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chinatop10
北京南站
——亞洲最大火車站
工程總投資:63億元 人民幣
工程期限:2005年——2008年
鐵路是工業時代的象徵,一個世紀以來,鐵路見證並參與了城市的發展。從火車進入中國的第一天起,中國鐵路的歷史就始終和北京城密切相連。1865年7月(清同治四年),英國商人杜蘭德,擅自在北京宣武門外沿護城河修建了一條500米 長的“展覽鐵路”,意在宣傳火車的優越性,勸說清政府同意外國人修築鐵路的要求和計畫,借此打開中國市場。可惜,這條鐵路的命運與它0.5公里 的長度一樣短;因為鐵路和機車“驚了龍脈”、破了風水,清政府步軍統領衙門很快便勒令拆除。
1885年.李鴻章為了讓慈禧太后對火車發生興趣,挪用了海軍軍費在西苑(今中南海)修建一條輕便小鐵路。這條鐵路南起瀛秀園的紫光閣,沿中海、北海的西岸到極樂世界,再拐彎向東,到達終點站“靜清齋火車站”。1888年,李鴻章又花高價從德國購買6輛特製的小火車車廂,將其中5輛送給了慈禧太后。1888年,慈禧太后移居西苑,每天在勤政殿上朝辦公之後要到靜清齋吃飯和睡覺,小火車便成為了代步工具。但是在試乘之後。慈禧太后認為小火車頭聲音太大,還怕震壞了皇城的風水,另外,她更不能容忍的是,火車司機還要坐在她前面,這是大不敬。於是,怪事就這樣發生了。皇太后下令,火車由太監在前面用繩子牽引,從辦公地點拉到休息之地,但皇家威儀卻不能打一點折扣。在鐵路兩旁依舊是前呼後擁的大隊儀仗,火車車廂置也嚴格按照等級進行了佈置,火車前面是幾十名太監用黃絨繩拉著火車奮力前行。“火車”就這樣進了皇家禁地。1909年,京張鐵路建成通車,起點依然選在北京,全程200多公里。只不過這一回是中國人自主設計並修建的鐵路,詹天佑的名字從此鐫刻在歷史上。
新中國成立以後,原先的平津鐵路局更名為北京鐵路局,營業里程3155公里,成為全國鐵路系統的中心所在。而今,北京鐵路局管轄的正線鐵路延展長度已經達到7721公里。以北京為中心,京山、京廣、京原、京包、京九等15條主要幹線在中國的版圖上縱橫輻射,溝通南北,連接東西。2007年全年完成客運發送量達到近1.5億人次,較1953年建局之初增長了3.5倍,日最高發送旅客達到61.2萬人。貨運量由建局之初的3000多萬噸攀升到2007年的2.1億噸。2008年8月1日 ,伴隨著“亞洲最大火車站”——北京南站,和京津城際鐵路的開通,北京正式跨進了高速鐵路門檻。
北京南站工程資料概覽:
占地面積:49.92萬平方米,相當於70個足球場。
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相當於鳥巢體育場的1.5倍
消耗物資:45萬立方混凝土、8萬噸鋼筋和6.5萬噸鋼結構
軌道數量:24條鐵軌、2條地鐵、13個候車月臺、3座車場
主要線路:京津城際鐵路、京滬高速鐵路、京山鐵路、永豐鐵路、地鐵4號、14號線
其他設施:111台電梯、123台售票機、909個停車位、50個公交車站台
北京南站百年歷史
現在北京市內有5個火車站,分別是北京東站、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和北京站。其中北京南站的歷史可追溯到1897年,曾經經歷了三次變革,最早叫馬家堡車站,後更名永定門火車站,是北京城最早的火車總站,也是最早通有軌電車的車站,距今已經有百餘年歷史。
清末時期,修建鐵路遭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的極力反對,因此直到1895年(光緒21年)才開始修建津盧鐵路(天津至盧溝橋)。1896年底, 恭親王奕欣因事去天津。開始,他乘騾車到豐台,30多里的路程差不多走了一整天。然後,他登上豪華的火車車廂, 只用了三個小時就走完了200里的路。火車的速度和舒適感給奕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 當他回到北京, 就毫不遲疑地運作讓鐵路向北京城展築,在距離永定門僅有3公里的馬家堡興建了火車站,1987年完工,成為距北京城區最近的火車站。它距城牆直線距離只有2公里,由於慈禧太后怕鐵路進城破壞了北京城的風水,所以修到此地就不往前修了。馬家堡原名馬家鋪,地處京城南邊,地勢平坦,大約明末清初成村,清代時緊臨南苑皇家園林圍牆,是南城進京的交通要道,現為南苑鄉的一個行政村。
