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239750
 sq123s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自我介紹(五)我的前女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感謝函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不要做子女的朋友
作者: sq123s 日期: 2012.05.29  天氣:  心情:





 ps:


      有寓友問我,


      關於兩性交往方面有没有好的文章...


      麻煩你回頭看看我的自介...


      因為我已貼在自介上...


      所以不再重覆說明..


      是的文章相當長,因為那是人家的智慧結晶..


      要學好愛情學分,就要從自己本身做起...


      當然,不花時間不行....(^_^)


      今天,


      就不放音樂給你們聽,


      不是我很小氣,


      畢竟,


      你們要專心看點東西才行....(^_^)




  


    


 


不要做子女的朋友(取自陳艾妮的親子三昧)


父母不要教子女什麼?


除了要為他們建構八大幸福工程外,今天的父母,責無旁貸地,


一定要警覺到不要教給子女的是不要教他看輕父母


如果你讓小孩子連父母都能看輕了,他的後半輩子會活得很辛苦,


因為在外面的世界裹,他還能看重誰呢?


 


在孩子面前,成了玩伴或奴才,


很多父母真是很不自覺地在教自己的寶貝把父母看輕了。


明明是小孩犯錯,


大人卻忙著安撫他:﹁都是媽媽不好、都不對,你不要再哭了。﹂


 


明明是胡鬧,


父母卻還討好他:一我明天一定再買一個給你。﹂


為什麼讓小孩子看輕父母?太多的小孩子從小開始,


態度跋扈、臭臉示人,


家人拿東西給他都不必說謝謝,父母却掉以輕心或束手無策。


這樣的孩子,被訓練得不懂得、不知如何感謝。


如果一個人不能感謝這世界上對他如此恩重如山、餵奶擦尿的人,


請問,他將來要如何適當的


應對社會上其他的人?


 


前不久在報上看到一則社會新聞。


一名瘦弱、不到四十公斤、且舉步維艱的近七旬盲婦,數年來到處


行乞,時而餐風露宿,結果所得幾全被涉嫌詐欺的通緝犯兒子取走。


這起把殘疾老母當搖錢工具的逆倫事件被發現後,她的兒子被捕,


可是這位母親獲知後反而大力替兒子說情,表示一切都是她自願的,


誰也管不著,由於她極力袒護,不肯提出告訴,警方也無可奈何。


 


這位母親對兒子的這種﹁愛﹂,恐怕不會使我讚賞,只會使我們


感慨,難怪她會養出這種看輕父母、虐待父母的兒子!


 


對父母都能如此,所以在這現實社會上,常會碰到我們對他有所付出,


結果不但沒有被他感謝,反而被他恩將仇報的人。


看輕別人的付出,欠缺感恩心和回饋行為的人性傾向,


就是在家教中形成的,父母不可不警惕,


不可不由小時小處著手導正。


 


有一次母親買了一碗麵來,我幫女兒分出一小碗來讓她吃,


女兒有點不客氣地問:﹁媽媽,妳為什麼沒有給我餛飩?


餛飩?我並不知道麵裹有餛飩啊!沒有給她餛飩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女兒頤指氣使的口氣才是問題。


因此我馬上雖然笑咪咪地但很明確地要求她、告訴她


:﹁妳可以禮貌地向我要餛飩,但不可以凶凶地,好像把媽媽當傭人一樣地使喚抱怨。﹂


女兒道歉之後,順利得到餛飩,這事就此結案。


 


當小事發生時立刻處理,你的小孩才不會把你當做下人或奴僕看待,


不會在長大時不把你當一回事。




孩子對大人說話不客氣時,父母常為了省事或避免起衝突,


不但擱置不處理不良的態度問題,反而息事寧人地快速替他辦事。




如果聰明的小孩擅長利用你的愧疚或父母之間的衝突來指使你們,


你如果經常如此由他指揮、讓自己成為被差遣的角色,


久而久之,你就會變成比傭人還不如的使喚角色。


孩子看輕你,不是等到他翅膀已長硬時才如此。


所以小幼童口氣不佳時,大人就應該堅定明確的告訴他:


﹁親愛的心肝寶貝,媽媽不是你的傭人,爸爸也不可以被你使喚,


如果你想要爸爸或媽媽替你服務,你要怎樣講呢?


