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041006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這幾天專心於報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另一份報告內容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報告內容
作者: 日期: 2007.05.26  天氣:  心情:

舊約選讀
主題:混 沌(abyss)
學 生:姚b嶽(漢族)
指導老師:張秋雄  日期:2007/05/24

前言

第一次看到這個詞,是在中國童話故事書裡面,那也是我第一次對這個世界產生的了解,故事大概是有一個巨人,變成我們所處的世界,沒錯,那就是我們所熟悉的「盤古開天」開頭是這樣的;在太初的時候,沒有天地,也沒有萬物,宇宙間瀰漫著渾沌之氣…
在我們常讀的聖經中也有著這麼一段經文
創世紀:
1:1 太初,上帝創造天地。
1:2 大地混沌,還沒有成形。深淵一片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這中間到底存在著什麼關聯,或是當中有什麼能對話?這就是我所要探討的。

關於混沌的定義
也可寫作「渾沌」
1、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元氣不分、模糊不清的狀態。漢˙王充˙論衡˙談天:說易者曰:元氣未分,渾沌為一。亦作混沌。
2、模糊不分明。抱朴子˙外篇˙廣譬:渾沌之原,無皎澄之流;毫釐之根,無連抱之枝。亦作渾敦。
3、相傳為堯舜時四凶中的驩兜。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後用以比喻冥頑糊塗不開通。亦作渾敦。
4、莊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無耳目鼻口。見莊子˙應帝王。後用以比喻自然淳樸。漢˙揚雄˙太玄經˙卷六˙馴:渾沌無端,莫見其根。
5、神話傳說中的惡獸。漢˙東方朔˙神異經˙西荒經:崑崙西有獸焉,其狀如犬,長毛四足,似羆而無爪,有目而不見,行不開,有兩耳而不聞,有人知往,有腹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人有德行而往牴觸之,有凶德則往依憑之。天使其然,名為渾沌。
「混沌」
1、解釋 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的那種元氣未分,模糊不清的狀態。西遊記˙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三國演義˙第八十六回: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亦作渾沌。
2、融為一體,不可分割的樣子。唐˙孫思邈˙四言詩:一體混沌,兩精感激。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評:漢魏古詩,氣象混沌,難以句摘。
3、糊塗無知的樣子。元˙無名氏˙小尉遲˙第一折:這個養爺老的混沌了,我是劉季真的兒。水滸傳˙第二十四回:混沌濁物,我倒不曾見日頭出半天裡,便把著喪門關了。
abyss
KK: [ ]
n. (名詞 noun)
1、深淵;深坑;深處[C]
One slip on this mountain and you will fall into the abyss.
(在這座山上一失足便會跌入萬丈深淵。)
2、任何深不可測的事物;(智力等的)深邃[C][U]
abyss of shame
(羞愧無比)
3、【宗】(創世之前的)混沌
同義詞:
depth深處;深淵[the P]
hell地獄,冥府[U]
hades【希神】冥府;閻王;【口】地獄

關於聖經中的混沌

「混沌」這個詞的來源與以色列祖先有著密切關係;他們認為廣大無際的沙漠,隨時都在改變而可能造成生命的威脅,因此稱之為「混沌」,混沌的另一面是「深淵」與「水」,以色列文化中常用「大水」、「大海」來代表沒有秩序、混亂;也用來代表污靈、邪惡者喜歡居住的地方。例如:記載在馬可福音第五章1至20節當中的事,那群豬衝下懸崖,竄到湖底,作者用這種方式,表明了它們原本居住的地方。而且啟示錄二十一章1節則說新天新地的創造,「海也消失了」,因為海是危害生命的力量,這種力量在上帝未創造新天地時充斥在各處。
在神發出第一個指令之前,地是「空虛混沌」的,它表達了一種「混亂」的狀態(參耶四23~28意即大地欠缺規律組織。神在創造一切之前就要先處理混亂的因素一是「黑暗」,一是「水」;而黑暗在被定位與賦予功能之後,便改稱為「夜」也不再是混亂的因素了。而水被分成「天上的水」(空氣)「地面的水」(海洋)這些「規律」都形成之後,神才繼續創造。


