境。


盡管我不捨碧山寺的這份幽雅,還是得隨團前往普化寺。
(待續)
標籤:
瀏覽次數:113    人氣指數:1113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3《五台山●黛螺五朝》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25《五台山 ● 法輪普化》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