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765778
 小馬哥日記分享歡樂與心情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牛奶將人類送進癌症的墳墓.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懷孕了.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轉
作者: 小馬哥日記分享歡樂與心情 日期: 2013.07.05  天氣:  心情:

....開始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原以為繁忙緊張的工作告一段落後就能復原,不料2個星期出差結束、斷掉安眠藥後,竟開始難以入眠。


 


一個失眠的夜裡,她突感心跳加速,幾乎喘不過氣來,急忙奔赴醫院掛急診,從此開始一段漫長的心臟檢查歷程。然而從心電圖、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一路做到心肌血流灌注掃瞄,仍找不到胸悶、心悸、心搏過速的原因。正在她為是否做侵入性的心導管檢查猶豫不決,並為另一個困擾──失眠──求診身心科時,醫師卻宣告,她的症狀根源根本不在心臟,而是自律神經失調,而開始服用抗焦慮藥物後,症狀果真減輕了....


最近剛好碰到有朋友提到她老公一直覺得不適....頭暈, 胸悶...偶覺的好像缺氧似的...但一直檢查不出原因, 中西醫間忙錄吃藥, 連偏方都不得不去試試....後來才發現一個名詞:自律神經失調症...google之後發現症狀真的很像, 看診後診斷出來果然是自律神經失調症. 經過服藥之後症狀果真改善了很多....找對醫生才不至於去做什麼更侵入性的檢查啊~ 今天剛好跟另一個朋友聊天...聊到最後我想到這個case 正跟她的症狀很像...所以趕快e-mail相關資料給她參考. 希望能改善她長期暈眩不舒服的症狀啊~


忙碌讓人忘了身體會抗議, 有時很能忍因為工作太認真, 時間每天都被壓的緊緊的, 不舒服.但就是不能休息因為都會說忙不完啊~ 怎麼休息? 是工作真的不能放下來? 還是工作上癮? 有時在成就感之後真的忘了需要停下腳步好好休息, 有健康的身體才有能力再職場上發光發熱啊! 




幾乎每星期都因胃潰瘍、吐血、便血,出現在板橋亞東醫院急診室的年輕男子,銷聲匿跡好幾個月後又來報到,醫生好奇地詢問:「怎麼這麼久沒來?」男子苦笑道:「因為這幾個月太太去了美國。」


 


看似詼諧的笑話,卻是醫院中不時上演的真實案例。夫妻相處的壓力導致病人自律神經失調、胃潰瘍,壓力消失就不藥而癒,但壓力一回來,症狀又跟著出現。


 


全球金融海嘯、景氣低迷以來,大環境的氛圍與刺激,臨床上自律神經失調患者似有增加的趨勢。


 


這類病人遊走各科、做遍各種檢查,苦尋不著病源,惶惶不可終日;醫生則在有限的診療時間中,苦於無力安撫這些症狀千奇百怪、看似「無病呻吟」的病人。


 


「自律神經失調」挑戰僵固醫療體系,患者的心聲誰來聆聽?失調的身心又該如何挽救?


 


 


 


「自律神經失調,是每科醫生都必須要面對的課題,」亞東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朱耀棠指出,雖然它是自律神經「過度亢奮」的結果,但它所引發的全身性症狀卻散見於腦部、心臟、消化器官、呼吸器官…(見90頁表),因此,各科醫生都必須要認識與察覺它。


 


「自律神經失調」其實不是一個確切的病症,也不是什麼現代新興文明病,而是一種身心失調障礙的統稱。


 


過去人們以「腦神經衰弱」來解釋種種檢查不出根源的失眠、身體不適,後來發現毛病不在腦神經,而是自律神經;神經的問題也不是「衰弱」,而是過度興奮,因而改以「自律神經失調」名之。


 


不論是神經「失調」或「衰弱」,都是中醫慣用語。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分院精神科醫師林耿立指出,以西醫的分類來說,精神科中的「精神官能症」比較接近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事實上,精神官能症也不完全等同於自律神經失調,更何況,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疾病分類」以及美國精神醫學會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上,已不見「精神官能症」一詞,原因就是精神官能症的定義分歧,與輕度精神疾病的界線也模糊不清,因此改以各種障礙稱之,如睡眠障礙、創傷壓力徵候群等。


 


交感出擊VS.副交感放鬆


 


「自律神經失調」雖然不夠精準,甚至連是不是一種疾病都妾身未明,但起因於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卻是已知的事實,而患者人數之多、症狀之苦惱,已逐漸成為現代人難以承受之重。


 


何以自律神經失調,會導致全身不對勁?


