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常有寓友問我情感的困惑..
我想這一篇可以做為我的心音...
我懶得再三答覆..
其實,
你們來看我日記..
不正是和我一樣也在成長自己嗎?
所以,
欣賞人家的智慧之餘..
希望能拿隻筆記下來人家的優秀觀點才好..
人生是不斷自我充實的過程..
以下是取材自"陳艾妮"的"戀愛美學和分手美學"這本書..
今天談的是分手美學...
分手美學
不問理由,不是唯一。
學習拒絕與被拒絕,
在﹁失﹂與﹁得﹂之間取捨,
不懊悔,不報復,
遵守遊戲規則,勇於承認錯誤。
讓﹁分手儀式﹂成為慶祝喜事。
瀟灑走一回,感謝曾經愛過。
情人看刀!非你︵妳︶不可?
有一次,以﹁分手美學﹂做講題,時間恰好是四月一日。
有人問,四月一日不是放假嗎?如果是,那豈不是承認全國皆愚人嗎?
在愚人節講分手美學,倒是蠻有點意思。
自愚愚人,懂得大智若愚,難得糊塗的人,才懂得﹁分手美學﹂。
聽說,現代人不需要什麼﹁分手美學﹂據說,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很開放了。
可是,直到最近,我仍然聽到大學女生與人同居失戀後、
上吊自殺或因先生有外遇,
自殺時還把小孩子一起帶走的事件,使我真是痛心。
哎!行為現代、大膽、開放的人,竟然心智仍然傳統、保守、薄弱?
已經不纏腳了,竟然自己把裹腳布纏到頭上去,不纏腳卻纏腦?
因為失戀或分手造成的悲劇,因為想不開而鬧出笑話,
都是因為情感教育太欠缺所致。
這會不會是受了聯考之害?
是不是因為從小受到選擇題只有一題可選,
是非題不是對就是錯的兩極化答題方武洗腦,
養成凡事只有一條路走的人生觀。
我們的父母師長,
事實上,也從來不鼓勵我們﹁重新做選擇﹂。
可是人生的考題,應該是發揮題、創意題啊?
我們,只習慣答案唯一。
於是,不能繼續戀情就只有自殺;﹁非你不可﹂的希望落空,
就萬念俱灰;甚至,在處理人生問題時,明知是錯的仍繼續走下去.
這種﹁非你不可﹂,執迷到﹁勉強對方﹂又﹁勉強自己﹂,
再﹁勉強自己去勉強對方﹂的我執,註定了情愛路上痛苦多。
所以,愈有水準、愈是敏感的人,分手愈難纏。
聰明一世,愈可能糊塗一時,
愈是在擇偶時感到徬徨、無助、患得患失,
在壓力之中感到強烈的興奮,就愈容易鑄成悲劇,
反倒不如凡夫俗女的復健能力強。
真希望,各位如果在分手時竟然還有﹁情人看刀﹂,
留下一隻手、一個疤痕或某種證據,
要求書面道歉或具體財務賠償的發霉想法的話,
請你及早送進焚化爐當做垃圾燃燒掉算了!
不問理由
在﹁戀愛美學﹂裡一再強調,
戀愛,不管是有﹁結果﹂還是﹁結束﹂,
一定要努力﹁真善美地開始,
真善美地有結果或結束﹂。
俗話中的﹁好聚好散﹂,這句話我個人並不喜歡,
因為它有種江湖味,好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聚﹂或﹁散_都無法主控似的。
﹁好聚好散﹂,說的太瀟酒,因此也比較不負責任。
事實上,要分手了,也許沒有責任︵要看深入到什麼程度︶,
但是,一定是有理由的。
什麼理由?
當事人也許很清楚,卻也許連自己也不清楚。
什麼時候?愛的感覺開始漸漸消失?
或許,就在某一刻,很明顯地,愛情就變質了;
或許,事過境遷都想不出何時就是關鍵。
然而,
這個理由可以明白告訴對方嗎?
這個理由說得出口嗎?說得通嗎?對方能接受嗎?
