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周二 (11 日) 報導,蘋果 (Apple)(AAPL-US) 代工大廠鴻海 (2317-TW) 欲在中國積極拓展機器人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力生產的計畫,正遭遇阻礙。因技術成本昂貴,且變化快速。
鴻海是蘋果及數家消費電子企業代工廠,在中國雇用員工數多達 150 萬人。自動化生產對鴻海而言將是一大變革,一方面有助提高效率,另方面也有利紓解公司近年來屢傳的員工自殺及抗爭事件壓力。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去年曾表示,希望今年底前在中國工廠佈設 30 萬台機器人手臂,並於後 (2014) 年拓至 100 萬台。但他今年 6 月已將機器人拓展時程延後,僅希望在 5-10 年內能啟用首座全自動工廠,而在接下來「1-2 年」以自動化取代「單調的重複性工作」。
一些鴻海主管對《華爾街日報》透露,目前在部分大陸工廠安裝的機器人手臂只能從事簡單的重複性工作,例如移動零件;像拋光 iPhone 金屬外殼這類許多較複雜的工作,還是需要靠人力注意。
一名鴻海主管直言,郭董的 100 萬台機器人手臂目標像「吊在驢子眼前的紅蘿蔔」,而鴻海「一直在追趕技術」。
Sanford Bernstein 分析師 Alberto Moel 指出,鴻海如要拓展機器人生產,每年資本支出將由 21 億美元暴增至 100 億美元以上,依據機器人本身價格及生產自動化程度而異。他估計鴻海一般每年資本支出僅不到 30 億美元,去年則因在內地拓廠而較高。
鴻海獲利率受中國薪資高漲衝擊,自 2010 年第二季以來持續下降,但上季已由去年同期的 2.2% 躍升至 3.4%,分析師指因鴻海調高收費價格。
鴻海發言人胡國輝補充,將機器人自動化生產套用在許多消費電子產品製造過程,效率並不佳,因為產品的生產周期短暫。「當你熟悉或穩定 (機器人製造) 程序時,產品 (的製造周期) 已結束;之後又有另個產品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