當時的馬家堡車站由英國人監造,為西洋建築風格,按客貨混用的功能設計。馬家堡火車站的建立使得津盧鐵路、盧漢鐵路接軌,連通了京漢、京沈鐵路,成為北京通往漢口、瀋陽的起點,從車站的規模、載客流量等方面來說,馬家堡火車站應該是北京最早的火車始發站、終點站,也就是北京的火車總站。相比之下,早前由英國人於1865年在宣武門外及後來在北海靜清齋、中海瀛秀園修建的火車站,由於其作用在於廣告及供王公貴族娛樂消遣,因而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火車站。
馬家堡火車站誕生于大清王朝日漸衰落即將滅亡之際,註定要經歷無數狂暴的歷史風雨。1900年四五月間,義和團運動迅猛發展,因鐵路是“洋人”修的,遭到義和團的破壞。長辛店、高碑店、黃村等火車站被焚毀。6月12日,馬家堡火車站及供英國人居住的小洋樓被焚毀,歷史上被稱為“火燒洋樓臺”事件。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倉惶逃往西安。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天壇成了外國軍隊的兵營,為了運輸軍用物資,法國侵略軍在永定門的城牆上開洞,擅自將盧漢鐵路盧保段從盧溝橋展築至北京前門西側,建立前門西站。這段線路長17公里 ,於1901年3月16日 正式通車。在這段時間內,英國侵略軍為了軍事運輸需要和加強對北京城的控制,也擅自將津盧鐵路從馬家堡站展築到了前門東側,建立前門東站。這一西一東兩個車站就像在紫禁城外築起了兩個外國兵營。這樣的結果,實在是把築造盧漢鐵路當做自強要策的張之洞所沒有想到的。
1902年1月8日,馬家堡車站經歷了自誕生以來的第一次“輝煌”——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灰溜溜地從西安回京來了。也許是向外國列強低頭服輸,他們在抵達保定後,居然改乘火車北上,在馬家堡站下車。即便如此,他們還要硬撐排場,蕭親王趕緊在火車站搭制彩牌樓並安排洋式軍樂隊吹吹打打迎接慈禧回宮。慈禧在一群跪拜迎接的大臣面前,端著架子乘坐禦輿從正陽門回宮去了。自此之後,因為鐵路改線,津盧鐵路不再經過馬家堡,馬家堡火車站完成了其歷史使命,慢慢地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車站附近也逐漸荒蕪。
1906年,前門東站建起了站舍,成為京奉鐵路的終點站,這是現在北京火車站的前身。馬家堡車站也向北移了1公里,在新修的京漢、京沈寬軌鐵路旁邊建設馬家堡臨時停車站,即後來北京南貨站的位置,並更名為永定門站。最初的馬家堡車站被撤銷,並於1959被拆除,現僅存地基,壓在北京市小型動力機械廠平房宿舍區下。
馬家堡火車站作為北京的鐵路總站,雖然只存在了7年左右的時間,但對帶動周圍地區商業、市政、交通及促進中國鐵路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當時曾是車水馬龍、客商雲集,十分繁華的地方。馬家堡修建火車站後,為了方便京城人員上下火車,在1899年,由西門子公司承建永定門至馬家堡的有軌電車線路。它比北京城內的有軌電車要早20多年,是北京最早的有軌電車,也是中國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北移後的永定門站,1937年日寇發動侵華戰爭,北平淪陷。為了加強軍事運輸和物資掠奪,日寇對永定門站進行了較大的擴建改造,這是一段被奴役的血淚史。
時隔20年,到了1957年,為迎接國慶十周年大典,鐵路部門決定在崇文門東側修建新的北京火車站。為了緩解施工期間北京地區的火車運輸壓力,鐵路部門在距離老永定門站以西一公里左右的彭莊,修建臨時的永定門客運站,也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北京南站。1958年1月,永定門站開通使用,第二年拆除了原馬家堡火車站。這是北京南站的第二次遷址。