甚至,當事人連自己都不知道究竟是那一點,
讓自己急於離開戀愛事件,
那又要由何說起?說什麼理由呢?
就因為連自己也無法回答這些問話,
所以很多人在分手時,
就採取了逃避的方式,
讓對方如陷五里霧之中。
或是笨拙地反而隨便找個題目興師問罪,
讓對方不但失戀,還無辜地尊嚴受傷.
試問,我們可以這麼做嗎?
我們有權利這麼做嗎?
對方有義務因為愛的付出而犧牲人格嗎?
試問,如果真正的理由弄不清楚,
或根本不好意思明說,
或不忍心說明,
那麼另一方最好如何面對分手呢?
如果不是﹁情人看刀,
留下一隻胳膊來﹂,
就一定要﹁情人談判,
放下一句明白話來﹂的話,
這就是現代戀愛分手不美的原因。
分手時,
對方心知肚明或是能在說明理由之後,
或能婉轉表達分手的原因,當然是最好。
但是,如果做不到,又有何妨?
在這裡向各位建議,
不如接受這種不問理由的作法。
反正,
下一個戀情不是前一次的修正版、加強版或綜合版,
不必問得太清楚。
反正,
分手的理由多半是不愉快與難堪,
甚至是人身攻擊,揭發短處,
何苦要苦苦互相追問,打破砂鍋問到底,
把好學好問的研究求證精神,
誤用在﹁遇情才合,
遇理必分﹂的情感世界裡?
反正,問了也白問,
根本無補大局,因為大家心裡有數,
戀情已經到了互道珍重再見的時候,
知難而退或急流勇退,懸崖勒馬或落荒而跑,
各人有各人的理由,就讓各人帶著各人的理由走了吧?
除非,你確信,聽了理由就能改變全局。
也許,
你追問理由目是想要彌補或挽回,
但是,
依照我的觀察,事情還有轉寰空間的話,
對方多半會主動要求你改變,
如果寧願不說出來,即使被負擔,也不要求,只是求去,
其實就是無法挽回的一種決心。
這種訊息,我們不可忽視。
其實,
更多的時候,追問理由只是不願被拒絕,
不能忍受被拒絕的下意識反彈。
明知愛情已成為過去式,
可是無法接受被否定、被拒絕的殘酷事實,
所以追問理由,只是一種討回公道的無益補償心理。
問理由,﹁留下一句﹂,又能如何?
問理由,不能挽回愛情與面子,怎麼辦?
何苦問理由?何必問理由?
不必問理由。
不問理由,試著做做看。
可別,人已走了,卻留下一大堆理由。
不是忘了帶走而是故意留下一大堆憂愁、痛苦與悔恨,
這種﹁不善﹂﹁不美﹂的結束方式,
如何能使彼此儘快開始繼續七挑八選別人呢?
最瀟洒的人是不問理由的。
有人因為不明理由,即使分手已經多年,
仍然為了那個疑團而懷恨留疑,
結果是,耽誤了自己的青春,
為毫無價值的一個理由徒廢腦力。
不問理由,彼此就可以相敬如賓,也許將來還可覆水回收也不一定。
不問理由,不得不分手了,
讓分手一如開始,真、善、美,讓歉意、祝福幫助彼此渡過分手之旅,
這才是分手美學!不問理由,使過去的戀人更美。
不是﹁否定_,只是不合適而已
分手很難,我們不能否認。
但是,外界的口舌及壓力還在其次,真正的壓力來自分手者本身,
因為覺得自己受傷,那種﹁被否定的憤怒﹂及﹁受害心理﹂更使分手造成巨大創傷。
那種深入的挫折感、被否定感常使人消沈長久而無法再開始擇偶,
甚至無法好好重新正常生活。
分手了,不是表示誰﹁否定﹂誰,
只是有一方認為彼此﹁不合適﹂罷了。
你能說,對方沒有這種權利嗎?
你敢說,你就不會有使用這種權利的可能?