 


在我的家裹,孩子如果沒有講一個字﹁請﹂,兩個字﹁拜託﹂,或事後沒有說兩個字﹁謝謝﹂的話,


他是得不到我的服務。


的確,愛也需要說﹁拜託﹂和﹁抱歉﹂,即使是說話的口氣跟臉部的表情不恭敬,


做父母都要負起責任,立即適當處理,不要讓他稱心如意。


因為我們確信,將來他在社會上找不到可以照樣供他使喚的配偶、


老師跟主管,而他若照樣去看輕配偶、老師跟主管的話,


保證他一定有苦頭吃。


 


當孩子大模大樣、振振有辭地發出攻擊性的言語:﹁你快點….


﹁你為什麼沒有:….﹂﹁我叫你.:…﹂﹁我一定要你::: ﹁說好的嘛!


你卻毫無警覺地依他的要求去做事,等於是同意他可以使喚你


等於是你自己叫他看輕你。


 


孩子若說:我﹃叫_哥哥倒開水。﹄


我會立即糾正他:﹁要不要再加上﹄拜託﹃﹄幫忙﹃這些字?.


想做有效能的父母?那你一定要先有本事看穿孩子的伎倆,


冷靜應對,成為一個不被看輕、被尊重的父母。


有效能的父母,可以善用幽默的方式。


在家裹,如果女兒口氣不佳,回答時出現﹁好啦!好啦!﹂這種敷衍的語氣,


我會馬上提醒她:﹁哇! ﹄啦啦小姐﹃又出現了,好可怕。﹄


﹁好嘛︵ㄇ丫︶!﹂兒子有時難免會有不耐煩態度,


我也曾立時反應:﹁好久不見的﹄嘛嘛先生﹃怎麼又復出江湖了?


 


前面提過,最可悲的是竟有這種子女,


他們居然會向父母說:﹁我幫你洗好碗,你要給我五十塊。﹂


用錢來激勵子女做家事的父母可曾想過,


這是多麼糊塗的作法!與子女訂約,也是矮化父母身份的原因之一。


 


身為人母,


很清楚把一個孩子養戌優秀的青少年所累積的是多少的心血情感及可觀的社會成本。


可惜孩子不懂因為沒有機會去體會因為他的父母從不向他訴說借錢繳學費、


為他生病徹夜未眠的種種,從不對他分析父母做了多少付出;


孩子看輕父母--因為父母沒有教他體會自己所得有多麼厚重啊。


 


有所要求時要有禮貌,有所得時要感謝,這些從小養成的習慣,就是﹁兒女看重父母﹂的基礎。


很多父母因為自己急性子,以﹁孩子嘛!﹂﹁還小,長大再和他講道理。﹂為理由,


長年做了奴才而自貶身價。


殊不知,長大再講的那些道理是天文地理的科學道理;


做人處世的道理,是胎教零歲開始的。


我很感慨,傳統的父母以反彈式的打罵、或自閉性地眼不見為淨地來姑息,


而新式的父母則只看到形式、膚淺的﹁人權﹂﹁親權﹂,


兩者都忽略了實質的、更本質的--親子尊重。


這種由歐美移植而來的流行造成青少年次文化的壞風氣,


因為許多成年人及有些媒體為了討好青少年,


用字遣詞中竟然還說﹁父母若不努力,子女就會開除父母﹂


﹁子女要評鑑父母。﹂


正如同社會福利機構的電視廣告中,還要小孩打電話告發父母,


種種錯誤的暗示,


使絕大多數並無暴力行為的父母在子女的心目中被看輕了、被誤解了。


 


我們常說:﹁你希望別人怎麼待你,你就先要怎樣待別人。


﹂我則主張:、你希望別人怎麼待你,你要先怎樣待自己。﹂


如果你要孩子愛你,你先要好好愛你自己;你先很重視自己,孩子才會重視你。


很不願意這麼說,卻不得不在此這麼明說子女若看輕父母


因為父母本身沒有看重父母的角色;子女若把你當傭人,


常是因為你自己就表現得像個奴才;


同理可推,配偶若不把你當人,


實在是因為你自己沒有做個有尊嚴的人。


 


演講時,


我常問女性聽眾:﹁知道先生跟孩子喜歡吃什麼的,看什麼節目的……請舉手。﹂


大部份的人都舉手。


但,接下來問:﹁妳喜歡什麼顏色,先生知道的,請舉手。﹂


﹁媽媽愛吃什麼口味,孩子知道的,請舉手﹁


最近一年內家人曾買你喜歡東西叵來給你的,請舉手。﹂


 


結果呢?舉手的場面就很難看了。


!女人常常如此看重丈夫小孩,但有沒有要求丈夫小孩看重自己呢?


