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章文 | 台灣醒報 – 2011年10月27日 下午7:41
【台灣醒報記者章文台北報導】廣達電機董事長林百里一席「我超恨台大電機系」的話這幾天在政壇、學界盪漾,媒體不斷追蹤台大至今是否仍有不重創新,啟發學生思考的教育方式?但今天也出現學者批評林百里「財大氣粗」,「權大氣盛」的聲音,認為林百里心中沒有「飲水思源」4個字,也覺得林百里自認成功、強調創新,不過卻只是個以代工賺錢的董事長。
台大中文系教授何寄澎今天在聯合副刊以「超恨?成功?創新?」為題發表文章表示,林百里說「我讀書讀不好,所以才會成功」,這其中反映的是他心態的「傲慢」與他視讀書為無用,以及對「成功」的定義極為偏狹;並也否定了當時與他受同樣教育者的收穫與成就。
何寄澎也說,林百里認為母系的教育一點「創新性」都沒有,這就證明他實在不知道「創新」不是憑空得來的,也不是憑單一面向或自我可以成就的。沒有努力學習、沒有努力讀書、沒有一切扎實的根基,「創新」何由而生?何寄澎質疑。
何寄澎也歎道,今日的台大在大量的資源下做了太多「浮誇」的事,扭曲了大學應有的教育與價值。他也感慨,在媒體推波助瀾之下,也把台灣日漸帶向一個膚淺、執拗、扭曲的觀念體系。
另外,東華大學資工系教授、同樣畢業自台大電機系的張瑞雄今天也投書蘋果日報,在名為「林百里 比爾蓋茲 台大」一文中說,「林董事長顯然也患了很多大老闆的毛病,財大氣就粗,財大講話就大聲。」
他在文中說,「如果沒有台大電機的學歷,林董事長可以得到他的第一份工作嗎?如果沒有台大電機的教育,台大校園薰陶,他可以創立廣達嗎?他可以為廣達注入廣達的文化嗎?」
張瑞雄歎道,林百里自認為成功,「但成功的定義是什麼?比起社會上很多每天默默奉獻心力的上班族,林董事長對社會的貢獻在哪?」他舉例說,9月份廣達因代工的黑莓機平板電腦的銷售量不敵其他廠牌,決定停止該生產線運作,資遣近千人,「這也算是成功的案例嗎?」他質問。
張瑞雄說,如果林董事長當時讀的是哈佛,今天也不必然會有更好的成就。事實上林董事長今天的自認為成功,就證明了台灣的高等教育至少培養出了這些人。
2. 版主意見
我同意何寄澎教授的看法,林百里強調創新,但自己卻靠代工賺錢。
書讀得好不好與成功或賺錢不一定有直接關係;以所我知道的台大電機系系友為例,書讀得好的人出國繼續深造,最後留在美國的,不是成了教授就是在研發單位工作。早年回國的成了研發單位主管或大學院校長如史欽泰、李家同、李嗣涔等。有幾個畢業後留在台灣工作的如林百里、溫士仁、曹興誠等,風雲際會,開創了數千億的事業。
與其說書讀得好不好,不如說找到自己專長所在,開發的潛能 並且能抓住成功的機會才是成功的密訣。
至於什麼是成功的定義,見仁見智。有的人立志做大官 賺大錢,有的人只喜歡做研究 著書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