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5,060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98978
莎莎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春天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浸泡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日本式"說教法"
作者:
莎莎
日期: 2005.03.16 天氣:
心情: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
看完覺得還不錯...
我們的教育方式好像都是這樣..
從小就是這樣被管教..
長大了也是這樣管教下一代..
看來我們要改進囉..
貼上來給各位看看..[:u]
--------------------------------------
即使作勢要打小孩,也是一種「訴諸武力」的行為---吳其哲
邱小妹妹還是走了。狠心的父親到案後,竟然說:「我都是這樣管教小孩的。」當然這樣的管教方式絕對是太過分,且觸法。但如果是「輕輕打幾下」的管教方式,很多人可能會同意。甚至覺得:「這沒有什麼、我們都是這樣被管教長大的。」
我原本也抱有如此的想法。儘管我們家中兄弟四人的成長過程中,幾乎沒有挨過多少揍就長大,但是父母拿雞毛撢子,作勢要揍下去的場景,倒是有過幾次。成長過程中,不聽話就順手被敲幾下腦袋,被打打小手心的管教方式,好像也是一個願挨,一個願打,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做為大哥的我,有時候也是如此「代天行義」於弟妹們身上。直到有一天,太太臨時有事,無法至育幼院接回三歲的兒子。我當時任職瑞士聯合銀行東京分行(UBS——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當天特地請了幾小時的假,匆匆忙忙趕到育幼院。日本的育幼院舍內,大都是鋪設地板。依照日本生活禮儀,將脫下的皮鞋,鞋尖朝外,左右並排,整齊地放在脫鞋處。進門之後,還來不及自我介紹,值班的幼教老師,就很親切地走過來說:「你是吳先生吧,長得很像喔。」心裡一股莫名其妙的虛榮感燃起。
正準備將小孩接了就走時,那一位老師很客氣地走近過來問道:「吳先生,你有幾分鐘時間嗎?」我頓時覺得納悶:平時都是太太在料理兒子的大小事務,怎會與我有關的事情呢?但下意識仍點了一下頭。老師見我點頭後,就蹲下身來,以日本式的坐法,跪坐在地板上,當然我也不得不跟著跪坐下來。
「吳先生,你平常在家管教令公子時,有打小孩的習慣嗎?」
霎時,我覺得更奇怪了,怎麼會問我這樣的問題?「小孩總有不聽話的時候,揍幾下,是天經地義,至少我就是這樣被管教長大的。何況基本上自認為是文明人,很少打小孩的。」腦海裡很快地上述的邏輯就自動轉了一圈,只差還沒講出口而已。但是幼教老師怎會知道呢?太太也認為這樣的管教方式,有何不可?當然更不可能向院方談起這般芝麻小事。一來自認沒有真的揍小孩,二來也不覺得管教上偶爾揍揍小孩,有何不妥,就理直氣壯地回答:「如果小孩不聽話的時候,是會揍幾下的。」還沒有等該名幼教老師答覆時,我又趕忙補上一句:「我們小時候,如果不聽話,長輩也是如此管教我們的。」為自己的行為繼續「正名」一番。然後再反守為攻,反問老師 :「但是,你怎麼知道的呢?」
幼教老師聽完後,面帶微笑,微笑裡面又彷彿有理解似地說:「府上的小孩有『使用武力解決紛爭』的傾向,會『訴諸武力』。」
以上絕非言過其實,她真的使用「使用武力解決紛爭」,與「訴諸武力」的字眼。
我不由得笑了起來:「區區三歲小孩,哪有什麼『使用武力解決紛爭』,又哪會有什麼『訴諸武力』的行為?」
這名年紀不過約二十五、六歲的日本年輕幼教老師,繼續說道:「令公子正義感比較強,塊頭在同年齡的小孩之中,又比較大一點,看到『園兒』有欺負其他『園兒』的時候,會出來主持正義,但卻都是用『打』的方式。通常這樣的行為都是模仿我們成人的行為。小孩不聽話,意見無法統一時,成人以揍小孩的方式解決,或作勢要打小孩的方式,這些小孩都會學習。因此小孩看見紛爭的時候,也會採用同樣的方式解決。」
聽到這裡,我才了解,原來有「使用武力解決紛爭」,會「訴諸武力」的是我們成年人,小孩只是單純的「模仿者」。成人假裝要打小孩,或輕輕打小孩,這樣的行為,在這位日本幼教老師心中,就已是「武力」行為了。聽到這裡,自己頓時不好意思起來了。但還是覺得很納悶:「可是,如果小孩硬是不聽話,那該怎麼辦呢?」
這位年輕的幼教老師,突然由跪坐姿勢,改成半立半跪姿勢,以雙手輕輕按住小孩雙肩,說道:「這時候我們成人就必須要比小孩更有耐心。蹲下身來,與小孩同樣的高度,面對著小孩,耐心地告訴他:『為何不能這樣處理、應該如何處理?』
「我們必須耐心地告訴小孩:『因為這樣做的話,別人會覺得不舒服』、『因為這樣做的話,別人會覺得難過』、『因為這樣做的話,別人會覺得困擾』、『因為這樣做的話,別人會覺得討厭』、『因為這樣做的話,別人會覺得厭煩』、『因為這樣做的話,你會變成沒有朋友』、『因為這樣做的話……』、『因為這樣做的話……』」年輕的幼教老師,宛如把我當成犯錯的小孩一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將單純的一件事情,以不同的辭令,極有耐心地,但一再重複的方式,示範給我看,我也不由自主地,宛如著了魔般地一再點頭。但實在覺得「很煩」,只要講一次就足夠的事情,怎麼同樣一件事情,會如此囉哩囉唆地要我不斷地點頭,要我表示有聽到。
年輕的小老師再度說:「如果我們使用『揍小孩』,以武力解決的方式,確實當下可能就有效。但是小孩長大之後,不會再乖乖地讓我們打,我們的處罰方式就失效了。」
她繼續說:「可是如果我們如此『囉唆』,當場一再重複地告誡,且連續取得小孩理解的方式,將會在孩童的心裡留下長久的記憶。如此,成長過程中,將會儘量避免犯錯,以免又得被告誡一大堆了。做為家長的,只要一通電話,輕輕講一兩句,就能達到當年重複無數次的相同告誡效果。」
自從那一天後,我沒有再打過小孩,都是以「比耐心」的方式管教之。小孩長大了,現在處理事情的方式變得比成人更有耐心了。
標籤:
瀏覽次數:
52
人氣指數:
4632
累積鼓勵:
229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春天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