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42571
 咪咪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離苦智慧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平淡的幸福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生活菩提
作者: 咪咪 日期: 2011.11.03  天氣:  心情:

人活在世上總要有個目的,否則活著的意義何在?
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追求生命的價值,但是因為每個人的目標不同,所以方向不同、結果也不同。佛教的基本法義就是教導我們在世間如何過有意義的生活,一般人總覺得佛教是消極的出世思想,但是一個菩薩行者不但自己過覺醒的生活,同時也以喚醒眾生覺悟為職志。
因此,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其實過的是最積極的人生。

佛教追求的目標與一般人追求的目標並無不同──得到快樂、遠離痛苦,但是佛陀知道世俗人所追求的快樂只是短暫的,終究還是痛苦相隨。
例如對於名聲、權力、財富、愛情的追求,得到以後雖有短暫的快樂,但不久之後又開始追求更多、更大、更高的目標,好像人生有積極的方向值得奮鬥,但終究追逐的只是無盡的不滿,其過程則是痛苦相伴。

痛苦煩惱源於無明、源於貪瞋習氣。
但是一般人沒有經過訓練,只能隨著習氣起舞,完全無法察覺自己無時無刻不受到習氣的驅使擺弄。貪瞋習氣沒有息滅,那就永遠在痛苦煩惱中翻滾。雖然物質生活不虞匱乏,但還是要無止盡的追求,這就是現世輪迴、就是愚痴,在三界火宅之中無法出脫。因此息滅貪瞋習氣就成為佛教徒的主要功課,只要一天不息止,一天不得安樂。

要如何息滅貪瞋習氣呢?
先要了解它,接著要訓練眼明手快的察覺它,「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看到它、放下它。其實,幾乎我們的每一個念頭都在貪瞋之中,總是算計著少吃點虧、多佔點便宜。
看到帥哥美女,想多看一眼,看到珍饌佳餚,想多吃一口,念念無不是貪;看到不順眼的事,怒從心上起,聽到不順耳的話,惡向膽邊生,念念無不是瞋。貪瞋念頭累積起來如恆何沙,怎可能在一時一世間息滅?
但努力去做,就能改變,不做,永遠沒有機會。

當克服了貪瞋無明的習氣之後,智慧自然發起,這種智慧是超越一般世俗知見的聰明才智,而是了透宇宙實相和人生的真理。
在佛教中稱做「四法印」──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寂靜涅槃。
通達這些道理之後,就如《心經》所說的:「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對於生死又有何懼?

寂天菩薩的話:「乃至虛空世界盡,以及眾生界盡時,此中願我恆安住,拔除一切眾生苦。」教導對於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我們寧以慈悲心而不用嗔恨心待之。
會傷害他人者,就某方面而言是個身不由己之人。
換言之,他們的行為是源於無明的癡愚。
這看法和基督教新約福音書中所勸告世人的道理不謀而合:我們必須原諒行惡者的作為,「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事實上,要我們更進一步去關心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和我們的敵人,要像愛惜珍寶一樣去愛他們,因為他們給我們機會去修鍊安忍。

彌勒菩薩說:「菩薩以智慧故,不住輪迴;菩薩以慈悲故,不住涅槃。」
眾生因為執著故,還在顛倒夢想中。
一個覺醒的菩薩雖然已經不受輪迴之苦,但是不忍眾生苦,而興起慈悲心,不肯安住於涅槃境,以其大智、大力,行大悲行,喚醒夢中人!
 

標籤:
瀏覽次數:81    人氣指數:2781    累積鼓勵:135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離苦智慧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平淡的幸福
 
住戶回應
 
時間:2011-11-11 12:44
他, 50歲,台中市,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06 05:00
他, 48歲,台中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05 10:51
他, 53歲,南投縣,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04 09:11
他, 63歲,台中市,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04 08:20
他, 64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04 01:35
他, 46歲,台中市,流通/零售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1-11-04 00:05
他, 43歲,亞洲其他,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