新建的永定門站本來是打算作為臨時客運站使用的,設計壽命只有10年。沒想到這一“臨時”就又是半個世紀,超期服務了38年。是北京去往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等地的重要站點,可日接發旅客列車35對。1988年,鐵路部門為了重新規劃北京地區的車站佈局,決定將永定門站更名為北京南站、西直門站更名為北京北站、東郊站更名為北京東站,加上1995年建成的北京西站以及北京站,便形成京城鐵路的五大門戶。
2005年12月24日,在老北京南站西南 500米處,北京南站改擴建工程開始施工,這將是它第三次遷址了。 2006年5月9日 23時09分,最後一趟火車從老北京南站開出,此後老北京南站封站改造,該站到發的旅客列車陸續調整到了北京地區其他的客運站到發。兩年之後,在這裏重新矗立起來的北京南站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世界最快的高速列車將出這裏呼嘯而出。
在新北京南站的建設過程中,2007年恰好是馬家堡老站建成110周年。在這110年的時間裏,馬家堡火車站和北京城共同見證了百年來的種種磨難,車站自身也經歷了興建、焚毀、重建、廢置等一系列變故。一個火車站三遷其址、三改其名、四建站舍,也應算是中國鐵路發展史上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了。
北京南站——亞洲最大火車站
新北京南站是一個規模宏大的立體化交通樞紐,這個“巨無霸”位於南二環與南三環、馬家堡東路與西路之間,占地面積49.92萬平方米,相當於70個足球場。主站房建築面積31萬平方米,相當於鳥巢體育場的1.5倍,世界第三大機場——倫敦希思羅機場所有的航站樓面積加起來也沒有超過北京南站。整個北京南站共耗用了45萬立方混凝土、8萬噸鋼筋和6.5萬噸鋼結構,由上百萬個不同形狀的鋼構件組成了北京南站的主骨架。該工程總投資63億元,於2005年12月24日 開工建設,由中鐵建工集團承建,設計壽命100年。作為京津城際高速鐵路的起點站,東端銜接京津城際鐵路和北京站,西端銜接京滬高速鐵路、北京動車段與京山鐵路、永豐鐵路;集高速鐵路、國有鐵路、城際鐵路、城市地鐵及公車、計程車等交通功能於一身。被譽為“亞洲最大火車站”。
北京南站建築外觀為橢圓結構,長軸500米 ,短軸359米 ,高40米,沿長軸方向兩翼部分為容納24條鐵軌的鋼結構通透雨篷月臺。中間為橢圓形主體建築承擔候車換乘等功能,遠觀似飛碟,氣勢恢宏。設計靈感來源於天壇祈年殿,既承載著皇家園林的風采,同時延續著古都文化之精髓。主體建築從南北兩個方向看,微微隆起,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大型鋼結構雨篷月臺,其主要建築材料為銀色的金屬鋁板,鋼結構通透雨棚造型呈W型波浪起伏,最高點40米 ,簷口高20米 ,酷似橫向拉伸的祈年殿,融入了古典建築“三重簷”的傳統文化元素。成為佐證北京歷史神韻與京城活力完美結合的產物。
結構佈局
北京南站是大型立體化交通樞紐,採用5層立體化佈局,由地上兩層,地下三層建築以及高架環形車道組成,由上至下依次為:二樓高架候車廳、一樓月臺軌道層、地下一層換乘大廳、地下二層北京地鐵4號線月臺、地下三層為北京地鐵14號線月臺。旅客不出站就可以進行各種交通方式的互換,最遠的換乘距離不超過200米 。50%的旅客將可在站內實現與地鐵的“零換乘”。預計到2020年,北京南站每年客流量將超過上億人次,春運高峰時期每小時將容納3萬人,每天超過20萬人次在這裏候車。
地上一層為月臺軌道層,共設24條到發線,13座月臺,3個客運車場。由南向北依次為城際鐵路車場、客運專線車場、普速鐵路車場。其中城際鐵路車場:設到發線7條,4座月臺,承擔京津城際鐵路的到發任務。客運專線車場:設到發線12條,6座月臺,承擔京滬高速鐵路等高速列車的到發任務。普速車場:設到發線5條,3座月臺。承擔京山鐵路、永豐鐵路普通鐵路的到發任務。
