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654353
 一切都是錯覺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依法出生分第八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嚴淨土分第十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一相無相分第九
作者: 一切都是錯覺 日期: 2013.05.19  天氣:  心情:

一相無相分第九


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果不。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第九段言四相歸一,究竟無相;若有一相,即無得果。此段破不可得果之念。上言佛法不可執著,此言佛果亦不可著相。修中有果,隨證隨空。空生承四果之問,返躬自照,即以佛之所許而證之也。
 
本節所言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四種小乘果位之聖人,較凡夫已為道高德重,惟佛仍恐人不知聖者以無念為宗,每興起所得之心。因而向須菩提說:須陀洹在修行時是自認已得果,已得道了嗎?須菩提深知佛意。即回答說:沒有。世尊,須陀洹原為入流。是剛剛步入涅槃之聖流,初入無相之門,僅得預聖流之雅號,而心無所得,所以說而無所入,只是不入六塵境界,因而名須陀洹。
 
佛又接著問,須菩提,你以為第二果斯陀含。他是已經漸修精進,修無漏業,念念不住六塵境界,而斯陀含亦自以為己得聲聞第二果否?須菩提回答說:沒有。是什麼原因呢?斯陀含心恝於道,只餘一生一滅,前念方著,後念即離,心不著生滅之相,是謂斯陀含。
 
佛又問須菩提說:阿那含在修行時,自以為得聲聞第三果嗎?須菩提說:沒有。是什麼原因呢?阿那含不來欲界受生,內無欲心,外無欲境,習定已深,六塵四相,一一證空,而無不來之相,是謂阿那含。
 
佛再問:須菩提,你以為無生阿羅漢當修行時,自念已得聲聞第四果嗎?須菩提回答說:不是。世尊,是什麼原因呢?阿羅漢諸漏已盡,諸法不受,心空相滅,沒有得道之心,又怎能有得果之念呢?如果於道有得,於法有名,乃凡夫之行,也就是已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道與法皆是假名,在行為道,在教道法,佛法本空,有何可得。所以阿羅漢,若自念得道,就是著四相,何以能為阿羅漢呢?須菩提接著說:佛認為我沒有競物心到精妙處,是弟子中解空第一人,四相皆已滅盡,愛染不生的離欲阿羅漢。佛雖然如此稱道我,但我實不作得道想,若作此念,即是心有生滅,就不能名之為阿羅漢了。接著須菩提又說:世尊,我若是作得道之念,就是心存有我,便生諍心,佛也不能說我是樂寂靜行之人。實際我是原無所得,也實無所行,惟有本分上一塵不著,也就是因此而得名須菩提,所以佛說我是樂寂靜之行者。
 
阿羅漢,華言無學,謂位斷三界,煩惱俱淨,究竟真理,無法可學。
 
四十二章經曰,阿羅漢飛行自在,曠劫常存。阿那含壽終生天,直證羅漢。斯陀含再受一生,即證羅漢。須陀洹七死七生,方證羅漢。
 
三昧,作正定,正受,正見解。不見心名正定。不受諸妄名正受。遠離九十六種邪見名正見。
 
六祖曰,諍是勝負心,與道相違背,便生四相心,何由得三昧。離欲即解脫,以離欲故得無諍。
 
轉載於http://book.bfnn.org/books2/1736.htm#a01
標籤:
瀏覽次數:243    人氣指數:1443    累積鼓勵:6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依法出生分第八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莊嚴淨土分第十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