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而所顯示,子宮頸癌是全球婦女第二常見的癌症,
台灣也算是高發生率國家之一。雖然子宮頸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的癌症,
但也是最適合透過癌前病變篩檢,以預防發生侵襲癌導致死亡的癌症。
由於近年衛生署大力推廣「六分鐘護一生」子宮頸抹片檢查,在發生率方面,
從2002年還高居女性癌症罹患榜首,到2006年已退至第五位,且有逐年下降趨勢。
阮綜合醫院婦產科吳錦明主任表示,
子宮頸癌形成原因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有密切關係,
感染的主要途徑與性行為有關。臨床上已證實,高達99.7%以上的子宮頸癌患者,
皆可歸因人類乳突病毒感染,不是每一種都會引發子宮頸癌,主要為第16、18型,
也不是每位感染16、18型的婦女都會轉變成子宮頸癌。
感染之後約有10%將來會出現子宮頸上皮內腫瘤生成,
但這個時候還不是癌症,如果持續未接受治療就會從輕度增生、變成中度增生,
甚至變成嚴重增生,亦是子宮頸原位癌。
吳錦明主任指出,子宮頸癌基本上和性行為有關,
因此過早有性經驗、早婚、早生育、性伴侶過多或性生活過於紊亂、
性生活頻繁者,都較容易罹患子宮頸癌。
根據統計,三十五歲至六十歲是好發年齡,
但是目前似乎有提早跡象,可能與現代社會性經驗年齡提早有關。
此外,子宮頸曾經有破皮、糜爛、發炎的女性,
以及家族有癌症患者,都是高危險群。
但初期子宮頸癌不僅不會痛,也不會有明顯症狀,以致常延誤治療時機。
其實子宮頸癌是可以預防的癌症,
最佳方式就是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只要能早期發現,零期子宮頸癌的治癒率幾乎達到100%。
子宮頸癌篩檢應該在婦女開始有性行為後三年就開始,
每一年做一次,大於三十歲後,若是連續三次結果是正常的,
可以每二到三年再做篩檢。若有某些危險因子,
如過去有子宮頸癌的病史、曾在胚胎時期暴露在 DES藥物的風險、
或免疫系統不全的病人(如愛滋病),則要做更頻繁的篩檢。
在平時的預防上,要注意個人衛生,
行房時注意局部清潔,月經期、產褥期避免性交,
結婚年齡也不宜太早,因未成年時子宮頸上皮細胞尚未成熟,
如受外來的刺激易使細胞發生變化,此外,性生活與對象應該盡量單純。
因此沒有確定是要牽手走一生或是交往的
千萬不要第一次就上床發生性關係
然後很快就又分手 , 因為都是在傷害自己
過多的性伴侶都會容易增加子宮頸癌風險
一定要保護自己勇於說 " No! "
獻出自己身體不一定就會得到真愛和珍惜
這裡有太多女網友身受其害
見面第一次或一兩次就發生關係才發現
只是被淪為性工具和發洩對象
所以不得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