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36155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開顯生命的無盡藏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開顯生命的無盡藏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開顯生命的無盡藏
作者: 阿彌陀佛-行德慈利 日期: 2010.01.06  天氣:  心情:
開顯生命的無盡藏--幸福快樂的源頭活水


口述:周易之


文字整理:遊雲


五、回歸傳統文化的寶藏:智慧領域


1衡量智慧的指標


如前所述,「智慧」是內在心靈的淨化,而顯現於外,是怎樣的狀態呢?是否有較為具體的「指標」?


就文化的發展而言,在唐朝已達到高峰.唐朝盛世中,有四個評量人才的標準:


一、「見地」是否高明?二、「器量」是否廣寬?三、「德行」是否純厚?四、「學問」是否淵博?


「見地」是否高明,端視心靈是否提升;


「器量」是否寬廣,則是評量心靈是否開闊;


「德行」是否純厚,是審視心靈是否淨化.


前面三項指標,總括來說,即是「智慧」的具體呈現.一個智慧深廣的心靈,必然有高明的見地、寬闊的器量、

與純厚的德行.


至於「學問」淵博,是否為智慧的表徵,則端看學問增長後,對見地、器量、德行的影響.


若學問的積累,能成就「見地、器量、德行」,則「學問」全部化為「智慧」.


若學問的積累,不能成就「見地、器量、德行」,則「學問」僅是累積「知識」而已.


古時培養人才,以培養「見地」為第一.有了「見地」,必定會漸漸培養出「器量」,有了「見地」與「器量

」,必然會敦厚「德行」的涵養.


菜根譚裡有句話:「德隨量進,量由識長.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識.」


我們的「德行」會隨著「器量」的寬大而更淳厚;「器量」會由於我們的「見地」提升而更為寬宏.


因此想要敦厚自己的「德行」,就不能不使自己的「器量」寬廣,要使自己的「器量」更寬廣,就不能不提升

自己的「見地」.


所以古德又云:「故識量大,則毀譽欣戚不足以動其中.」因為見地高明和器量寬廣了,內心就不易為外界所

干擾,心靈的狀態是清淨和諧的,德行也自然容易成就了.
標籤:
瀏覽次數:441    人氣指數:4641    累積鼓勵:2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開顯生命的無盡藏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開顯生命的無盡藏
 
住戶回應
 
時間:2010-02-19 01:06
他, 39歲,屏東縣,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