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看到新聞報導說到,某大學教授嫁女兒,很直白的在喜帖上講明:一個人來吃喜酒,最低禮金:2000;兩個人來吃喜酒,最低禮金:2800!直接攤開來講,是為了婚禮的成本考量!但是,這在民風淳樸的台灣,還是會讓人有點無所適從!
中國人自古以來的傳統,就是很喜歡在婚禮時,你包個2000,等我要結婚時,再發喜帖給你,你也回包2000給我!收禮金,以另一種角度來講,也算是一種"互助會"的模式!如果禮金扣除婚禮雜支還有盈餘,也可以讓新人們去度個甜蜜的蜜月,這也算是中國人的一種人情味吧!包禮金的學問,又可分為輩分與交情:輩分高的長輩,自然不可能包個1200.1600這種數目給他的晚輩
同輩分的同輩,要論交情來定個2000以上的數目
或許,我們可以多跟長輩與伴侶溝通,參考國外的結婚模式,模式是這樣的=>
1.準新人透過網路,舉辦一場結婚茶會party,列舉需要的贊助用具與人員清單,請朋友就他們能幫忙的部分貢獻心力,或許帶來一段表演,或許有人擅長耍寶主持,以不收禮金為原則!(平輩的朋友,接受度會很高)
2.透過婚禮的流程規劃,能與親友們有更緊密的結合,也能分享自己的幸福給他們,俗話說:送禮要送到心坎裡!如果朋友能提供婚禮所需,那談禮金不是顯的俗氣!
3.如果長輩還是有意見,那就長輩的親朋好友來辦理簡單的筵席,讓長輩能賓主盡歡!
(謎之音:現在國內的經濟景氣受到歐債風暴影響,可以說是慘不連天!縮短工時,無薪假,零年終獎金的情況到處都是!最近幾年,還是不要結婚為難朋友,等到景氣好轉時再結婚,朋友的紅包也會比較大包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