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40693
 小羊兒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45歲的女人,長著一張18歲的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男人到底想要什麼?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塵封了77年的愛情~感人
作者: 小羊兒 日期: 2014.12.14  天氣:  心情:


79年前,她剛念完了女子私塾,他是一名國軍軍官,他們相識然後結婚。兩年後,他戰死沙場,她顛沛流離,歷經新舊時代更疊,把這段記憶深深埋在心底……



79年前,她剛念完了女子私塾,他是一名國軍軍官,他們相識然後結婚。兩年後,他戰死沙場,她顛沛流離,歷經新舊時代更疊,把這段記憶深深埋在心底。今年9月,由民間慈善團體發起的「尋找你身邊的抗戰老兵」活動啓動,她委託孩子打來電話,想知道77年前的那個寒冬,他如何殉國。志願者開始接力,找到塵封的檔案:鍾崇鑫,原71軍87師259旅中校參謀主任,1937年南京城破前夕犧牲,時年32歲。志願者複製了檔案裏的照片,和她年輕時的照片,PS了一張合影。她把照片放在身邊,說我終於可以和他說說心裡話了。



鍾崇鑫,重慶榮昌縣人,1929年黃埔軍校第六期工兵科畢業,任原71軍87師259旅中校參謀主任,1937年12月12日,在南京城被攻破前夕壯烈犧牲於雨花台一帶,時年32歲。這張照片,是志願者在浙江檔案館找到的,鍾崇鑫黃埔軍校畢業時的戎裝照。



1935年,當時14歲的張淑英剛念完女子私塾,在福州經人介紹認識了鍾崇鑫。回憶70多年前的往事,張淑英老人家邏輯極其清晰,就像在講述一個已讀過無數遍的故事,「他長得高大卻好溫柔,一說一個笑。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軍官,那麽溫柔善良。他是讀過大學的,問我會不會寫字。我回答會的,他真拿出紙筆讓我寫。我就寫了福州地名『洋頭口』三個字,他看了贊不絕口。後來回家,媽媽問我喜歡他不?我羞紅了臉點頭,我們就算訂婚了。」



江蘇文史資料選輯上記錄了鍾崇鑫戰死雨花台的事情(紅圈處)。1935年舊曆8月,鍾崇鑫部調到南京下關,張淑英跟隨丈夫,來到南京。平時相處中,鍾崇鑫時常給張淑英講國家大事,說當兵就要隨時準備爲國捐軀。1937年夏天,戰事日益吃緊,鍾崇鑫調防上海,與張淑英分別,從此便再沒有相見。



重慶榮昌縣檔案館保存著國民政府爲鍾崇鑫家屬發放撫血金的文書原件的影印件。鍾崇鑫走後,張淑英和婆婆向內地後撤,她每天都心跳得厲害,擔心鍾崇鑫的安危。1937年冬,張淑英打聽到鍾崇鑫所在的259旅參加了南京保衛戰,很多人都生死不明,但動蕩年月,大家都疲於逃命,很難得到他的確切信息,一直到7年後的1944年,張淑英在重慶街頭遇到鍾崇鑫的戰友,才獲知鍾崇鑫早已經犧牲了。



張淑英在榮昌安富鎮舊居的街道上還保留著當年的抗日標語。獲知鍾崇鑫犧牲的消息後,張淑英一路哭著回家,婆婆知道後,也哭得死去活來。第二年,婆婆就病逝了。不久後內戰爆發,張淑英的父母和弟弟去了台灣,但張淑英放不下鍾崇鑫,選擇留在重慶。「他是重慶人,我這輩子也要守在這裡。」



家人走後,張淑英一直寄住在同鄉家中。期間有很多人給她說媒,都被她拒絕了。一直到1949年,經人介紹,張淑英認識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生育了兩兒一女。對現在的親人,張淑英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提及過曾經的往事。張淑英說,「第二任丈夫對我很好,但崇鑫是我的初戀,這輩子我都不會忘記他,我知道他陣亡後,就一直想知道他的靈位放在哪裏。爲了現在的家庭,我一直不敢說出這段往事,不敢說自己的想法。」



「1983年孩子們的父親去世後,我仍然不敢說想找崇鑫的事。那時候孩子們有的才剛成家,我不想讓他們困擾。直到1988年,我才把心願告訴了三個孩子。大兒子當年就去了南京幫我打聽,但是沒有任何結果。」在張淑英家,小兒子李長貴望著母親感慨地說,「媽媽從去年開始身體就差了,她時常緊緊拉住我的手說,兒子,我不甘心。」「母親的心願成了家裏人的心病,鍾伯伯是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的,我們於情於理都有責任幫助媽媽找到他的靈位。」



今年9月,李長貴在央視《關愛老兵》系列節目中,發現了重慶有一個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團隊,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李長貴找到了志願者芳菲。隨後通過全國各地誌願者接力搜尋,終於找到鍾崇鑫僅存的照片,和他在安放在台北忠烈祠的靈位。望著志願者PS的合影照片,張淑英流淚了。「這算是我這輩子記事以來,第二次流淚。這輩子還能與他相見,77年了,只在夢裏發生過一次,當時夢見他已經娶妻生子。愛了一輩子,想了一輩子。」



