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票房賣座電影2012之後,又出現了阿凡達(AVATAR)這部超強鉅片, 當周遭有朋友在熱血討論著劇情與電影立體特效時, 我發現有很多人對於3D放映系統仍然不清楚, 如果對於觀賞電影品質不甚要求的朋友, 請您就此打住,小弟不想浪費您寶貴時間,所以不必再往下閱讀, 若您想多了解3D放映,我們就開始來看看3D放映究竟有哪些? 大家小時候應該都有去天文台校外教學的經驗吧? 最早天文台的室內星空,就是採用立體技術投影在圓形布幕, 讓人猶如置身在戶外觀星的真實感; 後來在中影文化城的長江之旅採用三個畫角度面播放(類似廣角畫面), 也是有立體的效果, 其實在國外早就有立體電影的製作與放映, 只是台灣礙於製作成本及放映設備太貴而無法引進相關的影片, 在這邊當然要好好的介紹一下國人自製的第一部立體電影立體奇兵, 當時1989年上映算是造成蠻大的轟動,雖然它是利用影像顏色重影的技術, 不過,算是台灣電影工業的一大突破, 顏色重影是先將電影的影像製作成疊影, 然後藉由紅藍或紅綠的玻璃紙製成的眼鏡觀賞, 利用左右眼視覺上的差異性,而產生影像立體化, 類似的影片有 大白鯊III一柱擎天(Jaws 3)、立體小奇兵(Adventures Of Shark Boy & Lavagirl)、 3D史瑞克(Shrek 3D)、港片咒樂園 【IMAX-DMR、IMAX-3D】 由加拿大IMAX集團所研發出來的巨型銀幕電影算是立體電影的前身, 但一般電影的膠捲為35mm,而如果要使用在IMAX放映, 則必須把原母帶膠捲重製10倍的大小,並且投影在10倍大的螢幕上 也因為如此,IMAX所呈現的影像更加清晰與真實, 大多都使用於科學博物館放映一些教育影片居多, 其後IMAX為了商業考量,進而研發IMAX-DMR及IMAX-3D, IMAX-DMR可以稱為"IMAX巨型螢幕",它與原有的IMAX的差別在於影像數位化, 影像數位化具有無雜訊、易保存、不會耗損的優點, 2001年上映的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即是首部使用IMAX-DMR的電影; 再來介紹IMAX-3D,此放映技術是將左右眼的影像分別播放, 然後藉由放映機採偏光同步播出2組影像,再透過立體眼鏡使觀賞者能看到立體影像, 此一技術完全克服了顏色重影所造成立體影像顏色失真的問題, 更讓影片立體化邁入一個全新的領域 【Real D】 此技術原本僅使用在軍事模擬系統,隨後由於商業考量, 將此技術應用於電影放映, 雖然Real D也是採用左右成像原理,但與IMAX-3D不同, 除原母帶膠捲不需放大處理,左右成像也都交由同一台機器放映, 而IMAX-3D則是同時使用2台機器放映 看完以上的介紹,不知道各位是否能夠了解,IMAX及Real D兩者的不同? 雖然IMAX-3D的票價在$400以上,比Real D及一般電影貴, (目前全台只有2間擁有IMAX放映的電影院,其他都是屬於Real D放映) 但是它的大畫面與逼真度,絕非Real D或其他立體放映技術所能超越的; 隨著科技在進步,目前香港已有4D放映(3D影像再加觸感), 而家用3C廠商也發佈即將推出3D立體相關設備的訊息, 相信未來在家觀賞3D立體影音產品絕不是夢想 Real D官網 IMAX放映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