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04662
 ~小江(隨時間流逝吧)~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學貴力行(轉貼)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補血不必靠豬肝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山村殘疾女教師借錢賣糧蓋校舍
作者: ~小江(隨時間流逝吧)~ 日期: 2010.11.11  天氣:  心情:


河南商報 / 2010-11-10


 


54歲的王生英已為學生忙碌了37年  受訪者供圖



  右腿殘疾,她卻扛起一座山村學校 早出晚歸,她常讓兒子挨餓卻從沒有“餓著”學生



  教育部評出10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她是河南唯一的一個



  商報記者 張高峰



  37年的守候,她曾經以校為家,更曾經以家為校。拖著一條殘疾的右腿,54歲的王生英如愚公般硬是扛起一座山村學校。



  最近,教育部評出10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她成為河南唯一獲此殊榮的教師。



  兒子回憶



  媽媽太忙,小時候他常常餓著



  昨天上午,王生英先進事蹟報告會在鄭大舉行。當王生英出現在眾人視野中時,全場掌聲經久不息。而坐在角落裏的一個年輕人,卻在偷偷抹淚。



  年輕人是王生英的兒子,叫王關增。他為母親獲得的認可所感動,但他告訴商報記者,在他兒時的記憶中,總有一個字縈繞心頭。



  小時候,因為經常吃不飽飯,他甚至常常在心裏恨母親。



  大清早,她抱著一摞講義,瘸著右腿奔向學校;到了傍晚,鄰居們都已經吃上了熱乎乎的飯,母親卻還沒從學校回來。



  因為母親太忙,在王關增的印象裏,她很少給這個家做飯。那個時候,《世上只有媽媽好》也唱到了林州的小山村裏,小小的王關增給它改了詞,叫世上只有姐姐好因為總是姐姐給我做飯,哄我入睡



  經常讓兒子吃不飽的王生英,卻從來沒讓自己的學生餓著。備課、補課、輔導、解惑,她每個環節都做得一絲不苟。



  37年,王生英從來沒有誤過學生一節課。為了給學習較差的學生補課,她經常到了深夜,才打著手電筒一瘸一拐從學生家裏回來。



  37年,她送出了百余位大學生,卸甲平村幾乎過半的村民,都曾是她的學生。



  以家為校



  她借錢賣糧蓋起一座校舍



  為了不讓學生挨餓,她甚至長達10年把學校搬到了家裏。



  那是1993年的夏天,山村小學的磚泥牆,半夜在一場暴風雨中塌了,王生英蹲在一片瓦礫上抽泣起來。



  第二天一早,她就找到村委會,請求儘快蓋幾間教室,對方也很無奈:村裏窮,拿不出這麼多錢啊。



  那一段時間,王生英打起了遊擊。她把課堂搬到了田間地頭,搬到了野草叢中,搬到了小河邊,孩子們跟著她,沒一個掉隊。望著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她決定把家裏的平屋加蓋一層,給孩子們當教室用。



  王關增說,那時,父親剛剛生過一場大病,身體很虛弱,家裏的錢根本不夠蓋房子。



  但為了讓學生早日有教室用,他們倆說幹就幹。為了省下買沙的錢,每天放學,王生英和丈夫就一起到3裏外的沙灘上挖沙子;為了買到便宜點的磚頭,倆人跑遍了方圓十裏的磚瓦廠。



  錢還是不夠。家裏的餘糧賣了,能想到的親戚也都借了個遍。到了深秋,52名學生終於搬進了王生英家的校舍裏,兩口子卻累得病倒了,王生英那時的體重迅速從60公斤下降到43公斤。



  退休後



  她還要在家為孩子辦圖書室



  以家為校, 山村女教師一干就是10年。



  直到2003年,隨著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分佈在幾個自然村的教學點,合併成了卸甲平學校。政府投入5萬多元危房改造資金,為村裏修建了9間新教室,學校的老師也增加到了4名。



  也許明年,王生英就將走下講臺,但她卻閑不下來,我已經在家裏騰出一間房佈置成了圖書室,誰家孩子需要補習,我就輔導輔導



  她的年齡可以退休,她對教育事業和對孩子們的愛卻永遠不會退休。聽完報告會,鄭大學生程黎由衷感慨。


 



