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弄月吟花詩》曰:『花香月色兩相宜,惜月憐花臥轉遲。月落漫憑花送酒,花殘還有月催詩。隔花窺月無多影,帶月看花別樣姿。多少花前月下客,年年和月對花枝。』這種意境我老人家深以為然,告別京華煙雲,淡視人間情愛,每天悠游林泉、坐看日升月沉,臥聽竹波松濤,透照禪機,漸令薑桂之性日消,不復當年飛揚跋扈,攬鏡自照自覺法相莊嚴、慈眉善目至極,想起往日動不動就罵大街,問候別人老母的時光,真是恍如隔世!
這討厭的臭老頭既已轉性成如此謙謹恭讓,和藹可親到不行,當然不好意思再路見不平就口出惡言,也鮮少在這荒謬的速食平台轉悠,那日窮極無聊又上來翻翻芳鄰們的日記打發時間,不巧看到某位可敬的淑女一篇奇文,因未獲該苦主同意,不能原文照抄只好輾轉敘述!先預告這只是純學術研究,並不包含個人好惡,請有識者大人大量以平常心看待!
該文大意如下:『從小受的教育只知「細菌」有害,要徹底將之消滅。現代的新知才明白也有很多益「菌」,只要多攝取,可以養生。另外,不要等生病時,才去看醫生。「預防醫學」之發達可以積極地將疾病防患於未然。
同樣「情緒」也不都是壞東西。排遣「情緒」太消極,教人樂觀、擁有高「EQ」還不夠,應該要積極培養出「好的情緒」。快樂、開朗、永不停歇的「續航力」都是可以培養出「好情緒」的方法。
該淑女常在別人的日記留言,要那些人每天該將不好的回憶刪除, 就像在大腦中裝一個消除鍵,在睡前,一一清除。
關於那些一臉衰相的倒楣傢伙常在日記中提到的所謂「情傷」。該淑女唯一的規勸是;任何感情作用於「業力」也就是「磁場」,天涯海角,男女夯不啷噹碰在一起,墜入情網,都是「業障」要不要捲入「輪迴或旋渦」之中?往往取決於大腦是不是清醒。
該淑女認為所謂感情的追逐,是大家「集體催眠」的結果。男女間不一定要戀愛?逼自己去忍受這種「社會集體強迫症」的摧殘。她也不相信世上有「真愛」,「愛」是文學家、藝術家「渲染」出來的結果。任何「愛」都是「慾」的巧妙包裝。所以她不得不出來渡世,留言給受過情傷的鄰居,請那些滿腹酸苦的人原諒她在日記上所留下的那些「教訓」。
所以她會寫這篇日記的出發點是希望大家都快樂、健康、幸福過日子!這也是她來愛情公寓的初衷。』
偉哉斯志!壯哉斯言!自昔時佛陀割肉餵鷹以降,此等悲天憫人之心歷數千年至今復見!細觀資料又是位翩翩美女,難怪前來該文留言之輩,族繁不及備載,阿諛逢迎之聲溢於門外,人人信口附和,只稱讚該淑女身著國王新衣,卻不說她其實身無寸縷!
