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凃心怡 攝影‧林炎煌
過閘門、跨鐵軌、上下月台和車門……
每週兩天,彰化火車站有一群藍天白雲身影,
護送著身心障礙的孩子往返學校和家庭,
風雨無阻,六年不輟。
手中謹慎推著輪椅,心裏算著時間;
再趕,也要小心呵護,
讓回家長路安全「無障礙」。
週五下午兩點,黃惟聰整裝待發,準備自嘉義搭乘火車前往彰化,接回在校住宿的孩子返家共度週末。兒子洪嵐義就讀高中,一個半鐘頭的車程理應難不了這個大孩子。可是嵐義的身體不同於他人——他是一位重度腦性麻痹患者。
洪嵐義就讀的國立和美實驗學校位在彰化,主要招收幼兒園至高中部、肢體障礙的特殊需求學生;學生來自全台各地,最北自基隆、最南至屏東,甚至還有花蓮與金門。考量交通接送,孩子們週一至週四住宿,週末則返家與父母生活。
然而,彰化火車站三個月台間,僅有階梯沒有電梯,輪椅需橫跨軌道通過,對這群肢體障礙學生來說,危險性可想而知。以往,這項「安全通關」的重責大任,全擔在老師、車站員工、義工身上。
南下北上不同月台,要掌握火車到站時間,還要關注學生搭乘的班次,接著引導橫跨月台、穿越軌道,再前往設有殘障專用座位的車廂候車,並且準備好輔助架、推輪椅……
所有繁雜的動作全得在尖峰時刻完成,車站人力實在吃緊,而且為了安全,一點也疏忽不得,擔心讓學生趕不上火車的壓力也時時刻刻存在。
「以前我們都是發抖等著週五、週日——學生往返學校這兩天的到來。直到六年前……」瞇著眼,彰化火車站站長李慶金努力回想:「慈濟志工來幫忙後,前一天晚上終於能安心睡覺了!」
●
週五下午四點,和美實驗學校學生還沒下課,近二十位彰化地區慈濟志工已在火車站門口列隊等候。
校車一抵達,志工有條不紊分成兩批,一批走往前門,攙扶有行動能力的孩子下車;另一批走到後方升降機門口,協助乘坐輪椅的學生下車。
由於長期服務,他們都叫得出學生的名字,彼此熱絡地話家常。學校生活輔導員左彥林說,這群孩子面對陌生人多半顯得害羞,「但六年來志工的付出,早已打動孩子們的心。」
以愛鋪路,親子安心
六年前,在和美實驗學校擔任老師的慈濟志工謝木秀向慈濟彰化分會尋求援助,二○○四年五月,溫馨接送情服務就此展開。二十位志工每週輪值支援,他們期許自己:「要做就要做得更好!」不僅呵護孩子的身體,也照顧他們的心。
「雖然他們不良於行,但自尊心很強。」志工幾年前曾到學校協助課輔,對這群孩子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除非真的有需要,他們不輕易接受協助。所以我們都會禮貌性地問:『需要幫忙嗎?』如果他們不要,我們就跟在後面,讓孩子隨時找得到我們。」慈濟志工鍾雪芳說。
志工劉國良補充:「無論高興或不高興,有些孩子會以打人的方式表達情緒,我們也都試著理解。」
有一家三兄弟都坐輪椅,全家只靠媽媽打零工以及政府補助過日。「當孩子跟我說他們的家庭狀況時,我眼淚流了下來。」之後,志工張文成在陪伴等車時,總愛逗他們兄弟笑,「看見他們笑,我就很滿足!」
志工對待學生猶如自己的孩子,讓左彥林幾次感動落淚。記得一個寒流來襲的冬天,空曠的火車站,風特別強勁,「孩子們冷得鼻涕直流,志工二話不說脫下身上的外套為孩子穿上,自己則邊發抖邊說不冷……」
不僅學校老師看在眼裏,陪同的家長也是溫暖在心裏。
黃惟聰的兒子洪嵐義,出生時因臍帶繞頸,腦部缺氧造成極重度腦性麻痹,除了手腳功能不方便外,視力也近於零。她每日到課堂陪讀,幾乎是寸步不離的照顧,直到國小畢業時才因家庭因素,決定留孩子在家中自行教育。
「才一年他就退步很多。」少了外界刺激與同儕互動,洪嵐義原本不錯的語言能力逐漸退化。接受在家教育兩年後,黃惟聰決定把兒子送到彰化和美實驗學校。「第一年沒有人知道他會說話,第二年在老師鼓勵跟同儕刺激下,他才漸漸恢復口語能力。」
黃惟聰樂於讓兒子接觸人群,但對於要照顧兒子的人,她態度謹慎。