不是﹁否定﹂,只是﹁不合適﹂,
只是對方覺得你︵妳︶﹁不一定﹂是最合適的對象而已。
努力克服挫折感,不要自作多情地以為,
別人有資格來否定你的全人價值,除非你自願如此。
把希望放在未來,
不管是不是﹁下一個會更好,﹂也要勇於再出發。
其實我們都心裡有數,再拖下去也不會有好結果的戀情,
就該﹁拿得起放得下﹂。
很抱歉說得這麼坦白,但是我很誠懇地建議,
每個戀愛的人都要彼此建立共識,尊重對方,
分手時不要太在乎面子。
介意是誰先主動而不甘心,是一種幼稚的行為。
承認每個人都有覺得﹁不合適﹂的權利,那顆受傷的心,
就不必再為自己的﹁被否定﹂而滴血了。
拒絕與被拒絕
失戀的最大傷心,是被拒絕的痛感。
失婚的最大顧忌,是被否定的挫折。
很可惜,我們的文化裡也欠缺這一環教育,學習如何拒絕對方,更要學習被拒絕。
真的,有許多害羞的人,就是不敢追求或接近異性,
他們,怕碰釘子與被選擇,就因為從小沒有接受挫折的訓練及教育。
愈是從小被父母寵溺的人,失戀的痛苦也愈大。
有些人在失戀時想要報復對方,就是因為無法接受被拒絕的事實。
我們不是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而是不願意接受失敗。
面子的損失,比人的損失更令人憤怒。
面子問題,說來說去,還是浪漫事件的殺手。
賣龍眼的選擇
分手艱難,還有一個原因。
其實,在分手時,多半已經有了許多爭吵、彆扭、衝突。
還愛不愛?愛得深不深?愛得真不真,已經很難說了。
這時候分手仍然很艱難,除了那些沒意義的﹁面子﹂及現實考量的﹁可惜﹂外,
主要是心生害怕。
害怕什麼呢?
害怕眼看著就要晝上休止符的戀情,會不會成為未來的遺憾?
他︵她︶,會不會就是今生可能遇到的最佳人選?
該不該再做點挽回的努力?以免日後後悔?
這些顧慮,使分手的人拖拖拉拉,猶豫不決,欲拒還迎,
弄得彼此焦頭爛額,無法招架。
記得有一位像花蝴蝶般的女子告訴我,
一真後悔自己東挑西選,挑到今天,好像越挑越不滿意。
﹁好像,愈早交的朋友,今天回想起來反而是最好的? ﹂
她的感觸,有兩個啟示:
一是,凡是得不到的,失去的︵即使是自己不要的︶,
因為﹁距離感﹂及﹁無法驗證性﹂,都會變成﹁最好的﹂。
有一次逛街買衣服,看中一件毛衣,
可是還在猶豫該不該買。
繞了一大圈,終於下決心要買,
可是回過頭來,再也找不到那件毛衣,
因為剛剛已經被人買走了。
直到今天,我還清清楚楚記得那件毛衣的樣子粉紅色絨毛,
背後鑲著可愛的珠串子,前胸有珍珠般的扣子…
在自己衣櫥裡有很多件漂亮毛衣,
可是,都不如這件毛衣的出色及印象深刻了。
原因何在?
只因為,我得不到它。因為失之交臂,因為後悔,
失去的毛衣就像早期的戀人一樣,都是最好的,這其實只是一種幻象。
第二個啟示是,假如不是幻象,而是實情,
那麼只證明我們不懂得﹁養蝴蝶﹂的學問,
當年不能﹁慧眼識英雄﹂,
等到自己聰明了、對方成熟了,
這才回頭發現,他︵她︶最好的!
這是簡單的投資報酬率沒有投資,就不可能有收穫。
當年看不起,當然現在就得不到,很公平,不是嗎?