地上二層為高架候車層,是旅客進站層,建築面積47654平方米 ,中央為候車大廳,東西兩側是進站大廳,自北向南依次為各候車區。一進入寬敞明亮的中央候車大廳,無論外觀還是內部空間佈局,其現代化的設計風格根本不同于方方正正的傳統火車站,讓人恍如置身機場航站樓。中央候車大廳東西兩側均設4個14米 寬的入口,旅客步入總面積為3.5萬平方米的中央候車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長達近20米 的的彩色LED顯示幕,各趟列車到發資訊一覽無餘。
中央候車大廳四角,各有一個上下兩層的售票辦公樓,共設置了84台視窗售票機和39台自動售票機。買完票的旅客可直接進入大廳中央部分的候車區域。可容納10500人的候車區域,由南向北依次是京津城際候車廳、京滬高鐵候車廳、普速列車候車廳,它們各自與地面一層不同列車的月臺區對應,旅客從候車大廳坐下行電梯,直接到達列車停靠的月臺,步行距離不到30米 。站內共設有111部電梯,其中扶梯67部、殘疾人電梯36部。旅客可以通過這些設施無障礙地進出站和到達車站的各個服務區域。檢票進站也全部由自動驗票系統控制。新南站的建設還突出環保節能等理念,在高架候車亭屋頂中央採光帶,置有大面積太陽能集電裝置,總發電功率為350千瓦。太陽能發電系統將在白天開啟,輔助解決車站用電問題。
地下一層,為整個車站的換乘大廳、停車場以及旅客出站系統,建築面積119940平方米 ,相當於15個足球場,大部分旅客將在此換乘,是南站的樞紐。換乘大廳東西兩邊為旅客出站大廳,設有上下兩層設停車泊位909個。並且預留了與城市鐵路連接的車站。
地下二層是北京地鐵4號線月臺,地下三層為北京地鐵14號線月臺。北京南站北廣場建有下沉式廣場,設有公車始發站和計程車停靠站,南廣場為公交停靠站,南北廣場共有40個計程車車站和50個公交車站台。
北京南站在二樓高架候車層和兩側雨篷月臺之間,建有全長2.8公里的高架環形車道。高架環形車道主要通行的是計程車和社會車輛,旅客進站可直接進入二樓高架候車大廳。環形高架橋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建有立交,與南二環、南三環、馬家堡西路、馬家堡東路連接,實現了鐵路站房與市政交通的連接。乘坐公共交通的乘客可以選擇到南北廣場乘坐公車或到地下換乘地鐵。
北京南站不單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火車站,也是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車站,全站僅有職工260人,他們通過客服資訊系統、集成控制平臺等現代化管理手段,實現新南站向依靠自動化設備設施為主、人工服務為輔的新的管理模式的轉變,為旅客提供可與航空業相媲美的優質服務。全站大量採用自動售票和自動檢票系統,大大提高了旅客通過速度。
2008年8月1日中午12點35分,國內首列時速300公里京津城際高速列車從北京南站開出。這標誌著有“亞洲第一站”之稱的新北京南站開通運營。在京津城際鐵路開通的第一周,兩地往返的旅客就已經超過了30萬人次。作為北京奧運會的配套工程之一,這座巨型火車站在奧運會期間,為往來北京和天津的參賽人員、旅客提供了良好周到的服務。僅8月9日 至11日,3天時間裏就接送旅客17.9萬人次,圓滿完成了奧運交通保障任務。
北京南站大事記
1895年(光緒21年)清政府開始修建津盧鐵路(天津至盧溝橋)。
1896年5月,馬家堡火車站開始施工,1897年完工,成為津盧鐵路北京起點站。
1899年,馬家堡至永定門之間,建成中國第一條有軌電車。
1900年08月15日,馬家堡火車站站房被義和團焚毀,其後修復重建。
1902年01月08日,逃到西安的慈禧太后從保定坐火車經馬家堡車站回到紫禁城。
1906年,馬家堡車站北移1公里 重建,並更名為永定門站。
1937年,日寇攻佔北平,為了加強軍事運輸,對永定門站進行擴建改造。
1957年,鐵路部門在老永定門站以西1公里 的彭莊,修建新的永定門客運站,1958年1月通車。
1959年,馬家堡火車站被拆除。
1988年,永定門站更名為北京南站。
2005年12月24日,北京南站改擴建工程開始施工。
