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民視新聞與蘋果日報報料教授詐領研究費,涉嫌人數高達五百人。由於提供假發票的元霖文具行的老闆施揮揚轉成污點證人,並供出一片內帳光碟,其中記載有多達五百位教授的專案補助款使用情況。連用公款買了哪些家電或名牌包等,都記載得清清楚楚,涉案學者必須面臨貪污和偽造文書的刑責。 平心靜氣而論,由於研究工作與一般工程或行政作業性質不同,進度往往難以掌握,經費難以即時報銷。再加上計畫多是年度計畫,第二年未必申請得到;因此,如有盈餘時,有些學者會請廠商先開發票,將款項存於廠商處,等以後需要時才取貨品。由於款項不大,而且多無飽入私囊的情況發生;因此並未引起檢調單位注意。但是像新聞所報導的大規模的詐欺行為卻是令人傻眼。 現在被報料涉嫌貪瀆的案件多發生在著名國立大學,其中不乏曾任政務官的名教授。究其原因,就是經費太多,多得花不完,自然而然有了歹念。為何高達五百人會向這家和平東路的巷子裏的文具行洗錢呢?這就是國人一窩風的作風。門生以老師為榜樣,有樣學樣。 由於少子化的關係,大學教職越來越難獲得。教育部政策是遇退休不補,各大學如有需求皆以短期專案教師方式聘用。即使獲得專任教職,又有六年內升等的壓力,必須全力以赴。近年來 由於政府負債上升,國科會研究計畫通過率不到五成。如除去各學門大老與學閥的件數,平均通過率可能只有三四成,年輕學者的機會恐怕更低。教授升等要靠論文,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以理工農醫為例,必須在列於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名單上的期刊發表才算數。有研究結果才能發表論文,而研究工作必須靠人與錢才能執行。據我個人觀察,要做出值得發表一篇論文的成果至少約花費50-100萬之間。換句話說,每年至少要申請到一個六七十萬元的研究型計畫,才能存活。年輕學者初出茅廬,既無聲望、又無經費,難以吸引研究生,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年輕或在普通大學教書的人連存活都有問題,那敢為非作歹呢? 我們教育出了嚴重問題,天天講人本,結果變成己本,人人自私自利。書讀得好壞與人品似乎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