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4,50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2292973
欣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人生是一連串選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為什麼去遠方
作者:
欣
日期: 2015.01.25 天氣:
心情:
人生,
與其不斷追求而無法滿足,
不如先沉澱自己,看清內心深處真正的需求。
只要願意打開封閉的心,
去體會、去擁抱眼前的幸福,
就會比別人活得更富足,更開心。
--水晶之美
https://www.facebook.com/suncrystal88
【為什麼要去遠方?因為遠方有我的朋友】
你一定聽過「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這句話;
不過,在我走過了二十多個國家,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後,
我知道,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最美麗的風景,都是人。
一個朋友曾經跟我分享過自助旅行回來的空虛感,
她有一個很貼切的形容,她說大部分的旅行,都像是包著一層保鮮膜在旅行!
縱使去過了那麼有名的景點,參觀了那些必去的展覽館,
也一一造訪了旅遊書上推薦的餐廳,還買了最具當地特色的紀念品,
但還是很像被關在籠子裡、不斷移動的動物。
他很疑惑,為什麼都已經大老遠地來到這個國家了,卻還是有一個怎麼樣都走不進的世界?
而且不只是旅行,即使是長期在當地求學或工作的朋友,不少也有這種走不進去的困擾。
我也曾聽朋友說,他們花了兩、三個月的時間在世界各地旅行,
但是沒想到旅途中最難忘的,卻是和當地人相處的片段,
因為有了這些時刻,讓他們的旅行與眾不同!
這些時刻,可能只是一次偶然,在碼頭和當地人長達一個小時的攀談;
或是因為當地人的推薦,發現了意想不到的風景;
甚至是受到當地人的邀請,到家裡一起煮飯、用餐……
這些時刻,最後居然都成了他們旅行中最精彩的亮點,甚至是讓他們產生自我與世界對話的起點!
原來,「當地人」就是幫我們劃破保鮮膜的那一把刀!
我在分享的時候,常常會問一個問題:
「想像你到法國旅行,最後一天的行程你安排去參觀凡爾賽宮。
吃午餐的時候,遇到一個法國人,你們相談甚歡,
評估後,覺得他是一個能信任的對象。
這時候,他告訴你,他剛好要去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邀你一同前往。
可是如果去了婚禮,你就沒有辦法去參觀凡爾賽宮了。這時候,你會怎麼決定呢?」
結果,大概有九成九以上的朋友都表示,他們寧願捨棄凡爾賽宮的行程,去參加當地人的婚禮!
既然大家都這麼想劃破保鮮膜,走進當地人的生活,
那麼,要怎麼樣讓這些「當地人時刻」可以不斷發生呢?
又或者,更貪心一點,要怎樣才能讓「當地人」直接變成我們旅行的一部分呢?
我認為這種對於獨特且深刻旅行的想望和走進異文化世界的渴求,讓旅行進化到了一個全新的紀元。
隨著資訊技術的躍進與交通的發達,
旅行有了許多不一樣的可能。我把現代旅行的演化,分成四個階段:
旅行1.0—
旅行社跟團時代
早期交通和網路都不甚發達,對外的資訊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一般人若是想要旅行,還是得透過旅行社代辦,跟著制式的行程走,費用也較高。
旅行2.0 —
「機+酒」自由行時代
當旅行者不再滿足於跟著導遊在各大景點拉車的旅行時,就出現了自由行。
這個時期的網路資訊、交通以及民宿系統都還不成熟,
所以還是得將旅行中住宿、交通的功能外包給旅行社,自己規劃行程,多了點自由。
旅行3.0 —
背包客自助旅行時代
當網路通訊和交通科技越來越完善,旅行的成本越來越低,
這時旅行已經不再是少數人才能持有的奢侈品,自助旅行的背包客也就順勢而生。
一個又一個渴望自由、不願被束縛的靈魂,搭著全球化的順風車,
機動地在世界各地或快或慢地隨興穿梭,用步伐和各種交通工具丈量城市與荒野。