2006年01月28日,新北京南站主站房工程破土動工。
2006年05月09日,老北京南站封站改造。
2008年初,北京南站改擴建工程主體結構完工。
2008年8月1日 , 北京南站重新投入運行,京津城際鐵路同日通車。
數年後,第一列京滬高速鐵路也將從這裏駛出。
北京西站
北京西站位於北京市西三環蓮花橋東,1996年初竣工,占地面積5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投資總額達23.5億元,有10個月臺。從北京到中國中南,華南,西南與西北等地區的客運列車都從北京西站發出。
北京北站
北京北站原名西直門站,臨近西直門交通樞紐,建於1905年,由中國著名的鐵路設計師詹天佑親自設計和監造,是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條幹線鐵路——京張鐵路(北京豐台柳村至張家口)上的車站。1988年西直門火車站改名北京北站。2005年北京北站改造工程動工,2009年1月北京北站新的主站房正式投入使用。原車站舊式主站房被北京市文物局定為北京市二級文物,將被長期保留。現為一等站。承擔京通線鐵路、京包線鐵路列車以及北京—延慶S2線動車組列車始發。
北京東站
北京東站原名東郊站,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路7號,建於1938年,是北京鐵路分局管轄的客貨運輸一等站。地處京包線、京承線、京秦線三大鐵路幹線首經位置,是北京鐵路樞紐的東大門。離北京站5公里 ,離秦皇島站288公里(京秦線)、離承德站251公里(京承線)。現在這裏每天只發兩班列車,主要去承德。規劃中新建設的北京東站將移往北京市東郊20多公里的通州,車站規劃規模為10台18線,總占地約42公頃 。其具體選址及始發終到線路和行經線路安排有待今後研究確定。
北京火車站
北京火車站(又稱北京站)是中國鐵路樞紐之一,原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正陽門甕城東側,建於1901年,舊稱“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現址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便門西側,建於1959年,由毛澤東主席題寫站名。
歐洲最大火車站
2006年6月26日投入使用的柏林中央火車站,號稱歐洲最大火車站。原萊特車站在二次大戰中被毀,新的車站建在原址處,這座歷時十年、耗資7億歐元建成的五層鋼結構玻璃建築為德國世界盃而建,占地1.5萬平方米,地面軌道長320米 ,地下月臺長450米 ,建築高度70米 。其規模僅為北京南站的二分之一,但造型輕巧別致,它的半透明屋頂由9117塊玻璃面板拼成,成為柏林繼帝國議會大廈和勃蘭登堡門後的第三座地標性建築。柏林的報紙將新落成的中央車站形容為“龐大的玻璃宮殿”。支撐宮殿的鋼架,動用鋼材85000噸,混凝土50萬立方米。車站內安裝了54座滾動式電梯,直升式電梯34座。三層有80多家商店,購物面積達15000平方米。
世界最大火車站
美國紐約中央車站(Grand Central Station)號稱世界最大火車站,由美國鐵路大王廉姆·範德比爾特出資建造,於1913年啟用。車站位於紐約曼哈頓中城,占地面積19萬平方米,候車大廳長115米 ,寬37米 ,高38米 。有44個月臺和67條鐵軌;分上下兩層,上層有41條鐵路線,下層有26條鐵路線。是大都會北方鐵路、紐約地鐵、萊辛頓道線及S線交會的交通中樞。每天平均有550多列火車、21萬名上下班旅客從這裏經過,是紐約的重要歷史地標。
北京車站
本文引用自: http://gfcci00.blogspot.tw/2012/10/blog-post_4664.html
及 http://tw.myblog.yahoo.com/jw!opdt5EKUHxnUeWB6wb_Y/article?mid=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