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籲民進黨修改釣魚台是屬於日本的主張,因為這是真正賣國的行為!
釣魚台列嶼由釣魚台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北岩、南岩、飛岩八座主要的島礁組成,總面積約6.5平方公里,散佈在北緯25度40分到26度及東經123度到124度34分之間;位於台灣東北方的東海中,南距基隆102海浬,北距沖繩群島的首府那霸為230海浬。
釣魚台的戰略價值
釣魚島列嶼僅為無人島,但其身處中、日兩國之間的沖繩海槽。在大陸架劃分上,中國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陸架,由沖繩海槽分隔,但釣魚島位於沖繩海槽的西側上沿。一旦日本擁有釣魚台,那不止佔領多5平方公里土地,而是讓其領土踏在中國的大陸架上,中國和日本就變成了相向而共架的大陸架。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兼少將羅援指,根據《國際海洋法公約》,如果釣魚台被日本佔據,中日就得按中間線原則劃分大陸架,中國不僅丟失大量的海洋管轄區和海底資源,而且美日對中國的戰略封堵線,將從第一島鏈又前推到中間線以西。
按照日本前國土交通大臣扇千景的說法,這些海域中埋藏著足夠日本消耗320年的錳、1300年的鈷、100年的鎳、100年的天然氣,以及其他礦物資源和漁業資源,日本了解,獲得這些海域,將使日本由資源小國而成為東亞的資源大國。至於東海的油氣儲量大約77億噸,亦足日本使用近百年。
有權爭釣魚台的國家只有中華民國和中國︰
中國有關領有釣魚台島的最早文獻,至少可上溯至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的《順風相送》,稱該島為釣魚嶼,稱赤尾嶼為 「赤坎嶼」。其後文獻及官方輿圖亦採用「釣魚嶼」名稱,見諸如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第十一任琉球冊封使陳侃所著《使琉球錄》、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浙江提督胡宗憲幕僚鄭若曾編纂之《籌海圖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皇帝欽命繪製之《坤輿全圖》(《坤輿全圖》使用閩南語發音,稱為「好魚須」[Hao-yu-su],即「釣魚嶼」)。台灣沿用「釣魚台」名稱至今。中國現代則稱該島為「釣魚島」,有時也用「釣魚台」的名稱。
1894年甲午戰爭雖然日本用武力取得台灣和釣魚台,但是在日本戰敗後並未歸還釣魚台,反而以強硬態度硬抝,最主要原因是其戰略地位和資源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