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聲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一如預期,頒給了中國的「鄉土作家」莫言。雖說莫言是第二個獲此殊榮的華文作家,卻是第一個中國籍作家(高行健獲獎時是法國籍)。再相對於2010年獲諾貝爾和平獎時已然鋃鐺入獄的劉曉波,莫言是生活於中國土地,卻依舊可通行無阻的諾貝爾極品人物。恭喜莫言! 由於莫言作品引進台灣的時間極早,即使黃土大地產生的文學思惟和島國城市迥異,然因那扎根於鄉土的細膩文字、奇幻異象,早就攫取了無數讀者的向心力,《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四十一炮》等在此間都廣獲好評。莫言風格乍看似沈從文,但沈從文是「貼著人物寫」,莫言則是「盯著人寫」,也就是說,沈從文是雲淡風輕避現實,而莫言則是凌波微步於人間。瑞典學院說他「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時事,以魔幻寫實手法冶於一爐」,確是一語中的。
少提及現行體制
相較於高行健的意識流,莫言的鄉土完全透顯了濃濃的中國味。正當中國崛起,且有些躁動不安之際,諾貝爾文學獎頒給莫言,自然有著安撫用心,並期中國的精神文明可以和其經濟成就與時俱進。 一如諾貝爾文學獎在冷戰期間,既曾頒給巴斯特納克、索忍尼辛,讓俄共當局暴跳如雷;也基於「以藝術家力量,鋪陳俄羅斯人民面貌」,頒給史詩鉅作《靜靜的頓河》的作者蕭洛霍夫。蕭洛霍夫被視為「體制內文人」;同樣的,對中共政權和現行體制鮮少意見的莫言,亦屬「體制內文人」,諾貝爾文學獎還是透露出政治精算。 當然,文學是否要呼應現實?是否可以為藝術而藝術?從來都沒個準。我們依舊可以徜徉在莫言編織的黃土故事,聆聽他精采的鄉野傳奇,怡然自得、不知寒暑。只是諾貝爾桂冠加身,爾後他就是公眾人物,對於愈來愈敗絮其中的體制,恐就不能再「莫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