 


話說人體神經系統包括中樞神經和周邊神經,自律神經屬於周邊神經系統的一部分。腦部12對神經之一的「迷走神經」,沿著炎髓而下分佈全身,掌控了人體內心臟、腸胃等五臟六腑的運作,則是自律神經系統中最為人知的一條。(見92頁圖)在一般狀況下,掌控呼吸、心跳、血流等功能的自律神經運作,是完全自動自發,也是意識難以察覺與控制的。


 


自律神經系統又可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兩者彼此相互拮抗,以調節生理機能。當交感神經作用時,會產生瞳孔放大、毛髮豎立、心跳加速、心臟血液輸出量增加、腸胃蠕動減緩、血壓升高、周邊血管收縮、腎上腺素分泌增加等反應,副交感神經作用時則相反。


 


亞東醫院朱耀棠主任指出,自律神經受外在環境與外來刺激,以及本身的荷爾蒙、個性及身體疾病等多重因素影響,當人遇到壓力時,自律神經會立即產生反應,壓力一旦解除,自律神經系統又會調整回原來的平衡狀態。但當壓力過大或是演變成慢性長期壓力時,平衡狀態被破壞,就好像一直壓在石頭下的皮球一樣,即使移開石頭,也因為彈性疲乏,再也無法回復原狀。


 


一位四十多歲的媒體工作者,在一次出國採訪期間開始出現頭暈目眩的症狀,原以為繁忙緊張的工作告一段落後就能復原,不料2個星期出差結束、斷掉安眠藥後,竟開始難以入眠。


 


一個失眠的夜裡,她突感心跳加速,幾乎喘不過氣來,急忙奔赴醫院掛急診,從此開始一段漫長的心臟檢查歷程。然而從心電圖、心臟超音波、運動心電圖,一路做到心肌血流灌注掃瞄,仍找不到胸悶、心悸、心搏過速的原因。正在她為是否做侵入性的心導管檢查猶豫不決,並為另一個困擾──失眠──求診身心科時,醫師卻宣告,她的症狀根源根本不在心臟,而是自律神經失調,而開始服用抗焦慮藥物後,症狀果真減輕了,令她大呼神奇。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其實不少,根據美國所做的地區流行病學調查,有3成民眾曾為輕度憂鬱等自律神經失調症狀所苦,台灣推估也應相去不遠,可惜真正察覺問題所在,並求助精神科或身心科的患者,其實不多。


 


根據美國統計,家醫科病人中,有15-20%其實是身心科的病患,而台灣內科、急診病人,也常見自律神經失調(精神官能症)的患者。


 


自律神經失調有心理和生理兩方面的症狀,心理上會焦慮、暴躁;身體上可能從頭到腳都不舒服,有人因為胸悶、喘不過氣去看胸腔科;因為心悸、高血壓去看心臟科;因為拉肚子、脹氣而跑腸胃科;頭痛、頭暈、手腳發麻求助神經科;耳鳴、頭暈、喉嚨有異物感,經常看耳鼻喉科;頻尿看泌尿科;異位性皮膚炎找皮膚科,或是肩頸僵硬每星期去指壓按摩……,總之全身上下都可能出現狀況,但卻又找不到生理上的病灶。殊不知,出問題的不是器官本身,而是支配它的神經或大腦。


 


「病人通常合併有焦慮、神經質的傾向。」林耿立以家電來比喻,在檢查電器本身沒有問題後,就該試試看是不是電流供應不穩定,或是插頭沒插好。


 


林耿立指出,一般來說,來到精神科求診的病人,多已周遊各科,在遍尋不到病灶後,最後才會被轉介到精神科。然而,既是「神經」失調,神經科難道無法檢驗?