關於漢族文化中的混沌
《莊子內篇-應帝王第七》

原文: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翻譯:
南海的帝王叫做「儵」,北海的帝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渾沌」(「儵」、「忽」兩字就是神速、倏忽的意思,象徵無常、有限的生命;人的造作及自作聰明。「渾沌」是天地未分的狀態,象徵自然、無為。自然、無為若加了造作、自作聰明,就遭到破壞,以致死滅。)
有一天「儵」和「忽」偶然在「渾沌」那裡碰在一起。「渾沌」高高興興的招待他們倆,「儵」和「忽」就私下商量,怎樣來報答「渾沌」的這番好意。
「那些人類,誰都有眼睛、耳、鼻、嘴七個竅(窟窿),由於具有七竅,他們才能看、聽、吃或呼吸,「渾沌」就缺這些竅,咱們就送這些竅來答謝他。」
主意打定,兩位帝王就一天為他開一個竅。直到第七天,七竅已經開好,這時候,「渾沌」被他們開竅之後好也一命嗚呼。

中國古代神話當中也出現了混沌之說:
「昔二儀未分,溟滓鴻濛,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
接著才緊接盤古開天闢地之說:
在我參閱的資料當中,所有宗教對天地的起源都是從渾沌開始。渾沌並無好壞之分,這也是我在當中學習到的。

結論
我覺得混沌,在創造之初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沒有混沌怎麼會有後來規律的新天新地呢?而且不論任何宗教都有一個混沌作為開端。
但我從閱讀完這些資料,我看到一個我從未想過的問題,那就是,到底是渾沌先有?還是創造先有?因為在古代的拉比和教父們,通常把第一節解釋,為:原本完美的創造是由無造出來的,其後的墮落或崩潰成了第二、三節所形容的混沌。好像在這之後,上帝得從頭來過,所以我們所讀的,實際上是第二次的創造,不過這完全是人們的推理,不只假設了有一個第一次的創造,也假設了有一個第一次的墮落,然而這些在聖經中卻沒有任何的提示。
混沌在創世記,它所代表是沒有順序的狀態,但在之後的經文當中它漸漸被衍生意義,像是地獄、深淵魔鬼居住的地方、…等。不過又是改其他名詞去形容那種狀態,所以混沌這一詞在聖經創世記中,我覺得並無好壞之分,它就是所以東西的集合體,又如何分辨好壞呢?

※附錄
最後附上我在找資料時,無意間看到的一個理論「混沌理論」,我覺得可以當補充資料。
近代物理與新認識論
1992, 3, 26 吳文成
混沌 ──不測風雲的背後
  混沌理論,是近二十年才興起的科學革命,它與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同被列為二十世紀的最偉大發現和科學傳世之作。量子力學質疑微觀世界的物理因果律,而混沌理論則緊接著否定了包括巨觀世界拉普拉斯﹙Laplace﹚式的決定型因果律。

  長久以來,世界各地的物理學家都在探求自然的秩序,但對無秩序如大氣、騷動的海洋、野生動物數目的突兀增減及心臟跳動和腦部的變化,卻都顯得相當的無知。但是在七O年代,美國與歐洲有少數科學家開始穿越混亂去打開一條出路。包括物學家、物理學家及化學家等等,所有的人都在找尋各種俯拾皆是的混沌現象──裊繞上昇的香菸煙束爆裂成狂亂的煙渦、風中來回擺動的旗幟、水龍頭由穩定的滴漏變成零亂、複雜不定的天氣變化與大崩盤的全球股市──的規則與一些簡單模式中所隱藏令人驚訝的複雜行為。

