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上師 分類:法教2008/05/02 13:58
◎為何需要上師
有興趣修持佛法的初學者通常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所以便極度依賴於佛書,這樣的效法有壞處也有好處。對於金剛乘佛教而言,有很多已公開出版的秘密教法讀物並不適合初學者,當初學者閱讀這些書時,他會產生迷惑與困擾,並使行者不熱衷於追求佛道。雖然以廣泛的閱讀來獲取知識與體解是重要的,但正因為師生之間有更多學習之處,所以身為一個金剛乘的行者或學生,他絕對需要一位上師與引導。與其他傳統不一樣的地方是,金剛乘佛教非常強調“上師”這個概念的重要性。這位上師(不管是“他”或“她”)是行者依止為步上正道的嚮導。
◎皈依
在佛教中,我們須皈依三寶——即佛、法與僧。但在金剛乘佛教中,我們也皈依三根本:上師-加持根本;本尊-成就根本;而護法與空行則是事業根本。
行者必須以“上師即是佛”一般的信心與虔誠心來看待與接近上師。當行者對其上師不具足信心時,他將無法領受到上師在導引及指示上的加持。那不管他多麼努力想圓成其行願,也肯定是毫無成就。
在西藏有這麼一句話:“若見上師為佛,你便會領受到佛的加持;若見上師為菩薩,那你便會領受到菩薩的加持;若見上師為朋友,那你會領受到朋友的加持。” 故此,行者修證之層次全賴於自己對上師有多大的信心與虔誠心。若缺乏了這兩種質量,那你終將一無所獲。
◎根本上師
許多初學者亦對“根本上師”這個名詞感到非常迷惑。根本上師即是你主要的上師,他是一切上師之根。有時候,你永遠不會有一位根本上師,不過一旦你從一位喇嘛處領受指示與口傳,並跟隨他好一段時間後,他便已是你主要的上師之一了。所謂的『根本上師』,其確實的解釋是:能夠把他所有的質量都能傾授於你的人,那個能夠讓你親見自心本性者。
一個弟子可以有許多上師,但只能有一位根本上師。根本上師不一定是個出家眾,他也可以是一般的在家人。如果他能指出你的自心本性,就算你鄙視他,他也一樣是你的根本上師。
若你能在此生中得遇你的根本上師,那是極為殊勝之事,但這也十分稀少。有時候你完全遇不到他。也許你過去生中的根本上師不會再是你此生的根本上師,三昧耶戒律的毀犯會使上述情述發生。
◎上師的品質
那你又該如何尋找上師呢?
你可不能像買蕃茄或蘋果般在百貨公司及商店尋購,你得花一些時間與努力。
誰有資格做你的上師?
常常逗你笑並輕易應允你的人不一定就是你的好老師,
好的老師與法友是挑出你隱藏著的缺點的人。
喜歡閒聊、批判乃至講毀其它導師的上師,你應該敬而遠之。
好的老師可以增長你的道業,而最重要的,他會指出你的錯處。
他應該是博學多閑、有智慧、有耐心並具足大慈悲心。
若他的質量比你差,那你將無從學習或進步,而更可能的,與之熏習久之,
你或許會喪失掉你遇到他之前的那些美好質量呢!
好的上師應當教你如何分別好壞是非,並指示你何者應取、何者應舍,
他解決你佛法上的疑惑,並毫無保留地給予你引導,
他應該是個讓你覺得舒服並容易接近的人。
你也許可以把佛書的作者當成是你的老師,
不過這也許不會是最好的選擇,
因為你無法與他溝通,當你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他也無法幫忙。
所以別選擇比你缺乏智能及質量不及你的人為上師,
那就像跟語言程度不佳的人講話一樣,
久而久之,你的語文掌握能力也退步得與他一樣。
而若你所選擇的上師與你程度相等,那你也學不到任何東西,
因為你知道的,他也知道;他所明白的,你也完全理解啊!
他不能教你什麼,而你也不會有成長的空間。
當你尋找上師時,要找的是一個比你更有知識、更有智能及更慈悲的老師。
一般而言,上師可分為四種:
凡夫上師、菩薩上師、化身上師及報身上師。
對於初學者而言,因為我們無緣親遇菩薩、化身及報身(佛)上師,
所以依止一位凡夫身的上師是重要的。
只有證得果位的菩薩,你方有機緣得遇上述聖者,並從之領受直接的教授。
凡夫身的上師也可分幾種。
一位出家人可能會有一位戒師(毗奈耶)、金剛上師、紀律老師及房舍師。
對於聽聞法教並領受口傳及灌頂的在家修行人而言,
授與上述法要的喇嘛即是其老師。
他並不一定是你的根本上師,但必定是你的老師,
你也應當注意並尊重你的上師們的身份及地位。
對於佛法上的修持而言,
給於你灌頂的喇嘛或在家人比給予你口傳的喇嘛來得更為重要。
如果你經常向某位特定的喇嘛請教,
那他應該會在你的生命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在西藏,我們曾有懇求某某人成為我們上師的傳統,
然而如今,不一定就是如此。
只要你從某人那裏得到教授,那你可以把他當作是你的老師。
一位好的老師從不禁止他的學生去參與其他老師
或不同傳承的老師所給予的教授。
好的老師會常常鼓勵其學生自由地開展自己的視野。
一旦你已作出選擇要跟隨某位老師時,那他即是你主要的上師。
一位弟子可以有很多的老師,不過他應該有一位經常可供咨詢的主要上師。