我老人家一時手癢也去留言曰:『姑娘對情愛的認知,依我老人家之高見,有些似是而非的謬誤之處,所謂「愛」是二人之間相互心靈的投射,不干啥「集體催眠」的論點,也是任何文學家、藝術家只能依樣描述但絕不是他們所能「渲染」出來的東西,依姑娘文章所述既然從未愛過,只憑想像又如何去針砭貴芳駕所未曾經歷過之事?愛與戀不是寫論文,參考幾十篇文章或讀幾本愛情小說就能體會的,所謂『情傷』更是如此,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的負擔,也是靈魂深處甜蜜的記憶,雖已道別餘情猶在,不論結局是悲是苦,因為只要愛過經歷過那就是一種永恆啊!』
該淑女回覆曰:『你的是世俗看法,如果你深入剖析,你長了智慧,你會真正發現,這世間男女之間的愛,都是用文字假象堆積的,想像力豐富,其實都是肉慾,你與一般人沒兩樣,有永恆? 哈哈!你用文字當迷惑!張愛玲與徐志摩,真實人生都是超級大爛咖,文字再美,都是毒你的境界在我之下! 』
如此妒世憤俗,我老人家只得苦口婆心再勸:『昔時宋代文人蘇東坡與方外至交「佛印禪師」,兩人相對坐禪,問佛印曰:「你看我現在禪坐的姿勢像什麼?」佛印回曰:「像一尊佛。」佛印也反問曰:「那你看我的坐姿像個甚麼?」蘇東坡笑曰:「看起來簡直像一堆牛糞!」佛印微微一笑曰:「阿彌陀佛!」蘇東坡的才女妹妹蘇小妹事後評論曰:「佛印禪師心中有佛,所以眼中眾生皆為佛,而蘇東坡心中想的事皆是汙穢,所以才將佛印看成牛糞。』
若此理是真,則姑娘心中豈不是只有『肉慾』?徐志摩36歲短暫人生敢恨敢愛,人品雖不高尚但留下了志摩的詩、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雲遊、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輪盤等等著作,更別提張愛玲著作等身流傳千里了!能留待後世誰敢曰那不是永恆?貴幾篇論文雖是姑娘嘔心瀝血之作,縱使字字珠璣,想得到他們那樣殊榮應該難度也非常高吧?
男女之愛性只是一部分,姑娘對未曾經歷之事用想當然耳妄加評論,有如隔鞋搔癢,若無愛無性境界就高,那和尚尼姑的境界豈止高不可攀?還有敝老頭的智慧與學養應該不在姑娘之下,請勿以一舉之得小看天下英雄!』
那淑女再回:『可是那些文字都是墮落啊!那些文字造成的後果仍難以想像喔!就像吃了海鮮生蠔,慾望高漲,其後果呢?以你的智慧,還需明講嗎?我是文學博士,我的評論是最公正的,有鳥在天上飛,有魚在海裡游,他們想互相溝通談何容易啊!想法不同的人,是因為人生經歷不同啊!我尊重你,你也千萬不要對我妄下斷語!』
老頭又回:『姑娘的『文學博士』頭銜固然令人肅然起敬,但若要說貴評論就是最公正,也難免會惹來見樹不見林的權威傲慢之批評,人要情慾高漲,與吃不吃海鮮生蠔,根本風馬牛不相干,粗衣礫食,只要飽暖心血來潮,情境適當仍會攜手哼哼唧唧,君不見窮苦人家反而兒女成群嗎?只要能撼動人心的都是好文章,並沒有墮不墮落之分,這世界是多元的,若眼中所見耳中所聞皆是道德勵志的歌功頌德,那北韓與台灣又有何不同呢?鳥與魚也許無法共同築巢,人與人之間卻是真理越辯越明,儘管生活與成長經歷不同,對於是非與人性卻是有大致的共識,我老人家對姑娘的某些見解雖不以為然,卻萬分尊重妳所有的言論,當然不會也不致妄下斷語!』
可敬的淑女:『已讀未回.............。』
我老人家當年也曾自負於滿腹經綸,當一切燦爛歸於平靜,方知有過悲歡離合,喜怒哀樂的千百次歷練,那才是完整的人生,所有的光環與文憑,到頭來皆是無用之物,那些如幻往事,不論是苦是甜,皆化成支撐黃昏歲月的要素,年少時人因有夢想而偉大,到老卻因有回憶而能面對孤獨!當然每個人皆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方式的自由!愛情本就不是理智的產物,它是隨時空環境而時時在變,往往未能盡如人意,若留下美好,忘卻怨懟,將之淬化成腦海中永遠的甜蜜負擔,要說那是永恆又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