旅行4.0 —
人助旅行時代
然而,身為人類,我們仍然想找到自身與世界的深刻連結,我們想要走進那個未知的世界裡。
但是,不管是跟團旅行、自由行還是自助旅行,要和不同的文化交流,
都會面臨比較高的心理恐懼和技術障礙;
即使是自由度大的自助旅行,如果是不斷地跨城市移動、沒有辦法在一個地方久留,
還是很難體驗到當地人的生活。不過,在「人助旅行時代」,
各種程度的文化交流密切頻繁,我們有廉價航空和社群網路,
分享與交換經濟(sharing economic)的概念漸漸取代了購買與消費,
許多旅人以共享、共利、合作的方式成立了各式各樣的社群,如沙發衝浪 (couchsurfing)。
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要在旅行中體驗當地文化、結識當地人、和當地人一起生活變得越來越簡單。
我沒有環遊世界的大夢,毫無翱遊萬里的豪情壯志,
也不會常常有「需要出走」的念頭,更沒有染上「無可救藥的旅行癮」,
但是這幾年卻走得比我想的還要遠,這一切,都是源自於我對「人」的好奇。
先認識了一個朋友,在日常相處中發現彼此的異同,進而產生對對方文化的好奇,
然後再從他們口中,拼湊出他們國家的樣貌;
透過與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人互動往來,瞭解這世界的關係,瞭解自己的國家,瞭解自己。
人跟人之間真實而美好的互動、走進彼此的生活、生命緊密的交織,當地球另一端的某人與我們有這麼深刻的連結,地球彼端那塊土地發生的事,我們自然也就無法漠視。我想知道是什麼樣的歷史、文化、家庭、教育、政策、民族,養成了和我這麼不同又這麼相似的個體;又是什麼因緣讓我們相遇?我以親身經驗紀錄下七年來和世界各地年輕人的對話,一段又一段異國真摯的友誼,把我帶往我未曾想像過的國度。我的世界地圖,是世界各地的朋友拉著我的手畫出來的。
沒有一次旅行是計畫好的出走,也不是一股說走就走的衝動,我只是想去拜訪朋友。
他們是來台灣念書的外國人,是朋友的朋友,是我在布拉格當交換學生時、遇見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
我想去看看他們的爸爸媽媽,想看看他們成長的地方、他們的家、他們的學校,
想讓他們親自帶著我走過他們跟我說過的那些地方。
「請妳一定要來我的國家!我有好多東西想要讓妳親眼看到!我想要介紹我家人朋友給妳認識!」
李欣頻說過,每一次旅行,都好像重新投胎一次。
我也覺得,因為人助旅行,我好像在一輩子裡活了好幾輩子。
人助旅行,是對世界與內心的田野調查,
我們身兼各種身分在遠方探索世界,與人群和自我同步對話。
我們是社會學家,遊走穿梭於不同的宗教、種族、階層、性別、次文化群體,
在不同社會結構的發展與演進中,找到自我社會的座標。
我們是人類學家,透過拿除框架的參與式觀察,在人類的生物性與文化性中擺盪。
我們與來自不同脈絡的個體對話,成為彼此的心理師,
偶然在海上相遇也好,能陪伴彼此走上或長或短的一段路也好,
我們都療癒了心靈深處某個原本以為再也解不開的結。
只要交換了故事,靈魂的某一部分也就同時交換了。
旅行結束後,我們終將沉澱為哲學家,直視生命的核心,撥開表象世界的雲霧,
在本質的問題裡日夜思索,甘於折磨自己於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不確定感。
最後,我們都會成為自己生命的藝術家。
人助旅行,不只到世界旅行,也到別人的生命中旅行,為了走進世界,看見存在每個文化裡的高貴靈魂。
為什麼要去遠方?因為遠方有我的朋友。
書名:為什麼去遠方:啟程,到別人的生命裡尋找答案
作者: 張苡絃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0382
標籤:
瀏覽次數:
10
人氣指數:
210
累積鼓勵:
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人生是一連串選擇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無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