 


 


不教子女看輕父母,不只是禮貌問題;要子女看重父母,對他還有另一層重要的意義及功能。


面對血氣方剛的青少年,我常常提醒他們,與人有了衝突,在出口或動手之前要想想,


﹁對方的重要性﹂比起﹁自己和父母的重要性﹂,


那一個來的更高呢?


能在那一剎那這麼想的青年,就能冷靜下來,


為了﹁家中更重要的父母﹂,而不會去與﹁根本不重要的陌生人﹂起衝突。


 


但是我也要反問現代父母,為何何在孩子心中沒有這種重要的地位呢?


為何你給他的愛沒使他看重你,


沒能使他在關鍵時刻有一個牽絆、有一個顧忌呢?


難怪,孩子無法在出事的剎那,不覺得父母比較重要,


以致無法在關鍵時刻懸崖勒馬,不去對付那些偶爾才碰到的無價值的人了。


 


在我看來,看輕父母的人,將來必定是個本位主義、自私的人。


這樣的年輕人會買幾千塊的門票去看麥可傑克森演唱、會為影歌星買禮物、


會負自己買電玩,但,從不記得買一塊三十元的蛋糕來孝敬父母。


 


 


 


不看重父母的子女,除了會虐待父母、使喚父母,把父母當工人傭人奴才外,


更可怕的是還會動手。


小時動手拍打父母來發洩睥氣的壞習慣不被糾正,


長大後對父母施展暴力或殘忍手段也就不稀奇了。


 


不自愛不自重的父母,請注意了:


只有先教子女尊重父母,以後他尊重別人才沒有困難。


 


連父母都不尊重的人,將來會尊敬誰?他必定是社會上的亂源。


 


成家生子是快樂的泉源;若反而因此伺候出、生養出把你看輕的配偶與子女,


要承辱受謗地長期付出,那真是何苦來哉!


 


討好子女的人,會使自己成為一個不討好的人。


看輕父母的人,將來會去虐待、看輕他的配偶、他配偶的父母……


無辜倒楣的人會有一籮筐。


 


除了感情上的看輕外,求知上的藐視父母又造成另一項後遺症。


父母就像導盲師,在子女還不能了解人生之路應指向何方時,善盡


引導指路之責,因此,子女在學習之路上,


是否對父母具有﹁全然的信任及敬重﹂便成為關鍵。


 


不自覺地教孩子不看重你的父母,你就等著眼前生氣,將來傷心吧;


而你子女則是眼前得意,將來倒楣了。


 


九成的父母喜歡和孩子做朋友?


明白了﹁女人﹂和﹁媽媽﹂的不同,﹁男人﹂和﹁爸爸﹂的不同,


﹁夫妻﹂和﹁父母﹂的不同,以及﹁父親﹂及﹁母親﹂的危機,


願意去接受新角色的融合後,再來看我們的親子問題,就可以發現,


其實,親子問題並不複雜,當前我們的親子教育,只有幾個癥結而已。.


 


第一個當務之急,正是我近年來的心中之痛


那就是我在全盤接受現代化親子理論時,沒有稍加過濾篩檢,


以至於,很多親子關係及教育百年大計都壞在這一個主張上。


什麼主張呢?


 


容我先說明一個實際有趣的現象來突顯這個主張被接受的普遍性。


近幾年來,演講中常問聽眾:﹁現在已經結婚的人,


下輩子還願意跟現在配偶結婚的人請舉手。﹂


 


如果舉手,也像小偷做錯事一樣,左顧右盼之餘,舉得很猶豫。


若是夫妻檔一起來聽演講,此時,就曾被我看出,


因為他們會彼此目露凶光瞪看對方,然後再一起看陳艾妮,


這種夫妻當然絕對不舉手;


如果有一人要舉手,但看看另一方沒毫不猶豫地立即舉手,他也就放下手來了。


所以我常說,是一個人來聽演講,或是夫妻檔同行,


在台上一目瞭然,一看就知道了。


 


有趣的是,我若問:﹁認為做一愜現代父母,就應該做孩子的朋友的,請舉手。﹂


天哪,有九成以上的人都會立即舉手,絕大多數的人,都同意這句話!


我們的親子問題,癥結就在這裡!


 


別再和你的子女做朋友


為什麼這句話是我的心頭之痛?