 


山村残疾女教师借钱卖粮盖校舍(图)



河南商报 / 2010-11-10



 


54岁的王生英已为学生忙碌了37年  受访者供图

 



  右腿残疾,她却扛起一座山村学校 早出晚归,她常让儿子挨饿却从没有“饿着”学生


 


  教育部评出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是河南唯一的一个


 


  商报记者 张高峰


 


  37年的守候,她曾经以校为家,更曾经以家为校。拖着一条残疾的右腿,54岁的王生英如愚公般硬是扛起一座山村学校。


 


  最近,教育部评出10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她成为河南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


 


  儿子回忆


 


  妈妈太忙,小时候他常常饿着


 


  昨天上午,王生英先进事迹报告会在郑大举行。当王生英出现在众人视野中时,全场掌声经久不息。而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年轻人,却在偷偷抹泪。


 


  年轻人是王生英的儿子,叫王关增。他为母亲获得的认可所感动,但他告诉商报记者,在他儿时的记忆中,总有一个“饿”字萦绕心头。


 


  小时候,因为经常吃不饱饭,他甚至常常在心里恨母亲。


 


  大清早,她抱着一摞讲义,瘸着右腿奔向学校;到了傍晚,邻居们都已经吃上了热乎乎的饭,母亲却还没从学校回来。


 


  因为母亲太忙,在王关增的印象里,她很少给这个家做饭。那个时候,《世上只有妈妈好》也唱到了林州的小山村里,小小的王关增给它改了词,叫“世上只有姐姐好”,“因为总是姐姐给我做饭,哄我入睡”。


 


  经常让儿子吃不饱的王生英,却从来没让自己的学生“饿着”。备课、补课、辅导、解惑,她每个环节都做得一丝不苟。


 


  37年,王生英从来没有误过学生一节课。为了给学习较差的学生补课,她经常到了深夜,才打着手电筒一瘸一拐从学生家里回来。


 


  37年,她送出了百余位大学生,卸甲平村几乎过半的村民,都曾是她的学生。


 


  以家为校


 


  她借钱卖粮盖起一座校舍


 


  为了不让学生“挨饿”,她甚至长达10年把学校搬到了家里。


 


  那是1993年的夏天,山村小学的砖泥墙,半夜在一场暴风雨中塌了,王生英蹲在一片瓦砾上抽泣起来。


 


  第二天一早,她就找到村委会,请求尽快盖几间教室,对方也很无奈:“村里穷,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那一段时间,王生英打起了“游击”。她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搬到了野草丛中,搬到了小河边,孩子们跟着她,没一个掉队。望着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她决定把家里的平屋加盖一层,给孩子们当教室用。


 


  王关增说,那时,父亲刚刚生过一场大病,身体很虚弱,家里的钱根本不够盖房子。


 


  但为了让学生早日有教室用,他们俩说干就干。为了省下买沙的钱,每天放学,王生英和丈夫就一起到3里外的沙滩上挖沙子;为了买到便宜点的砖头,俩人跑遍了方圆十里的砖瓦厂。


 


  钱还是不够。家里的余粮卖了,能想到的亲戚也都借了个遍。到了深秋,52名学生终于搬进了王生英家的校舍里,两口子却累得病倒了,王生英那时的体重迅速从60公斤下降到43公斤。


 


  退休后


 


  她还要在家为孩子办图书室


 


  以家为校, 山村女教师一干就是10年。


 


  直到2003年,随着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分布在几个自然村的教学点,合并成了卸甲平学校。政府投入5万多元危房改造资金,为村里修建了9间新教室,学校的老师也增加到了4名。


 


  也许明年,王生英就将走下讲台,但她却闲不下来,“我已经在家里腾出一间房布置成了图书室,谁家孩子需要补习,我就辅导辅导”。


 


  “她的年龄可以退休,她对教育事业和对孩子们的爱却永远不会退休。”听完报告会,郑大学生程黎由衷感慨。







標籤:
瀏覽次數:130    人氣指數:930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學貴力行(轉貼)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補血不必靠豬肝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