 


朱耀棠無奈指出,自律神經亢奮問題目前仍無法以任何儀器或檢查數據來確診,仰賴的仍是「排除法」與問診經驗。


 


聆聽病人


 


「聆聽病人是最重要的,」朱耀棠主任指出,有經驗的醫生單靠問病情就能問出個所以然來。他以頭痛求診的病人為例,如果病人說自小頭痛至今,曾做過電腦斷層沒發現問題,那麼8成是焦慮煩惱或荷爾蒙起伏導致的偏頭痛;假如過去不曾痛過,而且伴隨有嘔吐、看東西有兩個影子(複視),那就有腦瘤、中風的可能,必須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檢查。


 


對於自律神經失調導致手麻、腳麻病人,可以做神經傳導、超音波檢查或冷熱水測試,以「排除」由糖尿病等引起的神經病變。朱耀棠指出,有些病人知道檢查結果沒問題後頓覺安心,只要開鎮定劑給他就可以了;至於情況較嚴重、需要諮商的,則轉介到精神科,但也有病人會忿忿不平地問:「我沒有精神病,為什麼叫我去看精神科?」


 


自律神經失調導致的心悸、胸悶、心跳加速等症狀,是最容易引發患者恐慌的,特別是有心肌梗塞或猝死案例的新聞發生時,心臟科總是人滿為患。


 


在「不怕一萬就怕萬一」的心理下,患者總會要求做盡各項檢查,有些就算勉強找到生理上的病灶,其實焦慮不安的根源仍是自律神經失調,多位影視名人如三立主播陳雅玲、演員林依晨等人罹患的「二尖瓣脫垂」,就是最好的例子。


 


林耿立指出,心臟瓣膜閉鎖不全,可依嚴重程度不同分1到4級,「每個人或多或少幾乎都有,只是程度的差異而已。」輕微的二尖瓣脫垂根本不會危及生命,而心臟科開給病人的乙型交感神經藥物和舒緩焦慮、鬆弛肌肉藥物,其實都是精神科用藥,藉著壓抑過度亢奮的交感神經,以舒緩症狀。


 


誰是危險群?


 


自律神經失調病患的年齡分佈,從十幾歲到五、六十歲、不分男女老少皆有,但從臨床上來看,仍可找出風險較大的高危險群。


 


根據林耿立的臨床經驗,求診的病人以二、三十歲,且為首次發作的年輕女性居多,女性病患大約是男性的二、三倍,他推測原因可能是自律神經受到荷爾蒙濃度影響,因此女性在生理期前後、產後、更年期等階段,都較容易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此外,性格也是關鍵因素。


 


在心理學上,人的性格可分成A、B、C等3型。一般而言,具有凡事要求完美、說話快、走路快、進食速度快、個性倔強、競爭性強、企圖心強、易被激怒、準時……等「A型性格」傾向的人,較容易罹患精神官能症(自律神經失調)。


 


若以症狀來分類,除了很大一部分穿梭在各科別、症狀廣泛的患者外,若以西醫的精神官能症來界定,則又可細分為:焦慮症、恐慌症、強迫型精神官能症、慮病症、歇斯底里、解離型精神官能症、憂鬱型精神官能症等各式各樣型態,其中以前述心悸、胸悶為主的「恐慌症」最為典型、常見。


 


見樹更要見林


 


近年來,由於腦部神經科學的進展,醫界已經確認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不適感與焦慮感,的確有生物學上的原因,而不是家人或醫師常指責的「庸人自擾」、「無病呻吟」的心理偏執,治療上更應該採取「身心整合」雙管齊下,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目前精神科(或身心科)的治療方式,以藥物和諮商為主。


 


林耿立指出,抗憂鬱劑、抗焦慮劑、肌肉鬆弛劑、β交感神經阻斷劑、緩和鎮定劑等藥物,可以改變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有效緩和焦慮。


 


用藥之外,林耿立建議病患可以藉由運動來改善焦慮。他指出,運動時會分泌「內生性嗎啡」,令人產生愉悅感,像走路就是一種抒壓的方法,輕快地走路40分鐘,平均可以降低14%的焦慮程度。同時,運動也能讓體內血清素增加,有助眠的功效。


 


「轉移注意力也是一種好方法,」林耿立建議,與其用意志力去對抗身體的不適和焦慮恐慌,不如將心思放在其他事情上。冥想、靜坐、瑜珈等放鬆方式,都有助於改善自律神經失調。


 


在飲食方面則以清淡為宜。多吃可以提升抗壓能力、具有穩定神經細胞功效的食物,像含鈣量高的乳製品、含鎂豐富的深綠色蔬菜及核果、含DHA的深海魚油等,都有抗壓寧神的效果。


 


自律神經失調究竟能否根治?


