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記得有一次我邀以前同行好友一起去喝下午茶,從旁聽到幾個不過是初中年齡的孩子,在一起嘆息說:好無聊啊!想像中(事實上也應該是)這樣大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十分強烈的年齡,什麼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才對,怎麼會喊起無聊來?雖然暑假漫長,但他們不正好利用這空閒去弄些平時上學沒時間幹的玩意兒嗎?上山、下水、大自然裡可以“鑽研”的東西太多了。假如用心去尋找,只怕會忙得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哪能有工夫叫無聊?但他們硬是在叫,其中有兩個還叼著香煙,一派頹廢,真讓人難受。
有位教育家感慨地說現在有些孩子一放下書本,連玩都不會玩了。頂多看看電視,上上網路,甚至懶到足不出戶了。“不會玩”真是個不簡單的問題,因為他們一旦過完了學生生活,沒有了升學的目標,也就極可能失去生活的重心。除了少數人會替自己再立個人生的目標,努力去追求以外,大多數的人只要有一個可以養活自己和家人的職業,然後就得過且過地生活下去。生活裡的一切都沒什麼意思,他有餘暇也不過打打小牌,逛逛街殺時間。生命既無意義,也是浪費。“有人是為了活下去而吃飯,有人卻只是為了吃飯而活著”。一位哲學家這麼說。這兩種人差別是很大的,後者的人生只有“吃飯”,前者是除了吃飯以外還有其他的價值。何況活得“有意思” 單純對自己也是很有“貢獻”的,那就是可以活得愉快、起勁兒。
要想活得有意思,就得從小會“玩”,懂得“玩”,因為“玩”就是興趣。人生很多發明和創造都是興趣引起來的,如果這個人的興趣沒有在小時候被“扼殺”,同時又能得到很好的培植的話。一個著迷地“玩”小蟲的孩子可能會成為生物學家,一個著迷地“玩”畫圖的孩子可能會成為畫家,一個著迷地“玩”舊鐘錶的孩子也許將來是了不起的機械專家。不要罵他不做正經事,儘是“玩”。幫助他“玩”,譬如愛玩小蟲的,找些關於蟲的書給他讀,鼓勵他往更深的一步去探討。
假如他什麼都不愛玩,那才值得擔心,就得引導他去讀些好的課外讀物,那些書也許會觸動他某一種興趣。一個會“玩”的孩子就算將來成不了什麼“家”,但是至少他的生活裡有了興趣,他就不會覺得人生無聊了。
--------------------------------------------------------------------------------
我常常利用和家中小朋友“談心的機會”,說以下兩句話,與她們互勉:
一,人生當中有價值的目標一共有兩個。一個是你必須設法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另外一個是試著享受你已經得到的東西。
二,人如果能常想想自己的福氣,想想自己比別人強的地方,那麼,自信心會增強。
自信心增強了,做起事情就會比較順手,生活中的憂慮緊張、挫折自然就會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