其實,﹁以前的最好﹂究竟是幻象還是實情,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情感世界中的候選人是不必比較的。
因為,在﹁十有七八好姻緣﹂的篇章中我曾指出,
好姻緣的成因端在個人的心態,而不在條件的比較。
﹁撿啊撿,撿了個賣龍眼的。﹂
這句俗話旨在告訴你,
要你成熟敬業、賣龍眼的﹂和﹁賣牛肉的﹂、﹁賣雞蛋的﹂都可以是你的好配偶。
更別忘了,在撿到賣寵眼的之前,
你遊戲了人間,在沒有家庭羈絆之前,比別人更多時間享受單身貴族的情趣,
或是建立事業、賺了大錢,這都是你﹁賺﹂到的。
就像我擁有的毛衣比那件粉紅珠子毛衣更好,道理是一樣的。
失與得
分手艱難,除了那份失落感外,
常常因為第三者的出現而使你感性的﹁失落感﹂變成刺激性、非理性的﹁被剝奪感﹂及﹁受辱感﹂,對嗎?
如果一件想買又不想買的毛衣一直掛在櫥窗裡,
我可能還要繼續考慮下去。
可是,一旦有人也想買它,競到它,失之交臂的被剝奪感,
很可能使我回頭去積極爭取,若終而不可得,即使我原先並不是非要它不可,
也曾感到遺憾。
﹁就算我不要了,也不可以被別人得到啊﹂,
不知從何開始,我們有了這種心態?
似乎,這是人性的種族遺傳?
三角關係裡的詭譎風雲,就因為這種非理性。
對方是否值得?是否合適你?
全不管了。為了競爭,只好全力以赴,志在必得;競爭失敗,就反彈激烈,愈發失去理性。
自己失去,別人獲得,﹁失﹂與﹁得﹂的強烈對比與複雜情愫,也就更尖銳了。
﹁失﹂與﹁得﹂造成的分手艱難,
需要你冷靜想一想這是愛?是恨?是面子?是好勝心?還是鬥,
千萬別因為好勝心而繼續付出不不必要的代價,甚至作出錯誤的決定!
﹁失﹂﹁得﹂,有時候並不是真正的﹁失﹂或﹁得﹂。
分手的遊戲規則有頭有尾的”守愛期”
分手艱難,所以請你注意。
不要授與別人﹁否定你的全人價值﹂的權利,
同時,也不要給別人機會來浪費你的青春,這是我主張分手的遊戲規則。
假如你現在才二十歲上下,那麼,儘管去玩遊戲好了,因為來日方長,不急著定案。
可是,如果你已經三十好幾,四十上下了,還有多少時間蹉跎在分手的復健工作上?
當然容許你,
人非聖賢,總是要經過相當的時間才能痊癒。
好吧,那就花個半年時間沈澱自己,再花個半年出來透透氣吧。
如果這樣還不能徹底恢復,那麼你的身體語言便會告訴他人,
你是個﹁失戀而不能忘情﹂_人,那麼,誰還敢來出現在你的面前呢?
人非聖賢,情關難渡,是人之常情,所以分手一定會有想不開、無法復健的情形,
我們都能體諒,只是要提醒各位英雄美人,
古人﹁守孝﹂也不過三年,
你的﹁守愛﹂期要多長呢?
為了一個雙方都還健在人間,死去的只是一段愛而已,你要﹁守﹂多久呢?
最笨的人,因為不甘心或不能克服否定感,
不敢面對事實,還在那裡陰魂不散、軟硬兼施,或是騷擾對方,
或是自殘自害,用沒完沒了的死心眼在那裡拖泥帶水,
甚至心懷報復,不清不楚地彼此耽誤時間。
在此提醒你,不要給別人機會耽誤你的青春。
同樣的,也不要縱容自己耽誤自己的或別人的歲月。
就我所知,所有成功的人,不是沒有過失敗,不是沒有犯過錯誤,
只不過是能快刀斬亂麻,能夠有頭有尾,不讓事情或感情,沒完沒了地耽誤他的重新出發而已。
你同意嗎?
愛到覆水難收,萬劫不復?
分手艱難,尤其是,已經愛到覆水難收的地步。
我不敢當個道學家或過時的老學究,還在這裡說,
不要跟別人婚前有性關係或同居︵雖然我個人是反對的︶。
在這裡,只提醒擇偶人,如果不怕愛到覆水難收,
就要先想好,自己是否有能力承受後果?
