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中再深入淺出的教導我們:「少一分煩惱,得一分清淨」;「得一分清淨,獲一分超脫」!
菜根譚有一篇…
「減繁增靜」一文中論及,如果應酬交際,閒言閒語,思考憂慮,聰明睿智;不設法減少,反而有增無減的話,就會帶來更多莫須有的煩惱與痛苦。
它就等同像一把人我是非的「枷鎖」,鎖住自己的手和腳上,一生一世被束縛著,很難自由自在。
「莊子」一書中,有一則寓言小故事:
過去有一個人,名字叫著混沌;本來沒有眼睛、也沒有耳朵,生活無憂無慮,很快樂!
後來遇到好心的貴人給他通眼、穿耳,從此可以看到、聽到人世間的五光十色、花花世界的不少「好」東西,也能接觸很多形形色色的事事物物。
但是「好景」不常,豈知有了眼睛、耳朵以後,不但不快樂,甚至很煩;所以很快的就死去了。
寓言故事的道理,在提示說明:
一個人若沒有「眼」、「耳」,則不見不聞,反而落得清靜、悠閒、自在。
有了「眼」、「耳」;因為可以看到、聽到周遭的很多又奇又妙的東西,引發貪妄、
分別與執著之心。
因此在不知不覺中,喪失純真、失去本性;難以放下、隨緣的活在當下。
就會活在煩惱、痛苦,緊張兮兮的人生中,自然難獲得健康長壽之道!
所以常言道:「傻人有傻福」,「聰明反被聰明誤」道理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