接下來,學生找老師時,務求老師具以下的三項質量,
然而作弟子的也當具有同樣的質量。
為確保師生關係的順利發展,身為上師者在未接受某人為弟子前,
應先好好檢驗一下他的資質,若認為做弟子的無能實現其承諾,
那最好別建立師生關係。
故此,師生二方的互相平衡與承諾是非常重要的。
據說,一位普通人成為老師一定要具備八個、四個或兩個特質。
在《菩薩道次第》中,寂天菩薩便如此形容一位真正的上師:
“……具足道德與學識,修有所成,
充滿悲心與慈愛、無畏、容忍、不退縮、且又辯才無礙。”
接下來,岡波巴大師在《解脫莊嚴寶幔》
中述及講授法教之上師當須有下列八種特質:
(一)嚴持淨戒,不論是出家戒、金剛乘戒或菩薩戒。
(二)對於所講所教之法要當能嫺熟知悉。
(三)具足某個程度上的悟境與證量。
(四)對一切弟子能生起大悲之心。
(五)對其弟子在佛法上的疑問均能一一解答且從不拒絕。
(六)具足耐性來領導及幫助其苦難中的弟子。
(七)對攝受的弟子從不感到懊悔。
(八)一切教誨都是誠心所現,皆是肺腑之言。
《法典聖》中亦述及四種特質如下:
偉大的上師當能:
以廣學深人之德而堪為大師,
以增上慧學之德而能淨惑解疑;
身行瑞正故,其言教必可受持於心,
且具足能指出污染及純淨現象之確實,
本性之大能者是也。
寂天菩薩在其《入菩薩行論》
中更把所有質量簡化成二項:
“身為上師者,當能全然掌握其學派之法教,
並完滿其實踐菩提心之誓言承諾。”
身為弟子者應當細察下列五大品質:
(一)金剛上師必定具有“不間斷”之清淨傳承。
在“金剛乘”這個名相中,“乘”即意味著“延續”性的傳承,
從金剛總持一直傳衍至今天。
(二)金剛上師一定得具足堅定淨戒,
不管其受持的是何種戒律或三昧耶,必得嚴守其清淨戒體。
若其三昧耶已經破損,行者將會遭受短命及貧困之苦,並無能證悟究竟佛果。
(三)任何教派指示從上師傳至弟子必須是未曾中斷之傳承。
一旦傳承中斷,其教授便可被視為不淨,因中間有空隙故。
因為某些教授或已漏失,對弟子的修習亦毫無益處。
(四)上師對所教導的法要必能有所證知,尤其是密續方面的法教。
(五)上師必須對一切眾生都具有盈滿廣大的悲心。
若缺乏慈悲,就算他擁有再多的其他特質,也不能算是個合格的具德上師。
在這末法時代中,據說你或許不能找到
完全具備上述所有條件的上師。
或許為師者真的有其缺憾,但有時可能是你無中生有的心生錯覺而不自知,
佛陀的堂弟提婆達多即是個很好的例子,他終其一生都在追隨佛陀,
但因為只聽服于佛陀莊嚴之相剛而覺得佛陀除此之外竟然毫無優點,
所以他最終離開了佛陀。
故此,若你真的無法找到一個能符合上述任何條件的具德上師,若能找到具足慈悲心此一特質的上師便已足矣。
因為在上述所有質量中,最重要的是上師必須對其弟子生起廣大的菩提心,
即覺悟之心。
◎改變主意
當你已經接受某人為上師後,卻又因某種原因而想改變主意並拒絕他時,最好能保持一種“尊敬的沉默”。
若你已斷定這位上師不具有任何質量,尤其是慈悲心,
那就算你的朋友想對之加以批評,你應該盡力去阻止他這麼做。
當你接受某人為上師後,
永不可以對其個人加以批判或對其教法加以否決或貶低。
有時候,其於錯誤的訊息,我們可能會從邪師或非明師處領受教法,
然而就算如此,我們也不能批評他,默而擯之即可。
在金剛乘中,批判上師乃是嚴重的罪行,
對行者的修持有深重的不良後果,導致障礙產生、短命多病等重業,
甚至會受苦于金剛地獄中去!
故此,就像提婆達多一樣,眼見未必屬實。
當那洛巴遇見其上師帝洛巴時,
他看見的是一個坐在火堆前燒烤一大籃活生生的魚兒的乞丐!
每次當帝洛巴吃完後,他就會彈一彈指,
那洛巴看到的是瘋狂、肮髒的乞丐。
但他事實上在彈指間竟能使魚兒們都證得了解脫!
所以我們切莫批判任何人,因為我們永遠不知道他們是誰或做些什麼。
◎檢驗上師的重要性
在還未肯定某人為值得追隨的具德上師前,
我們得好好檢驗一下他們的憑證數據,這是個簡單的過程,
不過卻是十分重要的作法。
因為一旦你從未具足資格的上師處領受錯誤的修法,
你決不能把它“追還”,而由於這錯誤的修持,
所累積的功德亦可能會喪失殆盡矣!
你可不能出爾反爾地說:“噢!我現在不想把他當作是我的上師了,
我不喜歡他的教法。”這是一種很嚴重的惡行。
◎別錯失良機
故此,在未開始任何修法前,要尋找具德上師,
就算得花上一生一世的時間,你也得決心全意地學習並追循他的教法。
如果你遇到一位你非常尊敬
且又常常向他求助的喇嘛,你可以接受他為你的老師。
有時,某位上師也許是個具德上師,但因為你跟他沒有“宿世的因緣”,
所以你便會生起不舒服的感受,或許這一位上師並不真正適合你。
你也不可能要求上師凡事都完美無瑕,
那他豈不是變成了你買到的一尊塑像—佛陀的塑像了嗎?
若你不能找到具足所有特質的具德上師,那你應該接受擁有最少缺失的上師。
不過千萬別把“選上師”成為是你的終生業務,
要不然,你可就錯失證悟的良機!
http://tw.myblog.yahoo.com/tamada44/article?mid=75&prev=78&next=73&l=a&fi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