能否處理善後?分手不容易,覆水難收,面子難收、
欠債難算,珠胎暗結,回頭無路,當然就更艱難了。
別忘了,各位英雄美人,愛情深,
就要提防﹁記恨﹂深。
事實上,在戀愛中情緒化,變化多、阻撓多,
瓊瑤瞭解愛情與人性,是文壇寫愛情的高手,
她細膩地描寫了兩人在愛情的同心的奮鬥歷程,的確是扣人心弦。
忙著抵抗外力,打通出路的勇士們,
通常是沒有時間去想耶路撒冷真的就是最好的目的地嗎?
令人神魂顛倒,興奮又亢奮的情緒與激情,
由婚前走入婚後,天長日久,反而成了破壞力。
這種情緒化的狀況,只會使人有窒息之感,
好像處於﹁坐活監﹂的情況裡。
激情的露水,很刺激;萬一有一方想回收,那就分手艱難了。
婚前,不要放縱自己,愛到覆水難收;
婚後,不要後知後覺,弄到萬劫不復。
婚姻人,不可不知婚前婚後都有那麼一條上限,除非,你要堅持你的悲劇性格!
另一種智障---情障
分手,很艱難;對某一種個性的人而言,更是艱難。
你是否也見過這種人?
他(她)就是過不了情關,陷在裡面,誰也無法相救。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描述在百貨公司看到一個人輔導一個小孩。
在透明電梯中,
這個人在一個小男孩面前反覆地說…﹁現在我們在一樓,然後上十一樓,然後就聽到好多電動玩具的聲音,那就是百貨公司的遊樂場,記起了嗎?﹂
……﹁剛才我們就是從十一樓下來的,
還記得我們剛才在十一樓坐小火車嗎?.﹂……
﹁這就是百貨公司,我們要去遊樂場,就要坐電梯,由一樓坐到十一樓……﹂
可是,小男孩仍然眼光呆滯,似懂非懂。
原來,這是一個義工在教這個智障小孩走出封鎖的內心,
藉遊樂場的玩具來誘導認識外面的世界。
但是,他就是走不出來。
在情感世界裡,有些人不也是如此?
他︵她︶沒有﹁智障﹂,甚至智商還很高,可是情關難渡便成了﹁情障﹂。
情關難渡,所以人們取笑現代女人,
即使是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也會和小學畢業的女人一樣低能可笑;
而情關難渡的男人呢?一個成年人癡情起來,可以就像一個小男孩一樣地作繭自縛。
旁觀的人,儘管苦口婆心、口沫橫飛、竭盡所能,
也許當場想開了,
可是,﹁智障﹂或﹁情障﹂的人一回到家,
可能就又忘了由一到十一樓的路該如何走了。
這也是許多輔導專家的最大頭痛吧?
哎,真是令旁觀者著急。
一個人若生來智障,那是無奈的命運。
而情障,卻有不願自拔的成分,
所以,終究過不了﹁情關﹂的人,多半是因為他自己也不想過那關
、自己肯定過不了關只是他自己不自覺而已。
輔導﹁情障﹂的個案,使我發現,再好的諮商師的能力仍然有限。
除非,當事人拿出勇氣,
承認自己生來清清楚楚地認識自己的處境是在二樓﹂還是﹁十一樓﹂,
感情的結束時就瀟灑地說再見,
該停止繼續受傷害時就堅忍地做了斷,
這時候,輔導員或安慰者才能幫得上忙。
朋友常問我,為什麼一心想去畫畫,卻還在各種場合講話?
很簡單,因為早已發現,人間的種種困苦,都來自各式各樣的﹁情障﹂,
我願當頭棒喝點破這些癡情人。
而如何突破婚前婚後的情關,我願意提出一些看法,或許有點小用。
這種心願,促使我儘可能擠出有限的時間,
偶而放下畫筆走上演講台,就是想在人生旅途上,也願走入電梯。
常常講﹁自己開門﹂的故事,
用來棒喝情關難渡的各位英雄美人,
這才是戀愛美學與分手美學。
承認錯誤
因為,不成功的戀情到了尾聲就是要”承認錯誤”的關頭。
中國人的教育,是不認錯的。
心裡已知錯,口頭及行為上不能、也不願表示認錯。
由不肯認錯、不懂如何認錯,到向自己承認這即使錯不在己,
至少,也一次戀愛的心態方法錯了;
即使錯不在己,至少,也是談戀愛的對象選擇錯了,
我覺得,這就是失戀帶給我們最寶貴的學習。
彼此說再見了,還不承認錯誤?還不回頭反省?
