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收到一則久違同學的借錢簡訊。 從高中到大學,曾經是無話不談的死黨,情如姐妹.......這些年來各自忙著生活,交集漸漸的變少,雖然偶爾聯絡,也只是客氣的寒暄,總覺得很難像過去一樣,可能是因為彼此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突然有一種友誼受到考驗的感覺。 會來找我借錢我很意外,我很難理解的是,她有一份月收入至少二十萬元的工作,壽險業界的Top 1。 朋友建議我,如果要借,有了面子沒裡子,就應該抱著收不回來的打算。 在友情和金錢之間,該如何選擇? 談錢傷感情,就算再好的感情,如果和金錢攪和在一起,性質就變了,再也無法那麼純真。 借錢容易還錢難,開口要錢,又是一項難題,無論是哪一方,心裡都不會很舒服。 向來很難放下身段,高中、大學半工半讀的日子,即使生活再怎麼拮据,我也絕不開口向人借錢。 因為迷戀旅行,這幾年的工作所得,幾乎全數貢獻給各地觀光局,也沒有什麼多餘的錢可以借人,然而,生命中的起落很難預期,每個人都該為自己訂製一個停損點。 不管和什麼人在一起,只要談到錢就會傷感情,尤其是男女間極度敏感的問題,絕不亞於感情,說不定一下子就翻了船,也會惹來許多不必要的糾紛與困擾。 而令我一直想不透的是,常聽到這樣的新聞,連人都沒見過、小手都沒牽過,光憑幾張照片,或因相談甚歡,就因此失去戒心,拱手把畢生積蓄匯了出去,就鬼遮眼的當起了火山孝子。 猶記得好幾年前,倒扁運動如火如荼的時候,因此和當時寫作的Pchome新聞台上一位網友結緣,在電話中聊沒有幾次,就傳了一則借錢的簡訊給我,一萬元,說多不是很多,說少卻不少。 那個男人自稱是長榮機師,簡訊內容還印象深刻︰「才剛出完飛行任務,因為參加倒扁運動,行為不當被抓去應訊,需要一筆保證金釋回.....」而且危急到要我馬上匯進去,既然才剛下飛機,何不直接向機場眾多的同事求援? 借還是不借?當然是不可能借!借了,肯定要不回來,一萬元可以做不少事呢。 必需要跟一個未曾謀面的網友借錢?沒有其他好友嗎?同事?家人呢?對方如果真的那麼缺錢,自然會去找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不會在網路到處向陌生網友借錢。 人世的塵緣起伏,常常出人意表;而人與人之間的情分也往往微妙令人難解,無論什麼樣的朋友,任何感情絕對不要牽涉金錢關係,何況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 借錢傷心,不借傷感情,借了不還......傷了感情又傷心;我真的不想失去朋友,也不想考驗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