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50,401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3390330
amanda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孩子講了不聽、聽了又不懂… 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分享] 善行的蝴蝶效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誰該為孩子的情緒負責?
作者:
amanda
日期: 2013.08.17 天氣:
心情: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9960&kdid=AR10&r=9
誰該為孩子的情緒負責?
2012/12/13
【內容摘自《給孩子的心情療癒》,作者John W. James、Russell Friedman、Leslie Landon Matthews/譯者李宛蓉,大是文化出版】
我們的社會充斥著揮之不去的「被害人」心態,或許用「被害人」這個字眼太強烈,那就用「無助」來代替吧。不論是哪一個用詞,都是指:人人都不需要為自己的言行或感受負責。
我們在傷心療癒協會的認證訓練中,一再發現學員小時候常常聽到父母這樣說:「不要這樣做,這樣會讓你爸生氣。」或「你真讓媽咪感到驕傲。」如果仔細聆聽這些句子,你會發現說話的人認為某人的行為可以「造成」他人產生某種感受。「被害人」的觀念代表「別人」主宰了「我們」的感覺。其實孩子非常聰明,他們一下子就明白了,如果自己有能力讓爸媽產生某種感覺,那麼反之亦然,父母親也可以致使他們產生某些感覺。
很多家長、老師、監護人常說錯話或給了錯誤暗示:是別人讓你產生某種感覺或情緒。
以下是一個孩子的真實故事:
星期一早晨,幼稚園四歲班裡的兩位老師當中有一人請假,孩子們天性好奇,詢問那位老師到哪兒去了。出席的老師這麼回答:「小朋友你們上星期五太不乖了,又不聽話,所以X老師必須待在家裡休息,這都要怪你們。」
這對孩子們是多麼沉重的負擔啊!真是夠了,孩子們哪裡有這麼大的力量可以讓老師生病!
別急,我們還沒講完。轉述這則故事的母親不是道聽塗說的,她當時人就在學校的教室裡,親耳聽到老師講這段話,一字不差。第二天早上,她那四歲大的兒子第一次表達不想去上學,他說:「媽咪,我今天不想去學校。」做母親的和兒子聊了一下,才發現昨天老師的一番話對兒子造成很大影響,如今孩子相信是他害另一個老師生病的。
這件事凸顯一項由來以久的危機:讓孩子以為他們該為別人的感覺負責,此舉自然而然令孩子相信,別人也要對他們的感受負責。
老師和家長一樣,對孩子的心靈具有莫大影響力。我們成人或可對不苟同的想法嗤之以鼻或一笑置之,但是孩子卻將老師或父母的話奉為圭臬。
此外,年幼的孩子只懂得活在當下,很難理解過去和未來的概念。那位老師在星期一要求孩子回想他們上星期五的行為,肯定會惹出大麻煩。
首先,星期五當天兩位老師都沒有抓對時機,幫助孩子應付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所以小朋友才這麼不乖,這是老師的缺失〉,到了星期一,其中一位老師卻因為這件事〈老師自己的缺失〉來指責孩子。
你以為這個故事只是鳳毛麟角,那就大錯特錯了。
所以我們希望大人們必須在情緒議題上正確跟孩子溝通,因為孩子會有樣學樣,最簡單的例子是:「你真的讓我很生氣」這句話其實大有問題,因為這句話把你的情緒賴到別人頭上。比較正確的說法應該是:「我很生氣。」如此一來,你表達的是別人的話或行動使你產生憤怒的反應,但是該為此情緒負責的人還是你自己。
這是你能教給孩子人生課題當中,至關緊要的一課。當你表達「他人令你產生某種感覺」的這個意念時,一定要心存戒慎;一旦你改變用語,孩子的心態也會跟著改變。
全文網址: 誰該為孩子的情緒負責? - 成功親子術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29960#ixzz2cDywZww6
Power By udn.com
標籤:
瀏覽次數:
119
人氣指數:
119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孩子講了不聽、聽了又不懂… 該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分享] 善行的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