無情的戀人,逼使我們承認錯誤。
挑剔的情人,逼使我承認自以為是,不能逼別人點頭。
死不認錯的中國人,早點失戀,早點學會認錯,早點成熟!
懂得承認錯誤,才能瀟灑慧劍斬情絲。
能承認錯誤,就是分手美學。
分手美學
分手艱難,如何才能真善美?
如何演出真善美的分手美學?真正結束一段戀情?
很簡單,不要沒完沒了,
想辦法讓他當各種補救、挽回、回頭都無效,
心裡已經覺悟,戀愛事件已經無法復合時,
或是已經纏綿多年而深覺不祥、不利時,
不妨用一些儀式化的行為來畫上休止符吧。
比如,你可以寫一封﹁蓋棺論定﹂的信給對方,大方瀟灑地表示,
學到很多,得到很多,因此感謝也很多。
也許你不願再留下白紙黑字的﹁書面﹂文件,
何況這個年頭,寫文章已經是苦修行了,
寫這種﹁斷決邦交﹂的情書又沒有稿費可拿,
還不如用打電話的更快。
風度更佳的,還可以附送上一束玫瑰,
夾一張﹁互道再見快樂﹂,
﹁恭喜各自再出發﹂的卡片,
讓對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流失了一個好對象?
比如,去看一場電影或拍一組藝術照,
找個對方不喜歡、自己卻很喜歡的朋友吃份大餐。
也可以自己買一束花給自己,出一趟國旅遊,
買本書,或去看一次表演,
大醉一場,
通宵到海邊大哭一場,
或寫一篇紀念文章或日記、
火化情書並舉行好友觀禮……
哎,方法可多了,
請你發揮你的創意吧!
做一件非常、非常、非常特別的分手紀念日,
告訴自己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到此為止。
分手不是﹁國殤﹂,
還不算是﹁家難﹂,犯不著如喪考妣般地坐困愁城。
需知,未來的人生路,還有真正棘手的各種考驗在等著你,
情感的分手,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項而已。
分手,當然哀傷,但是,照樣可以去慶祝而不是悲悼。
不懂得分手美學,情緒暴力、語言暴力,甚至肢體暴力都會產生。
如果不懂得分手美學,後來彼此只能成為陌路,連招呼都不能勉強維持。
除了實際的不方便外,此情何堪的感受也會愈尖銳。
祈福彼此,互道珍重再見,
也不必畫蛇添足地認什麼乾兄妹,
只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留下曖昧的尾巴。
萬一,
你的﹁結尾﹂做得太漂亮,
引起對方的改變或澄清,
只要你願意,你也不妨﹁收拾舊山河﹂,至少,你把局面弄清楚了.
用具體的形式來告別戀史,想辦法避免﹁沒完沒了﹂的債務,
放下後悔、回頭、報復這些情緒垃圾。
讓它有頭有尾地結束,才能繼續七挑八選啊。
做一件特別的事,為﹁再見﹂打上句點,
分手,可以不那麼艱難。
分手,可以是喜事
分手,是艱難的事。
因為,戀愛是好事,失戀是壞事。
事實上,又不得不七挑八選。
結果,很多人因為不懂得﹁分手美學﹂以致於遍體鱗傷,甚至罹患終身愛無能的絕症。
為什麼沒有人教我分手,可以是在傷感中帶著令人回味的美感的?
