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婚姻有了問題,大多數絕不能把過錯歸於丈夫或妻子單方面。但是我發現決定婚姻的幸與不幸,有一種很奇妙的現象,不幸的婚姻大多是歸咎丈夫,幸福的婚姻則大多要歸功於妻子。這並不是說女人比男人好,而是男人從小多半沒接受過做丈夫和做父親的教育。
家庭裡普遍的情形是,女孩在母親的潛移默化中瞭解家對她的意義,以及她對家的責任。最常見的是她必須幫母親做家事,或是照顧弟妹,甚至代替母親侍候父親一些日常生活時的小事情。在當時,她們也許並不高興做這些,但是只要母親公平而且讓她們留下一些愉快的回憶,將來她們自己做妻子和母親時,自然而然不會“離題太遠”。
可是男孩在家就大不相同,他們很少被要求對家和家人付出什麼,或盡什麼義務。父母親大多數是要求男孩子讀好書,為將來立足社會奠好基礎,其他都可以馬虎點。一個男孩成長以後能賺錢養家就足夠了,如果他懂得體貼妻子,懂得對家盡賺錢以外的責任,那是他妻子額外的“幸運”。
我見過不少把薪水交給妻子,孩子讀幾年級都得想半天才能回答的男人,當然別期望他們分擔教養孩子的責任,也別期望他們懂得怎樣體貼妻子的辛勞了。但是社會和家庭的形態都在逐漸改變,“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也在逐漸改變,家將可能是夫妻兩人共同主持的一個“單位”。今天有很多年輕的妻子已經不能像她們的祖母輩那樣“忍受”丈夫單獨在外應酬,而把她們擱在廚房裡洗碗筷。不管現在的人們同意不同意,這種趨勢不是誰能阻攔得了的。同時今天的兒童教育專家們也在呼籲應該多注意他們的孩子,孩子才能正常發展。許多男人不是“存心”不盡丈夫和父親的責任,而是他們沒機會學,不懂得怎樣做。
所以父母親對男孩子,除了教導他們將來立足社會,最好也教導他們怎樣“當家”。做做家事雖然只是不足道的小事,可是讓他們也瞭解這是對家的義務。父母外出的時候,也不妨讓男孩看看家,或讓他們照顧弟妹,甚至下廚試做一兩樣小菜等等。父母親不但是在教導子女,也是在替將來人家教導妻子和母親,丈夫和父親。過分的疼愛姑息不但害了他們自己,也害了人家的女兒或兒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