為什麼這句話是我所反對的?


為什麼這句話我認為讓父母的辛苦功虧一簣?


容我用最快速度分析解釋,


為什麼中國的父母,絕對不能再這樣對待我們的孩子了。


首先來想一想,什麼樣的人會成為朋友?


很簡單,必然是興趣相同、特質相近的人。


經濟、教育、省籍、習慣,尤其是價值觀念都很接近的人,一湊在一起,就自然吸引。


愛聽演講的就曾跟愛成長的經常聯絡:愛買東西的就會找購物狂一起去逛委託行;


愛打牌的就會相牌友玩在一起;會抽煙的小孩很難和不抽煙的孩子成為好朋友;


騎快車的小孩會找飆車的小孩;會讀書就會找愛買書的;


愛漂亮的,就一超老是柑約去美容院。


朋友的本質,就是他們的行為及價值觀相近,不相為謀的人根本不會成好朋友;


臭味相投的人,才能自然形成一票很容易就會組成兄弟幫姐妹淘;


利益相同的人,才能自然形成一票小團體。


 


基本上,朋友之所以會成為朋友,就是你們中間有現成的特質


稟性,所以通常是不去求全,也不會擇善的。


而親子之間,可以不求全、不擇善嗎?


不可能,函為求全擇善根本就是父母的職責..


這是﹁父母與孩予做朋友﹂的第一個角色衝突。


 


朋友之間,還是得各自分帳,最多只有通財之義。


朋友之間通財,總有一天也得還,不還你試試看,朋友關係能長久嗎?.除非是吻頸之交,


才可能兩肋插刀︵而這種稀有動物已經快瀕臨絕種了︶。


 


而父母呢?把孩子當作菩薩般地供養,付出一切最好的,付出一生


心血給他們,然後,不求回報,真是,現代一孝順子女﹂的父母,


往往是盡忠盡孝、幾乎是鞠躬盡瘁,只差沒有死而後已而己。


我就看過這種媽媽,她每次都去地攤上買便宜的衣服,


可是她的小孩卻是穿最貴的慢跑鞋;


不知你有沒有這種經驗,你在午餐時老是買最便宜便當吃,


可是卻讓你的孩子喝的最好的牛奶、點最高級的牛排?


 


各位中國父母,請問你這算盤是怎麼打的?


那麼懸殊的付出,結果衣食父母得到一個﹁朋友﹂的角色,獲得一個平起平坐身份?


很多聰明人把外匯、股票、期票、利息算得一清二楚,卻把這本影響一生三代,


明明必然賠本,卻至少角色不要錯亂的帳本搞錯了。


 


有個朋友,平時沾沾自喜自己和女兒一起去追星,一起唱周杰倫、劉德華的歌,


所以她的女兒常說:﹁媽媽一點也不像媽媽,她就像朋友一樣。﹂


但是有一天,她的女兒居然對同學說:﹁我家根本沒大人,因為我媽媽很三八。﹂


這一下,她就笑不出來


這是多麼划不來、多麼不公平的事?多麼不合理的帳本?


這是﹁父母與子女做朋友﹂的第二個角色衝突。


不過,父母的下場不好,也就罷了。


在我看來,父母的損失還不算大,重大的損失其實是在孩子的身土。


而這個損失,在你們穿著姐妹勾肩搭背,和和氣氣像兄弟的太平日子是顯現不出來的,


直到有一天,孩子有了嚴重的行為偏失時,


你在道理還說不通的情形下,想要大喝一聲,要他立即停止時,


你這才發現,﹁朋友﹂式的關係一點都沒有用,反而,還成了管教上的大障礙。


 


孩子是一定會犯錯的,因為他還小,他還耒成年,他需要你的指點。


但是,小時候,因為現代人生育少,父母往往就成了孩子的﹁玩伴﹂。


再加上父母忙,一見面就想補償示愛,所以甚至有時根本就像個﹁奴才﹂。


 


 


等他脫離娶兒則,時髦的父母就忙著和他做﹁朋友﹂,


直到有一天,.你急箸想管教他、指導他時,他也嚇丫一跳,因為,


你的角色由﹁玩伴﹂奴才﹂、﹁朋友﹂一下子變成兩極化的﹁教官﹂或﹁典獄長﹂。


以前什麼都好講話,可是有一天你堅持禁止他去特別的場合,


要求他不可在外過夜……


他會無法適應,


甚至連你自己都可能會有心虛的罪惡感,因為你已長年習慣了雙方像朋友的情調。


﹃這是﹁父母與孩子做朋友﹂的第三種角色衝突。


 


說真的,我們的孩子也很叮憐,在父母內外不統一,


前後沒章法的角色錯亂中,他鬥能夠沒有神經錯亂已經不錯了,


哪裡還能理性地體諒父母的混亂章法呢?