曾經,她送兒子去參加專為腦麻兒童舉辦的營隊,「才一個禮拜我就嚇到了——他的尿布包反、輪椅坐姿不對。我帶他去看醫師,髖關節脫臼得很嚴重,代表抱他上下輪椅的角度跟力道都是錯誤的。」
這樣的事情不僅發生一次。一次週五返家,老師與義工人數應接不暇,於是請求旅客幫忙。「旅客都很熱心,推輪椅看似簡單,但車廂很狹窄,迴車必須注意小孩的狀況。回家後我發現嵐義涼鞋裏的腳趾頭都被撞到瘀青了。」
這些特殊的孩子表達能力普遍不好,當發現不舒服時,傷勢往往比想像中嚴重。「從那時起,即使快要趕不上火車,我也不敢再把孩子交給別人,慈濟志工除外。」
黃惟聰回想以往,好幾次為了趕時間,只得請孩子稍微忍耐,直接拖行輪椅下火車階梯,孩子難免感到驚嚇、不舒服,「可是慈濟志工再趕時間,也會顧慮到孩子的舒適度。」
推輪椅時,志工盡量避免壓到石頭;經過平交道還會「倒駕慈航」——倒著推輪椅,就怕輪胎被鐵軌縫隙卡住;還會關注學生的腳是否好好放在腳踏板上,就怕他們在顛簸行進中受傷。
上火車時,若時間緊迫,來不及搬來輔助架,志工會迅速分為兩人一組,合力將輪椅抬上車;幾部重達百公斤的電動輪椅,則由四位慈濟師兄用力一抬,維持平穩地上車。
溫馨接送,月台守護
每週兩天的火車站接送情,六年不輟,即便天氣不好,仍能看見他們穿上雨衣,戰戰兢兢為學生撐傘走過月台的身影。
彰化站長李慶金曾計算,從車站到月台,平均一趟要走三百公尺;「光是一年,這群志工服務學生所走的路,足以繞台灣一圈!」
「其實這六年來,我們一直戰戰兢兢。」回想當初接下這項任務,鐵路局退休的慈濟志工劉國良持保留態度:「我以前是管安全的,明白這項任務有多危險。」
彰化火車站有三個月台,火車站北面是個大彎道,看不到來車,連經驗豐富的站務人員在跨越鐵軌掛托運行李時,都曾發生過行李被火車撞飛的意外;要協助數十位輕重度肢障學生上下火車,實非易事。
「我們不怕危險,也不期待孩子感恩,就怕他們不舒服。」志工王志銘笑著說,這些孩子的年紀都可以當他的兒子,「將心比心,如果我是他的父母,一定不捨他受傷、難受。」
曾經,當志工小心地將孩子們全部安頓好後,火車車門已經關起來了;就這樣,幾位志工就隨著孩子搭到台中,再買票搭返彰化。
長年和孩子互動,建立起信任,偶爾家長因故來不及至車站接孩子,學校便會透過彰化慈濟人通報當地慈濟志工前往車站迎接。「即使孩子從未見過那位志工,只要看見身穿藍天白雲的人,他就很信賴。」慈濟志工鍾雪芳說。
「自從志工來幫忙後,我們都很依賴,」黃惟聰笑說:「只要他們晚點到,老師、站務人員都會很慌。」
「以前有很多家長不放心,親自陪孩子搭車到彰化再折返,現在已經愈來愈少了。」黃惟聰的觀察,反應在實際數字上。
左彥林表示,以前住宿生有三百二十人,僅有二十多人搭火車回家,多半由家長接送;若家人無法接送,孩子一年頂多回家四趟。如今住宿生僅一百八十人左右,搭乘火車往返的人次達七十多人。
「慈濟志工的幫忙,讓家長很放心,也口耳相傳。」左彥林開玩笑說:「就因為這樣,我們的學生才會收不完!」
推動輪椅,開啟心門
就讀和美實驗學校高中部的吳尹莙,家住板橋,她笑說,以前媽媽很擔心她自己搭火車上下學,「可是我覺得搭火車很好啊,現在我可以不用麻煩媽媽,自己坐車出門了。」
以輪椅代步的吳尹莙,擁有很好的口語能力,她笑容燦爛,用緩慢而認真的速度說:「跨越鐵道時我都不會害怕喔,因為我很信任師姑跟師伯!」
問她信任從何而來?吳尹莙側著頭,不好意思地說:「我也不知道耶,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我很好吧。」
對學校跟家長來說,讓孩子搭乘火車上下學,遠比親自接送來得有風險;如今,終於有一種安全的方式讓孩子敢獨立踏出家門,師長們心中的驕傲無可言喻。
對於志工來說,付出不一定要得到回饋,但是看到這群生命小鬥士,在眾人的關懷協助下,獲得信心,得以勇敢面對社會考驗;最好的回饋,莫過於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