很多長輩急著為子女辦喜事,只知道催著子女去談戀愛,
卻不知道很多人因為怕失戀,無法承受分手之苦而根本不敢去談戀愛。
事實上,失戀分手未嘗不是一件喜事。
不管是誰先不要對方的,也許這個人就是個比較有智慧的人,
因為他也許阻止了一個婚姻悲劇的產生。
如果妳自認是個值得讓人愛的對象,對方沒有智慧也沒有這個福氣,
另找個更好的對象,你還在等什麼?
如果日後各自成就了好婚姻,完成了好人生,成就了四個人的喜劇,
還要謝謝當初主動要分手的人才是。
就算是離婚,對今天的現代人來說,也不是人生全部毀滅。
名作家林清玄年輕時曾因為分手而禿了頭,
後來,他遇到從前拋棄他的女朋友。
女朋友說,﹁沒想到你現在這麼好,早知道這樣就選擇你。
﹂猜猜林清玄說什麼?﹁幸好妳拋棄我,要不然現在就不會這麼好了。﹂
這就是分手美學的一個實例。
所以,分手,不要怕沒面子,
不要存報復的心,
最重要的是,不要自我耽誤,
並且肯定自己學到了什是否更成熟?
長痛不如短痛,也許你後半輩子不因為你自己的抉擇或他主動的抉擇,
何必去心存怨恨呢?
雖然,誰也不敢斷言下一個男人或女人會更好,
但至少下一個開始,妳又有了一個新的學習,一定會使你的生命更豐富。
甚至,我敢肯定,
那些流行歌的作詞者,如果不曾經遏好多次分手美學的演練的話,
那裡寫得出許多大發利市的好歌好曲來?
分手可以是好事,希望大家能接受這一點。
感情是兩個人的事,不能勉強,也不能單方面做主張。
當你不願意結束戀情時,
往往會認為對方就是最好的,
其實多半是心理作用在作祟。
如果肯承認,早已意識到,
分手只是遲早的事,就請瀟灑一點吧!
愛情可以復生
年輕人的失戀,可以很嚴重,處理不好,便成為人生危機。
但是,失戀斷腸人要切記這一點:
愛情,在當時是唯一無二的;可是,在日後卻是可以復生。
人生真正可怕的是,有些東西是絕對無法復生的,
有很多事才是真正令人悲痛欲絕的。
比如拔掉的大牙;
比如逝去的時光;
比如子女發燒造成可怕的心智殘障;
比如,不過是五十年前,德國納粹屠殺六百萬猶太人;
比如,全球仍有85%的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比如,人類仍然愚蠢地製造戰爭,引發天災人禍;比如,被污染的河流;
比如,臭氧層中破了的那個大洞……這才是無法復生的殘酷事實。
如果你問我,失戀的痛苦程度有多大?
我會坦白告訴你,在我年輕時,分手事件,就像天一樣大。
可是,現在的我,卻認為拔掉了無法再生的大臼牙的惋惜,遠遠大於失戀的痛苦。
希望那些腦子老是想不通的、常常鑽牛角尖的,會走短路的朋友會看到這一篇文字。
愛情可以復生,請你相信我。只要你願意,隨時可以再心動。
也因為如此,這世界永遠美麗。
年輕的分手美學
分手艱難,尤其是年輕人,因為失去與失敗的經驗較少,所以分手真是艱難。
不過,年輕人的分手雖然艱難,卻也最美。
朋友說,
為什麼現在都是些少不更事的毛頭小伙子、小丫頭在電視上大唱情歌?
朋友的意思是,二十歲上下的孩子那裡嚐過真正的人間疾苦?
那裡有過真正生離死別?那裡懂得愛情的甘苦?
沒錯,
這正是流行歌裡年輕歌手當紅的原因。
說愁,即使歌詞全是離情,卻也充滿美感與喜感。
而中年人,或老年人的愛情故事呢?
不可否認的,是比較刻骨銘心,更動人心弦,
但是,就因為已經夾雜了複雜的現實問題、付出可觀的歲月、增加了無情肅殺的恩怨,
中老年人的愛情故事,誰會想看?
現實生活中已經太多了。
年輕人的愛情,因為他們還很單純,劇情也不現實,
幼稚的心情,鮮嫩的痛苦,就是分手也很美!
