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微波爐很安全 轉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論文代寫 轉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也談死刑
作者: 捷客 日期: 2015.06.13  天氣:  心情:
多年前 我曾與校內同仁合開過生死教育的通識課程 內容包括 墮胎 安樂死 死刑等 教學方式以閱讀與討論正反兩面的相關經典論述為主 可惜學生對於課後閱讀與課堂上討論的教學方式興趣不高 成果不如理想

不僅生死相關議題如此 其他任何社會議題也類似 我們的教育制度造就出只會填寫標準答案的學生 當爭議性的議題出現時 社會大眾就陷入個人傳統觀念 利益與意識型態的爭論中 個人堅持自己的主見 從來無法從異中取同 取得共識 也沒有興趣理解與學習對方的論述

最近死刑存廢又成為新聞焦點 贊成廢死者多為法律從業人員與號稱關懷人權的團體與政客 反對廢死者多為一般社會大眾 大家自說自話 卻沒有溝通的管道 贊成廢死者空談人權 但從未認真的說明廢死的立場 換句話說廢死者有點將廢死昇華至宗教層次 蔡英文甚至宣稱是普世價值

其實刑罰的存廢只是選擇題而非是非題 把任何事都當作是非題是錯誤的做法 就如核能 燃煤發電一樣

從正義原則而論,贊成死刑者認為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死刑不僅能還給受害者公道,且能讓殺人者付出相應的代價,合乎公平正義原則。
廢除死刑者認為文明社會應該尊重生命,保障人權。一個文明政府與社會沒有權力剝奪人民的生存權利。

死刑廢除與否 社會上應該廣泛地討論死刑或廢死的必要性與其意義 換句話說也就是贊成廢死的學者律師或所謂人權團體 應該與社會大眾溝通 對話
而不是陷入情緒性的對抗

台灣思維模式 死刑,也情緒化了
2015-06-13 01:53:06 聯合報 余豈/大學教師(嘉義市)

上周法務部批准槍斃六名死囚,引起國際關注;但媒體鮮少思維脈絡清晰的論述廢死議題,反而因個案充斥情緒性語言。
用中外兩個文化例子看:七月份,國家交響樂團將與歐洲合作貝多芬歌劇《費黛里歐》。這齣歌劇講的是,從死牢營救人犯故事,自十九世紀初首演,向來冷門,一個緣故就因素材處理當時不流行的左傾議題,貝多芬逝世後,歐洲淪入右翼梅特涅黨羽手中,大眾寧可看《卡門》,那種下層社會裡山賊淫婦奸情最後互相砍殺全死光的故事。

但隨著文明演進到廿一世紀,《費黛里歐》和頌讚博愛而成為歐盟國歌的《合唱交響曲》一樣,逐漸被視為思想登峰造極之作。

侯孝賢《聶隱娘》在影展拿了第三名,得到總統頒贈勳章。聶隱娘者也,一名唐朝職業女刺客,雖然是虛構人物,真實歷史或傳奇故事中,唐朝刺客殺人稀鬆平常,幾名宰相遭刺客暗殺,連頭顱都割走,這類事若發生在當今台灣,民眾將如何反應?
吳宇森電影《劍雨》,也講殺手故事,女殺手陰錯陽差和她殺掉人的兒子結為夫妻,故事最後,放下仇恨者才有圓滿結局。唐朝故事的《聶隱娘》有多少中國資金或台灣味,無甚緊要,我則好奇侯孝賢會用什麼手法在《聶隱娘》傳遞什麼價值觀。
文明的差異與縫隙,得由時間填滿。台灣人學歷高,然因學歷貶值與教育「職訓化」交互作用,已和歐美校園的理想主義有很大落差。面對死刑議題,這次槍斃死囚看不出解決了問題,反而打亂台灣的人權劇本。

很少台灣人會從頭到尾好好聽一次《費黛里歐》,侯導也自嘆《聶隱娘》票房可能很難對台灣觀眾口味。我們想質疑何為「世界潮流」,根本像台灣首都或最高峰在哪一樣,是貓哭耗子之外再畫蛇添足。問問在大學執教者,多會說,學生們搞笑吵鬧一流,至於引領「世界潮流」?省省吧!
生命的大痛觀照整個人類文明,生命真相一直是西方文化的主題,直接通到最高層次的文化深處,這非但是我們覺得西方文明思維(一如孫逸仙倡導「世界大同」)太理想化,亦是當前台灣不足之處。
標籤:
瀏覽次數:176    人氣指數:2176    累積鼓勵:10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微波爐很安全 轉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論文代寫 轉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