 


「它不是急性病,會有起伏;當壓力大、季節變換或天氣陰雨時,特別容易發作。」林耿立指出,發作一次之後,復發的機率約為5成,發作2次以後,再發機率則增提升為8成。


 


聿康診所身心科醫師吳東庭則指出,自律神經失調是身心亮黃燈的警訊,如果置之不理,任憑情況惡化,可能導致神經及心肌病變,或高血壓、糖尿病、過勞、猝死等種種嚴重的後果。以「恐慌症」為例,不認真面對它,50%會演變成憂鬱症,20%會惡化成重度憂鬱症。因此,正視身心的呼求、減少反覆發作的機會,對自律神經失調患者而言相當重要。「切記,凡事『慢半拍』!」吳東庭建議。


 


總而言之,自律神經失調雖不是正式的「疾病」,但它是身體不可忽視的「警訊」,它考驗現代醫療見樹不見林、各自為政的沈痾,也提醒現代人,障礙、失調的,其實不只是神經而已。


 


自律神經失調症狀














器官 症狀




喉嚨




肌肉、關節


呼吸器官


心臟


血液循環


消化器官


膀胱


生殖器


皮膚


精神症狀


全身症狀


頭暈、頭重、頭痛、頭部發麻、發燙感

疲勞、眼痛、淚眼、張不開、視線模糊、乾澀


耳鳴、耳阻塞感


口乾、口渴、口內疼痛、味覺異常、口舌異常感


阻塞感、異物感、壓迫感、發癢、異常咳嗽


發麻、發抖、疼痛、發冷、發燙、感覺異常


下肢發麻、發冷、發燙、疼痛、腳跟貼地疼痛、肌肉跳動


頸部或肩膀緊繃酸痛、全身肌肉疼痛、多處神經痛、關節無力


呼吸困難、肋間神經痛、呼吸道阻塞感、類似鼻塞無法呼吸、不自主深呼吸或嘆氣


心悸(感覺到心跳)、心跳加速、心臟無力感、胸悶、胸部壓迫感


血壓起伏變動、頭昏眼花、手腳冰冷、臉部潮紅、燥熱、起立性暈眩、偏頭痛


食道阻塞感、噁心、嘔吐、胃部發熱、胃部痙攣、腹脹、腹痛、便秘或腹瀉、腸胃蠕動異常、便意感頻繁


膀胱神經敏感、尿意感頻繁、頻尿、排尿不易、排尿後不適感、殘尿感、尿床


性功能障礙


多汗、不出汗、皮膚乾燥、全身發癢、發燙、發冷


焦躁易怒、莫名恐慌不安感、寂寞孤獨感、悲傷感、沒有慾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




如何避免再復發?









1改變急躁的性格,做事儘量「慢半拍」。
2降低期望與要求,不給自己不必要的壓力。
3避免大發脾氣,以免讓神經更激躁不安。
4飲食清淡、生活規律、睡眠充足。
5多做運動,但要循序漸進,避免太激烈引發不適。
6避免喝咖啡、濃茶、酒。
7釐清並正視、處理壓力源,如與配偶或上司懇談,並嘗試改變自己對待壓力的方式。
8如有復發跡象,儘速就醫。




多學習深沉腹式呼吸法.有足夠的養氧氣按摩五臟六腑禪坐.太極.多按摩頭部.合谷.腳內踝上三寸.耳朵內處.甩手功.多曬太陽....都是調整自律神經失調的一些方式

標籤:
瀏覽次數:1073    人氣指數:5073    累積鼓勵:20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牛奶將人類送進癌症的墳墓.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懷孕了.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