得知台北忠烈祠供奉有鍾崇鑫的靈位後,張淑英不顧93歲高齡,執意要去台灣。而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在知曉了她的心願後,爲她籌集了2萬餘元善款,幫她實現了台灣行。93歲高齡,不辭辛勞乘坐飛機往返於重慶和台北,張淑英是爲了去看一個人,准確的說是去看一個名字,一個她刻骨銘記了77年的名字———鍾崇鑫。11月22日,在重慶志願者芳菲、小兒子李長貴的陪同下,張淑英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乘飛機到台灣。



次日上午,張淑英手捧鮮花,在供奉抗日捐軀將士的台北國民革命忠烈祠中,完成了她與愛人陰陽相隔77年後的承諾。



祭奠鍾崇鑫的花束上,寫著「鍾崇鑫 烈士,妻 張淑英」幾個字。70多年前,新婚燕爾送他上前線,沒想到卻是跨越幾十年的生死相隔。



老人家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刻有鍾崇鑫名字的靈位,潸然淚下。「這是我這輩子第三次哭,上輩子欠他的,都是爲他哭的。我說,崇鑫啊,我來看你了,我終於找到你了,從此我們再也不分別。」



在台灣的6天時間裡,張淑英老人家只想待在忠烈祠陪伴著鍾崇鑫的靈位,能多看他一會是一會吧。



張淑英老人家看到台灣用如此高規格的忠烈祠供奉著爲國捐軀的烈士,名錄保存如此完備,感到非常欣慰。「我也安心了,他在台北不孤單,有他的戰友,還有他的上司們陪著他,他不孤單了。」



張淑英家人和陪同的志願者向「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致敬。國民革命忠烈祠,主要奉祀對象是辛亥革命、北伐、抗戰及國共內戰期間的陣亡將士,尤以抗戰犧牲烈士居多。



「離開台北前一天,是28日,我又去了,是跟他告別的。我說,我找到你了,但我不能一直留在這裡。也許,今後再也沒有機會相見,這可能是最後一次和他說話了。」



在忠烈祠的牌樓前,張淑英老人家久久不願離去。「77年前我倆永別了,77年後又來和你永別,我93歲了,不可能再來看你,來世我們再見!」



由於歷史原因,鍾崇鑫在台灣享有烈士名號,被奉祀在忠烈祠。而在大陸,還有許多像鍾崇鑫這樣的國民黨抗日老兵,身份依然是個問題。大陸志願者在尋找鍾崇鑫的資料時,在一家檔案館看到60年末期編錄的索引卡片,鍾崇鑫甚至被認定是「反革命」。



目前,鍾崇鑫還沒有被大陸官方認定爲革命烈士,張淑英手中拿的證書和獎章是一家民間機構頒發的。讓爲國捐軀的英烈,享有應得的禮遇,才能讓他們九泉之下不會寒心。


後記:


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塵封了77年的愛情,93歲的她終於到了台灣忠烈祠見到了丈夫的靈位,了卻了一生夙願














点此看大图片


張淑英 鍾崇鑫



1935年,他們在福州西湖初見,互許終身新婚燕爾,1937年,黃埔軍校畢業的丈夫隨軍開赴抗日戰場,再無消息。7年後,苦苦等待的她,接到了撫恤令,而女主人公也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據海都報報道,張淑英老人1921年出生在福州台江碼頭附近,父母是生意人。14歲時,隨父母搬到了台江洋頭口一帶。


1935年春天,經人介紹,母親陪她到福州西湖與一個年輕軍官相親。去之前,她不太樂意,因為以前見過的軍官都比較凶。可初次見面,她就被對方打動了。


「1米75左右的個子,長得高大卻很溫柔。」老人說,「他問我會不會寫字。我回答會的。沒想到,他真拿出紙筆來,我便寫了『洋頭口』三個字,他看了讚不絕口。」


這位年輕的軍官便是來自重慶榮昌、黃埔軍校六期的畢業生鍾崇鑫


訂婚一個月後,兩人在福州舉辦了婚禮,賓客有10來桌,細心的新郎官還特意為新娘子弄到了西式的、白色的長頭紗,「姐妹們都笑話我好福氣,找了一個如意郎。」


老人告訴記者,她原名叫張秀珍,「他覺得這個名字不好聽,便給我改成了『張淑英』。」


1935年,農曆八月,鍾崇鑫隨部調往南京,張淑英也隨之前往。


從結婚到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兩人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他按照福州的習俗,叫我『阿妹』。」張淑英說,「他把每個月的軍餉都交給我,還鼓勵我多學文化,而且還不讓我洗衣服。」不過,他不喜歡妻子化妝和穿顏色艷麗的旗袍,「他總是說,『阿妹不化妝就很美』。」


 