  十年之後,混沌已經變成一項代表重塑科學體系的狂飆運動,四處充斥為著混沌理論而舉行的會議和印行的期刊。它跨越了不同科學學門的界線,因為它是各種系統的宏觀共相,它將天南地北各學門的思想家聚集一堂。年輕的科學家相信他們正面臨物理學改朝換代的序幕。他們覺得物理學這行已經被高能粒子和量子力學這些華麗而抽象的名詞主宰得夠久,直到混沌革命──可以連接微觀和宏觀上百萬物體集體行為之間的深深鴻溝的新起科學──開始時,頂尖物理學家才發現自己心安理得地回歸到屬於人類尺度的某些現象。

  混沌理論的近代研究,逐漸領悟到自己正抗拒科學走向化約主義的趨勢。相當簡單的數學方程式可以形容像天氣或瀑布一樣粗暴難料的系統,只要在開頭輸入小差異,很快就會造成南轅北轍的結果,這個現象被稱為「對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例如蝴蝶效應──今天北京一隻蝴蝶展翅翩翩對空氣造成擾動,可能導致下個月紐約的大風暴──使得科學家始終無法模擬天氣這個複雜系統,更不用說去精確地預測天氣。

  許多學科中,都背負著牛頓式決定論的擔子。就像一位理論學家這麼教他的學生:「西方科學的基本理念就是如此:如果你正計算地球檯面上的一顆撞球,你就不必去理會另一座銀河系統其星球上樹葉的掉落。很輕微的影響可以忽略,任意小的干擾,並不會膨脹到任意大的後果。」又說:「通常無解的非線性系統應被排除在科學研究之外。」但混沌理論根本駁斥這二種說法。

  非線性因素──意指玩遊戲的過程倒過來改變遊戲的規則──支配著絕大多數物理現象。一方面,物理學家不該因著它難以計算而逃避它,在另一方面,它不容許我們忽略任何變因,無論來自於遙遠的震動或是實驗者本身──這點告訴我們,觀察者始終無法與觀察對象作分離或各別考慮,儘管「我們所有的努力,就是要使自己置身例外」。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放棄對事件發展的決定論式之天真預測。混沌理論亦難自外於非決定論的趨勢,粉碎了唯物論者的夢想:欲以簡潔、化約的方程式來描述自然界。

  混沌創造了使用電腦來處理特殊圖形,在複雜表相下捕捉奇幻與細膩結構圖案的特殊技巧。同時,科學家在混沌裡發掘出「自然幾何學」之美。德國物理學家艾連柏格,有感而發:

  「為什麼一株被風暴拉扯的枯樹,浮現於冬日黃昏的剪影,會帶來絕美的感受?而建築師千辛萬苦,設計出多重功能的大學校舍卻讓人無動於衷?雖然有些猜測成分,但是我認為答案可以從動力系統的嶄新觀點尋找。我們對美的感覺來自於自然界一亂一序,疏落有致的安排,比如雲朵、樹林、山嶺或雪花。所有這些形狀都是經由動力過程誕生的物理實體,這種參揉亂和序的組合最尋常不過。」

  「這些線條反覆交織成金碧輝煌,在地面所形成的循環,帶來了旋風、大風暴與雷電。」

  實驗家李奧.卡達諾夫感動地說:

  「這種感受無可言喻,必定是科學家所能嚐到最甜美的滋味──當他終於意識到,發諸內心者與形諸自然界者合而為一,並且百試不爽,那種驚喜莫名的感覺!誰能料及,心智幽玄的密室,竟能反映了風和日麗的大自然景象,這是何等的震撼!何等何等的喜悅!」

  大自然的微笑是科學家心靈深處始終的支持,這份與自然結合的一體感構成了他們最深邃的情感,誰說科學家沒有感動,誰說科學家是造成世界文明非人性化的罪魁禍首。即使是物理也是一門充滿感情的學科,它包含著物理學家的執著,物理學家的奔走,也包含著科學家所有對自然宇宙的渴求,正如神學家期盼上帝的眷顧那般的深刻!當人們失去情感,自然也不會再向人們招手。

