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新竹縣尖石鄉 海拔一千五百公尺高山上的司馬庫斯 可能是台灣最深僻的原住民部落 這裡在一九七九年才開始有電力供應 對外道路更在一九九五年底才開通 在對外道路開通之前 居民只能花數小時以徒步方式 越過河谷到達新光部落 再利用當地的道路和外界聯繫、取得民生物資 泰雅族人對於本族的起源有多種傳說 大致上多認為發源地在南投縣或大霸尖山一帶 屬於泰雅族的司馬庫斯人,根據耆老的口述 自認祖先來自南投縣仁愛鄉 Pinsbkan(今瑞岩部落) 在大霸尖山附近的 Quri Sqabu 分散 (現今的泰雅族人稱分散地:思源啞口) 這裡是北台灣的至高點從高處望去 可以見到各個不同的流域 族人再分別往北、東、等不同方向遷徙 其中一支到達今日塔克金溪左岸的鎮西堡、新光一帶 並繼續擴展至泰崗、秀巒、田埔等地 這群人被稱為 Knazi 另一支則朝今天塔克金溪右岸的司馬庫斯一帶前進 並繼續向北擴展至今玉峰、那羅一帶 形成 Mrqwang 支族 因此司馬庫斯與同屬 Mrqwang 的玉峰 那羅等地關係較近 與僅一河之隔、屬於 Knazi 的新光部落反而關係較遠 Knazi 以及 Mrqwang 之間甚至曾在日治時期爆發戰爭 至於司馬庫斯地名的由來 據部落耆老口述 是為了紀念一位名為 Mangus(馬庫斯)的祖先 Smangus(司馬庫斯) 則是對於這位祖先的尊稱
在日治時期和 Knazi 戰爭平息之後 司馬庫斯族人被強迫離開原居地 部份族人往北繞過 Kanan Noro(玉峰山) 始遷徙至抬耀部落 後來並配合日人政策而集體遷往 新樂村 Rahaw(拉號)部落、Slaq(鳥嘴)部落
日本人退出台灣之後 原司馬庫斯居民開始遷回原居地 無人居住的司馬庫斯部落自此又開始建立起族人的家屋和農地 位於深山的司馬庫斯對外交通不便生活較為艱苦 但能回到祖先所居住的地方 對於族人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次成行的團員頗有趣 小嘉大學同學4人 同學的小學同學2人 同學的弟弟1人 同學的媽媽和阿姨2人 再加上我這個臨時補上的1人 在中原大學附近集合後 就開往橫山、內灣、尖石轉竹60線道上山 經過那羅、田埔、秀巒(於秀巒檢查哨現場辦理入山證) 在泰岡部落前的叉路向左行駛即可抵達
在宇老觀景台拍到的 對面山頭覆蓋著薄雪的就是大霸尖山 三點多就可以看到飄著霧的山巒 很美是吧! 今天先介紹到這兒 未完待續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