年輕時的張淑英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鍾崇鑫隨部調往上海奔赴抗日戰場。兩人在常熟汽車站見了最後一面。「分別時,他突然從背後跑上來抱住了我。」老人回憶,「他流淚了,說,阿妹,我會回來的。」


77年過去了,老人一想到這個畫面,就會心痛。當年年底,張淑英還和丈夫通了一次電話,「崇鑫告訴我,他已升任71軍87師259旅中校參謀主任。」她一聽,心裡更緊張了,這意味著他要上前線去打仗啊。


「他說讓我擔心了,現在他請不到假,沒辦法回來看我。他還叫我不要擔心,讓我照顧好自己。」張淑英說,這通電話過後,她和婆婆隨著西遷的百姓,一路從武漢回到了丈夫的老家重慶。


來到重慶后,張淑英覺得自己整個人就傻掉了,整天呆坐在一個地方,「一年又一年,我每天夜裡都要驚醒很多次,卻總是夢不到他。」


每年,她都會寫信去問鍾崇鑫的消息,但是都沒有回應,直到1944年,在街上,突然遇見了鍾崇鑫的戰友方維鑫。方維鑫幫忙聯繫軍長后,收到了一份回信,「兄陣亡,無法函告,軍座經常想起鍾兄英明才幹,至今耿耿於懷。」


收到信后,張淑英感到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苦苦等待七年後,聽到的竟然是這麼一個噩耗。第二年,婆婆也病逝了,她只好回去找父母和弟弟。


撫恤令收到了,但張淑英也一直想知道一件事,在1937年的那個寒冷的冬天,丈夫是怎樣殉國的?


1949年,父母和弟弟去了台灣,可張淑英卻選擇留下,「他是重慶人,我這輩子要守在這裡。我相信,只要活著,他一定會回來找我的。」張淑英說。


後來經人介紹,張淑英認識了第二任丈夫李自清,生育了兩兒一女。「自清對我很好,但崇鑫是我的初戀,這輩子我都不會忘記他,他就刻在我的腦子裡了。我知道他陣亡后,就一直想知道他的靈位放在哪裡。為了現在的家庭,我一直不敢說出這段往事,不敢說自己的想法。」直到1988年,她才將這個心愿告訴孩子。


張淑英的兒子李長貴告訴記者,從1988年開始,母親的心愿便成了家裡人的心病。後來,他們在時任87師少校師部參謀仇廣漢寫的《淞滬抗戰暨南京失守紀實》一書中查到這樣一段:「城外部隊苦戰三日,打到十二月十二日上午,第七十一軍第八十七師的三個旅已傷亡殆盡,二五九旅旅長易安華、參謀主任鍾崇鑫和旅部直屬部隊官兵全部陣亡於雨花台陣地……」


可他的靈位在哪裡呢?


今年9月16日下午5時許,苦苦尋找了多年的張淑英一家人,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撥通了重慶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芳菲的電話。沒想到,當晚10時許,台灣志願者便在台北忠烈祠找到了鍾崇鑫的牌位。


 



鍾崇鑫的靈位

找到丈夫的靈位后,老人又萌生了前往台灣祭拜的想法。在志願者的幫助下,11月22日,老人在兒子的陪伴下,前往台北。


「老人在飛機上,就像一個少女快要見到情郎,一直睜大眼睛望著窗外,嘴唇邊一直掛著淺淺的微笑。這樣的情感,她心中的美好或是遺憾,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吧。」一起陪同前往的志願者芳菲也被打動了。


抵達台北當天,老人來到了忠烈祠,他的靈位在第一排右起第四個,「我說,崇鑫啊,我來看你了,我終於找到你了,從此我們再也不分別。」張淑英說。



張淑英 鍾崇鑫


第二天,老人又去了忠烈祠,「能多看他一會是一會吧。」


11月28日,離開台北的前一天,老人再次去告別,「我說,我找到你了,但我不能一直留在這裡。也許,今後再也沒有機會相見,這可能是最後一次和你說話了。」


「我這輩子只哭過三次,上輩子欠他的,都是為他哭的」


新婚燕爾送他上前線,7年後得知他戰死,她一路哭著回家。


70年後拿著與愛人的合照,又流淚了,她說是記事以來第二次流淚。


這張照片,是志願者在浙江檔案館找到的,鍾崇鑫黃埔軍校畢業時的戎裝照。


 



鍾崇鑫黃埔軍校畢業時的戎裝照

志願者還將老人和鍾崇鑫的照片合成一張合影。


 



手捧合照的張淑英

93歲的她來到他靈前,她一生中第三次流淚:從此我們再也不分別。


(責編:小明) 



標籤:
瀏覽次數:434    人氣指數:7234    累積鼓勵:3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45歲的女人,長著一張18歲的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男人到底想要什麼?
 
住戶回應
 
時間:2014-12-18 01:50
他, 61歲,基隆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12-15 14:16
他, 68歲,中南美洲,經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12-15 00:02
他, 56歲,高雄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12-14 23:30
他, 98歲,高雄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4-12-14 23:29
他, 52歲,高雄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