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7426
 盈盈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吃了會快樂喔.........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會病倒..........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清明(寒食節)........
作者: 盈盈 日期: 2009.04.04  天氣:  心情: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
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談清明節,須從古代一個非常有名的,
現在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

寒食節,又稱熟食節、禁煙節,冷節。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
也就是距清明不過一天或兩天。
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就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相傳是源於春秋時代的晉國,是為了紀念晉國公子的臣子介子推。
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外國19年,介子推護駕跟隨,立下大功,重耳返國即位,即晉文公。
介子推便背著老母,躲入綿山。晉文公前往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
於是他放火燒山,想把介於推逼出來。

不料介子推卻和母親抱著一株大樹,寧願燒死,也不出山。
晉文公傷心地下令把綿山改稱介山(即山西介休縣境內的介山),
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燒死的那一天定為寒食節,
以後年年歲歲,每逢寒食節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飯,以示追懷之意。

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薪火之制。
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
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
《周禮‧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國中。
”可見當時是搖著木鐸,在街上走,下令禁火。這司煊氏,也就是專管取火的小官。

在禁火之時,人們就準備一些冷食,以供食用,這樣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風俗了。
以後,才與介子推的傳說相聯繫,成了寒食節,日期長達一個月。
這畢竟不利於健康,以後便縮短日期,從七天、三天逐漸改為一天,唐之後便融合在清明節中了。

寒食節習俗,有上墳、效遊、鬥雞子、蕩秋千、打毯、牽鉤(拔河)等。
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墳必有墓祭,後來因與三月上已招魂續魄之俗相融合,
便逐漸定在寒食上祭了。

《唐書》記云:“開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禮經》無文。近代相傳,浸以成俗,宜許上墓同拜掃禮。
”宋莊季裕《雞肋篇》卷上:“寒食上塚,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塋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
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

而京師四方因緣拜掃,遂設饌,攜家春遊。
”《荊楚歲時記》:“(寒食)鬥雞,鏤雞子(雞蛋),鬥雞子。
”可見南朝時就有鬥雞與鬥雞蛋之戲了。鬥雞今多見,鬥雞蛋多是鄉間小兒互相撞碰雞蛋作為遊戲。

在古代,用作碰撞爭鬥的雞蛋多是染色、雕鏤過的,十分精美。畫蛋。
鏤蛋之俗,源於《管子》中所記的“雕卵”。無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術發展而來,
成了寒食的節俗。

今天民間亦有清明吃蛋之俗。 寒食打秋千,據《藝文類聚》中記,北方山戎於寒食日打秋千。
但這恐怕只是傳說而已。劉向《別錄》記打秋千是在春時,不一定在寒食。
又打毯,王建《宮詞》:“寒食宮人步打毯。”牽鉤與打毯等戲,也不一定在寒食舉行。

由於清明節氣在寒食第三日,後世隨著時間的遷移,逐漸把寒食的習俗移到清明之中。
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遊、蕩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時舉行。
清明節便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上升為重要的大節日了,寒食節的影響也就消失了。
但寒食的習俗有若干變形的方式卻傳承下來了,並保存於清明節中

晴朗的4月4...
擠滿虔誠子孫
清香薰紅了眼
淚盈滿面.....

車禍受傷後
身體狀況更顯得虛弱(消炎藥、抗生素吃太多)
常覺得疲倦、頭暈痛
大多時候幾乎都在休息
無法拜訪大家請多原諒
對不起...抱抱!


●0502相見歡《歡迎参加!》  轉貼自:瞿老師 住戶編號:22154
活動日期:五月二日星期六
活動時間:上午九點至下午四點
http://www.i-part.com.tw/diary/diary_viewpage.php?o=22154&d=720

圖片:台北花苑(網路)

標籤:
瀏覽次數:560    人氣指數:15320    累積鼓勵:73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吃了會快樂喔.........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會病倒..........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