中年、老年人分手,已經失去了作詞寫曲的興趣,
一來沒有唱的興趣,
二來也沒有唱的時間,因為大家都太忙了。
忙什麼呢?忙著生活外,
也忙著分手的相關作業如分財產、比如爭子女、比如打官司……
年輕人分手,會作出許多詞曲優美、大發利市的歌曲。
中老年人分手,那就缺乏美感而多了醜陋故事及可觀帳單吧?.
想到這一點,
年輕朋友們可以看開一點,
懂得及時行樂享受享受年輕人的分手美學了嗎?
謝謝你曾經愛過我
分手之所以會醜陋,是因為我們不懂得用﹁感謝﹂來結束戀情。
即使是根本沒有開始,只有單方面表示的單戀事件亦當如此。
為什麼拒絶別人的手法那麼拙劣?
年輕時,討人厭的人厚顏來追求我,
只知道用﹁很討人厭﹂的幼稚方式來逃避,
我事後想起來很後悔,
對那熱情卻無辜的人感抱歉。
別人喜歡你,是你的光榮。
不喜歡他︵她︶、拒絕他是你的權利;
但是,別人想要表達、想要試探也是別人的權利。
不管你如何討厭他,不管他如何自不量力,
你可明確的或婉轉的拒絶。
拒絕,有很多方法。
建議拒絕的人,在說﹁NO﹂的時候,
也要記得表示﹁謝謝你喜歡我﹂﹁承你看得起我﹂。
如果已經相好了一陣子,
而現在他想離開你,
當然,這種毀約變心的行為真是令人咬牙切齒的奇恥大辱。
但是,及早想想挽回到底有沒有可能,值不值得?
想想﹁七挑八選﹂,
想想﹁分手美學﹂,可
能你會願意,愛情還沒有醜化到影響彼此將來的新發展時,
不管對方是狼心狗肺還是騙子高手,
你還是要出淤泥而不染、冰心玉潔地說:﹁謝謝你曾經愛過我。﹂
示範給對方看看,什麼叫做﹁高潔﹂與﹁仁厚﹂,
就算是一項臨別紀念品好了。
這項贈品,也許就是這輩子讓他忘不了你的利器。
如果是你曾經喜歡他,而現在你想要離開他,
那更要努力誠懇地贏得對方的諒解,
怎麼還可以拂袖變心之後,
留給對方一大堆創傷?這還算是個人嗎?
愈想要說再見,
愈要很自責地說:﹁真的很抱歉,的確無法勉強,過去我也真的愛過你。努力克服但沒有成功,實在沒辦法找不到藉口……但是謝你曾愛過我。﹂
﹁臨別贈言﹂,最好不要變成﹁臨別憎言﹂,
說上一大堆對方的缺點,
講上一長串自己的損失咀咒及預言……
目的只是在把責任推給對方,
自我合理化自己的毀約或受辱感,
太不道德、太可怕了。
愛情的產生與消失是沒道理的事,
這種感謝之心也許不能改變什麼事實,
至少,可以改變戀愛事件中雙方的心情,
減少許多男女之間的悲情與戾氣吧?
謝謝!曾經愛過!
瀟灑走一回
我很喜歡這首歌。這首歌,唱的就是戀愛美學與分手美學。
開始戀愛有學問,處理分手更有技巧,兩者要一點簡單的概念與共識,就不會加深傷害,
浪費蹉跎婚姻,我們要尊重認真追求婚姻幸福的人,
認真擇偶,是相當感人而且神聖的事。
所以,擇偶人,戀愛中人,失戀者,甚至旁觀的父母、親朋、好友,都請瀟灑一點吧.
功不唐捐,分手的遊戲規則,使你的下一次更智慧。
每一次分手都符合分手美學的人,
戀愛愈多,就愈成熟愈可愛愈漂亮。
瀟灑走一回,談戀愛是如此,度人生也是如此。
修養自己,認識人生。再接再勵,成功在望。
瀟灑走一回,希望﹁分手美學﹂也可以成為一種流行,
因而能祝福我們在擇偶之路上歡歡喜喜地向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