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布達佩斯大飯店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台灣人的從眾心理 轉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里斯本夜車
作者: 捷客 日期: 2014.05.13  天氣:  心情:

《里斯本夜車》(Nachtzug nach Lissabon)是德國作家帕斯卡.梅西耶Pascal Mercier的第三部小說。本書於2004年出版後,曾高踞德國暢銷書排行榜一百四十週,不僅被翻譯成十五國語文,還被排成電影,全球銷量迄今超過兩百萬冊。
表面上《里斯本夜車》進行一趟跨越時空的旅程,由一個瑞士教師的口中將葡萄牙醫生的一生重新呈現在讀者面前 ,同時也將瑞士教師一生以對比地方式顯露出來。本書敘述了許多人生中難以言喻的經驗如孤獨、有限的生命、死亡、友誼、愛情與忠誠。
 作者帕斯卡.梅西耶Pascal Mercier(1944-),本名為彼得.畢里(Peter Bieri),是柏林自由大學的哲學教授與小說家,前兩本小說分別為《佩爾曼的沉默》(Perlmanns Schweigen,1995)與《鋼琴調音師》(Der Klavierstimmer,1998),受到文壇矚目。2006年,他獲頒瑪利亞-路易絲-卡敘尼(Marie-Luise-Kaschnitz-Preis)文學獎, 2007年以《里斯本夜車》獲頒義大利格林尚內卡渥(Premio Grinzane Cavour)文學獎的最佳外文小說獎。

摘要
  過去三十年來,瑞士波恩中學教師戈列格里斯的生活幾乎沒有任何變化,每天總在早上七點四十五分踏上通往學校的大橋。然而,在一個雨天,他踏上大橋時,突然看見一個想要跳橋自殺的紅衣女子。他沒想到的卻是這個女子的出現居然改變了的一生。當戈列格里斯正要阻止時,女子突然轉過身來,拿筆在他額頭上寫下一串數字。紅衣女子離開後,她那謎樣的葡萄牙口音對戈列格里斯產生了魔力,驅使他尋找她的下落。
  戈列格里斯遊蕩街頭時,無意間在書店發現了一本葡萄牙作家普拉多的隨筆《文字煉金師》。當他看到下列的文句時:
「如果我們只能依賴內心的一小部分生活,剩餘的該如何處置?」
「我的人生是不歇的火車,我的文字是煉金師的心血。」
  「我的愛,則是駭人的海洋,將你吞噬……」
心中的震撼難以平息。為了更加了解普拉多的生平,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一成不變的教書生活,搭上前往里斯本的夜車。
  戈列格里斯在里斯本到處查訪普拉多的親友,一步步重建這名在葡萄牙獨裁政權下從事反抗運動的醫生兼作家的影像。然而,了解另一個生命,對認識自己又有何幫助?人是否真有可能突破既定生活的牢籠?
 
1974年發生的葡萄牙革命事件,又稱康乃馨革命或四•二五革命,係指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於1974年4月25日發生的一次軍事政變。中下級軍官組成了「武裝部隊運動」(Movimento das Forças Armadas,簡稱MFA),於1974年4月25日在里斯本發起政變,期間並有很多平民自發參與。在政變期間,軍人以手持康乃馨花來代替步槍,康乃馨革命便由此而來。太陽花學運中所高喊的「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便是義務」便是葡萄牙革命的口號。

此革命推翻了20世紀西歐為期最長的獨裁政權(42年),之後引發了兩年混亂的「過渡時期」,政府更替頻繁,10年內更換15個總理。此後政府宣佈實行非殖民化政策,放棄海外殖民地,導致世界各殖民地紛紛脫離葡國統治獨立。
與普通暴力革命相對比,葡萄牙康乃馨革命者採用和平方式來達成目標,而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暴力衝突獲得成功。為紀念此日,葡萄牙把4月25日定為自由日。
標籤:
瀏覽次數:193    人氣指數:1573    累積鼓勵:6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布達佩斯大飯店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台灣人的從眾心理 轉載
 
住戶回應
 
時間:2014-05-14 20:16
她, 93歲,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