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駐美大使官邸~雙橡園的建築風格與內部陳設
雙橡園~喬治亞復興風格的建築(Georgian Revival)
建於1888年的雙橡園主屋屬於喬治亞復興風格,這種建築風格大約從1876年流行到20世紀初,名稱來源是紀念18、19世紀四位都叫喬治的英 國 君主(原先我還以為這種風格來自南方的喬治亞州哩)。1876是美國建國一百年,在建築上美國人開始思考脫離英國殖民風格以符合工業時代來臨的需要,窗框的木作已採用機器裁切而非人工。建築上尋求莊重、穩定的表現,注重平衡、比例、對稱,運用古希臘羅馬的裝飾元素但簡潔許多,室內普遍設有陽光屋。
雙橡園主屋正面,建材樓高屋頂煙囪窗戶等都屬於喬治亞復興風格。
左方延伸出去的建物早期是傭人空間
主屋背面,一樓宴會廳後面有樓梯可通往草坪
蕨類圖案的山牆裝飾
花環裝飾
羊角般的希臘柱式與類似雛菊的裝飾
穗帶裝飾
聯合報記者張宗智、劉永祥、溫禾製作的雙橡園簡報
僑委會的建國百年雙橡園影片 一樓中式風格
雙橡園一樓為招待賓客使用,採傳統中式風格,無論家具、擺設、藝品、照明無一不精緻典雅,進到裡面彷彿是座小故宮,據說這裡收藏的古董和銀器超過1500件。玄關的衣帽間,溫暖的櫻桃木與古典的水晶燈迎面而來,上到一樓,從右到左逛一圈的動線會看到:擺放歷任大使照片的迎賓廳、珍藏〈瓊枝仙桃圖〉的小藍廳、有著大片落地窗的宴會廳、保存百年前Tiffany圓弧形手工製吊燈的中餐廳等,另外還有廚房、洗手間以及早期的僕人室等。
一樓各廳室所懸掛的書法字畫,都是大師們特別為雙橡園量身訂作的,如江兆申(曾是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歐豪年(嶺南畫派,善於山水風景)、張大千、 黃 君璧、陳定山、王壯為、李奇茂、葉醉白、米叟、吳幼之、梁丹丰等。
入口處的衣帽間,有一台黃銅色的老式暖氣機
迎賓廳,擺放大使照片
從鳳梨梯柱看迎賓廳與小藍廳
非常典雅的小藍廳。家具多為紫檀木所製,沙發、座墊、地毯、
窗簾等均有精緻的花紋,牆上的畫作都出自名家
小藍廳的真古董,鼎、鼐、碟、瓷等
小藍廳木几上的藝術品
小藍廳的觀音像
另一頭的小藍廳依舊典雅,而且有個東西是來訪必看的...
〈瓊芝仙桃圖〉是光緒皇帝的真跡,當年送給慈禧太后的賀壽之禮
還有一幅明朝才子祝允明為慶賀友人生日所寫的〈祖允暉慶誕記〉
一尊小雕像,超有志氣的,也許是國父,也許是容閎
(中國首位留美學生,也是清朝第二位駐美大使)
宴會廳,大面落地窗看出去滿園綠意,可招待上百位賓客
宴會廳
宴會廳,雙橡園主人致詞時的講台
宴會廳,左邊牆上掛了好幾張首任屋主赫伯德與雙橡園的老照片。
平台鋼琴後方的屏風仿〈清明上河圖〉
宴會廳,米叟的對聯
中餐廳,有一套吉祥圖案的紅木龍紋餐桌椅,
以及當年赫伯德家族留下的第凡內圓弧形手工製吊燈
原來Tiffany不只做首飾,還做燈飾哩
鳳梨型梯柱
1945年7月10日刊登在華府Evening Star晚報上的雙橡園內部老照片
目前二、三樓不開放參觀,只能介紹到這裡。在一樓半有套當年慈禧太后御用的宮廷家具,二樓據說還有 蔣 夫人住過的臥房、由赫伯德家族的早餐陽光屋改成的大使書房、還有清朝中國首位駐美大使陳蘭彬的英文剪報,三樓聽說是典型維多利亞風格的設計......。只能說雙橡園啊,讓人意猶未盡,日後有機會我還會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