  某研究混沌的學者,撰寫有關蝴蝶效應的論文時,說道:「其實每個人都是那隻有著魔力翅膀的蝴蝶,因為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可能使世界變得不一樣。這告訴了我們世界的真相:這個世界不能失去你,也不能失去他,對於這個世界我們無法置身事外,也無法孤立局部的現象……如果上帝真的有骰子,祂會讓我們自己擲的,」他意猶未盡的繼續說「也許我們該相信魔法……這正是為什麼古代人在自然界裡有天賦異稟,而現代人始終只能依賴技術與機械的緣故」雖然他扯離了物理的範疇,卻相當由衷地把現代人的處境表達出來。

  由於科學家必須模擬混沌現象,於是帶動電腦實驗的趨勢與極精密儀器的設計,這導致「複雜性科學」的興起,此打破了各學科的界線門檻,結合有物理、化學、數學、社會學、生物與太空技術、電腦工業。目前科學雖然在表面上是分工的,但事實上它們是相連的。可以這麼說,「複雜性科學」本身正醞釀一股反對舊時化約主義的聲浪,這才使我們真正認識世界的本貌。

  零亂往往是假相,混沌之中隱藏著更深層次的規則﹙吸引子、自我組織、自我重複與尺度無關性……﹚。這種正在蓬勃發展的理論,給全世界帶來巨大的衝擊,絕不亞於相對論與量子力學。一流期刊上所刊載有關一粒球在桌上跳躍的奇異動力,亦和量子力學的文章平起平坐。﹙註十﹚

  註十:以上混沌部分參考<混沌>全書,天下文化出版。


原載於: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sinner66/think/part_1/epistemology/page1.htm
首頁: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sinner66/
作者 E-Mail:Sinner@mail.iem.NCTU.edu.tw


參考書目:
1. 盧俊義著, 創世記(上), (台北:信福出版社),2006 。
2. 韓承良著, 創世記釋義, (香港:思高聖經學會),1983.
3. 紀博遜著, 創世記注釋 上冊, (香港:基督教文藝), 1988.
4. 羅倫斯.端納著, 創世記文學詮釋 ,(香港:天道書樓), 2003.
標籤:
瀏覽次數:127    人氣指數:4307    累積鼓勵:20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這幾天專心於報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另一份報告內容
 
住戶回應
 
時間:2007-06-03 23:02
他, 37歲,台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7-06-03 23:03]:

不過還好~修改過老師有收

 
時間:2007-05-28 16:55
他, 39歲,新北市,學生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7-05-28 17:00]:

恩阿~"~
所以這也是難處

 
時間:2007-05-28 10:44
她, 36歲,桃園市,學生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7-05-28 12:26]:

我覺得...我們要
受過紮實的訓練與得到充實的資訊
才可以深入淺出
而報告就是在讓我們做更透徹的研究
也讓我學到獲得資訊的方式
我可以簡單的說
我這份報告是"沒用的東西"
但我從中得到簡顯易懂的結論是

"混沌"之中必沒有好與壞
因為她是所有事物未分化的樣子
為何所有宗教要從"渾沌"開始
因為要證明他們所從崇拜的
是全知全能
能從"abyss"中創造秩序

 
時間:2007-05-28 10:43
她, 36歲,桃園市,學生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7-05-28 12:18]:

謝謝您的看重QQ

 
時間:2007-05-27 00:17
他, 40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7-05-27 04:31]:

我可以讓你無言的地方還多著咧= =

 
時間:2007-05-26 20:43
她, 37歲,新北市,學生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7-05-27 04:30]:

這是專題研究~謝謝...
我覺得還不夠深入說...

 
時間:2007-05-26 17:05
她, 42歲,台中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作者回覆說[2007-05-27 04:30]:

不好意思...這就是我們的報告...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