子女們也想繼續保持良好的關係,可是卻常常無所適從,


因為不知父母何時會出現何種角色?


也不知自己該採用那種互勳來遘應父母的改變?.


使雙方都有角色混亂為神經錯亂的困惑,就是﹁父母和孩子做朋友﹂的第四個角色衝突。


 


讓孩子感到約束力.


 


孩子是一定要管教的。


因為,每個人都會承認,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而且,犯錯,往往都在一念之間!


在危急時刻、關鍵之際,最需要的是一種潛藏在內心的心理約束力量。


一個血氣方剛的孩子,


面對明知可能是壞事的事情,卻可能因為一個動武的動作或一句錯話而衝動反應,


繼而產生很可怕的後果。


這時候,如果在腦子裡能出現父母的影像和聲音,


他警覺到:做錯了,回家會有人要管教;做錯了,以後會無法交代,會有麻煩……


只要有那麼一秒鐘的猶豫,壞事就不會發生,就能及時回頭。


 


從小習慣有父母約束的侅子,就算犯了錯,


也會乖乖回家跟爸爸媽媽報告。


因為他知道,爸爸媽媽就算把他罵得很慘,但同時也會幫他收拾爛攤子,


而這是﹁朋友﹂角色做不到的。


再譬如,欠了人家錢,有父母管束的孩子終究會硬著頭皮跟父母講,


不至於再引發其他更大的麻煩。


父母當然會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處罰孩子,但,孩子因此反而會心安。


要保證你的孩子在最後關頭不出大錯,必須從小到大,﹁父母﹂的角色就非常明確,


這才能使你的孩子在那關鍵時刻心存顧忌。


 


別再讓我們的子女活在沒有約束力的朋友式親情中!


別小看一個孩子的行為能力,一個毫無約束力的小孩,


十多歲就可能犯下大刑案,直線上昇的青少年犯罪率就是個最具體的警訊。


 


今天孩子很可憐,因為老師和父母從小都不敢明確約束他,


使他生活在誘惑陷阱都很多的環境中,一不小心就犯錯!這真是﹁不教而殺之﹂啊。


 


所以,


只做朋友而沒有做父母的人,大喝一聲卻無效的那一刻才知道悔之晚矣。


這就是﹁父母與子女做朋友﹂的第五種角色衝突。


 


經不起挫折的溫室花朵


今天的孩子很可憐。因為,父母忙著和子女做朋友,捨不得指出他的缺點,


不知如何幫他改正,也不敢公開糾正他的錯誤;


然後,父母過度保護著子女的態度,又使得老師更不敢也更不願指正、得罪青少年。


於是,孩子從小欠缺被善意而健康地批評的經驗;


又因為沒有經常被拒絕,使他成為不能接受一丁點兒挫折的溫室花朵。


經不起批評、指責相挫折,使我們的孩子活得很辛苦.


所以,


報載


兩個北一女中學生,相偕去自殺,只因為有了人生問題而走絕路;


一個小學生,只因為老師讓他生氣就用書包甩過去,於是就把老師打死了?


 


這些孩子不懂得適應挫折,結果問題在學校爆炸,


這時才來追悔當然為時已晚,因為他的性格早就塑成在家庭生活裡了。


 


今天,如果你說一個小孩一句重話,他可能就會恨你一輩子。


像我們從小到大經常有理或沒理地被責罵,固然是不對,


但,至少我們會得到﹁受挫折時使日子還過下去﹂的學習經驗,


如果責備有理,而更是很好的挫折訓練。


 


今日孩子,經不起一點點挫折,﹁父母是孩子的朋友﹂,


導致﹁老師和學生保持距離﹂,使孩子成為溫室花朵。


這是﹁父母相孩子做朋友﹂第六種角色錯亂。


 

標籤:
瀏覽次數:132    人氣指數:2692    累積鼓勵:12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自我介紹(五)我的前女友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感謝函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5-29 22:36
她, 35歲,高雄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5-29 21:03
她, 54歲,高雄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5-29 20:54
她, 54歲,高雄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