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我並不喜歡工業社會,它殘害了太多的自然,它讓人類變得太現實。今年在美國華盛頓州史波肯舉行的世界展覽會,用“明日的環境”作主題,未嘗不是人類對工業的抗議。但是儘管不喜歡卻也不能脫離,我們不能不認識工業時代的特質,要不然生活裡就會有太多“痛苦的抵觸”。適應時代的能力最好能從小培養,等到性格和觀念都定型以後,再要勉強去適應是不容易的。
我自己覺得“獨立”是在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一種適應力,沒有這種能力的話就幾乎在社會上站不住腳。我接觸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在家裡被嬌養慣了的孩子一旦離開家獨自在外面的時候,就會因為不能適應發生了種種問題。有些女孩會想趕快找個“可以依賴”的人立刻結婚,好被別人照顧。有些男孩會過分需要朋友,捲入了幫派。因為工業社會的特質之一是人人都為工作忙,“獨立性”不夠的人會受不了這種“冷落”。他們對於生活上種種瑣事都得親自動手固然感到不習慣的痛苦,在精神上沒有人殷勤照顧更覺得空虛,這些都是很折磨人的苦惱,不是父母當初嬌生慣養能想到的。
有一位母親說“讓小孩子獨立是要狠下心的”,我知道她的意思並不是說對孩子不聞不問,讓他自己去胡亂摸索(街頭沒人管的孩子,雖然有強烈的適應環境能力和獨立的能力,但那並不是值得鼓勵的。)而是母親的愛心不忍讓孩子辛苦學習獨立,有時候明知孩子到了兩三歲時,該訓練他們自己穿簡單的衣服,自己吃飯。但是母親看見他弄了半天還穿不進一隻袖子,或是扒了半天才撥了兩粒飯到嘴裡(有些脾氣急躁的孩子還會氣得漲紅了臉),母親就不忍心了,趕快替他穿,餵他吃。有時候明知應該讓孩子分床睡,但是看他怕成那副可憐樣,哭成那副無助樣,母親就心疼了,趕快抱到大床上來。這一類狠不下心的事太多了,尤其是獨生子女,或是幾個女孩中的一個小男孩,或是太富裕的家庭更是難免,更不能堅守原則。
但是教養孩子必須把眼光放長遠些,誰都不可能永遠把孩子拴在身邊,特別是在工業社會裡。那麼教養子女的原則就是為他將來著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