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18244
 Fun player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風和日麗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怎麼辦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跟她說過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聽歌
作者: Fun player 日期: 2010.10.10  天氣:  心情:
如果在冬日,一次巴黎 ))) 轉載陳樂融的好文章


同樣飛十幾個小時,跟別人說去L.A.或是巴黎,得到的反應是很不同的。聽到前者,大家似乎司空見慣,以為你是固定飛來飛去一族,沒什麼感覺。

聽到去巴黎,每一個人都露出羨慕的表情:「好好喔。」從八十歲老母到工作場合的小朋友。巴黎真有這樣的「品牌魔力」?

2010年1月,我終於有了第一次法國行,主要是為了坎城MIDEM唱片大展考察,但也在巴黎度過三個日夜。儘管冬天是淡季,街上梧桐禿得精光,行人清一色黑灰外套,就算登上聖心堂的觀景台俯瞰市區,灰濛的景觀既不多情,也不悠哉。

但巴黎基本上就是一個浪漫,一座半凝結的古代建築劇場,一個龐大到漫步於不同行政區、就能揭曉不同生活趣味的舞台,一個勇於挑戰浪漫定義、卻反而顯得浪漫果敢的創意之都。

1889年被許多人罵臭頭、但後來證明通得過時空考驗的艾菲爾鐵塔如此,1977年被罵到翻、但現在怎麼看怎麼新潮美觀的龐畢度中心如此,而1989年慶祝革命兩百週年而建、這次無緣前往的新凱旋門,再度如此。

被視為古典的巴黎,百年來的天際線從來不只有古典美。至少我對這些新建築的熱愛,毫不下於古色古香的聖母院與市政廳。

幾大美術館也沒讓我失望。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羅浮宮,藏品多樣,但陳列空間卻比同屬四大博物館的大英博物館好太多,幾大文明區的豐富典藏各安其位,讓人看得安心、舒坦,連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也的確兼具形式與機能美。

改建自車站的奧塞美術館,因空間特殊,以單一繪畫流派論,展示區沒有我想的那麼統一,但超挑高空間,卻自然能高高低低地,讓遊客找到視線與雙腳的喘息之處。

更驚喜的是,上到二樓,金碧輝煌的超大展場與餐廳,令人難以想像當初一個實用主義導向的車站,樓上內裝為何如此豪奢?但你又不得不承認,在看了較近代的印象派展品後,這樣的宮廷式咖啡廳,百分百滿足了遊客對於在美術館喝咖啡的復古華麗想望。

反過來,1900年為了萬國博覽會興建的小皇宮(Petit Palais),不算古蹟,卻有美輪美奐超優雅的古典氣勢,但轉到極為羅馬風格的中庭,卻出現一個極現代簡約的咖啡廳,內部的線條、用色與家具,都令人卸下對館內愛奧尼亞式柱頭與金色大門廊的崇敬,而讓遊客輕鬆找到家居的現代感。

這些建築設計上的反差,勇氣與智慧都讓我讚嘆。遠比亞歷山大三世橋這種被封為「巴黎最美的橋」,卻全屬古典意象加鍍金青銅雕像的一體裝飾性,更引我流連。

就像我在巴黎歌劇院(Op臆a Garnier)前面短暫駐足,固然想有機會在擁有2200個座位、標準巴洛克風格、還有「歌劇魅影」傳奇的豪華劇院看表演也不賴,但跟著當地朋友去一間空屋看非正式但每週固定集會的藝術即興表演「Squat」,男男女女在外間抽煙喝酒聊天,隨時進出內間看歌舞、雜耍或任何你想「表演」的東西。這樣的活動不像「貧窮劇場」,更像暗夜康樂聯誼。

在發展有數字計畫的「文創產業」之外,台北似乎更該鼓勵這種即興、民主、市集的「非營利組織」。

有專業精神發揮到到極點的名店、古蹟,也有平民、隨興到極點的地下與街頭藝術,巴黎的「浪漫」不僅發生在大景點,也深藏在由庶民貢獻、隨處可見的生活氛圍。

三天很短,但,在2010年遇見一次巴黎,至少是個開始。

標籤:
瀏覽次數:71    人氣指數:1931    累積鼓勵:93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風和日麗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怎麼辦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跟她說過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