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93420
 沐林杉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喝小酒 腸胃鬧革命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1女擁2夫 嘿咻排班表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常吃藥,會不會傷腎?
作者: 沐林杉 日期: 2011.12.08  天氣:  心情:
常吃藥,會不會傷腎?

雖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慢性腎絲球炎等,
皆是傷腎最重要的危險因子,但藥物所造成的腎傷害,絕不能忽視。

張奶奶年紀愈來愈大,有時候膝蓋會不舒服,貼心的媳婦開始幫她補充葡萄糖胺,
而這一天張奶奶興沖沖的拿著一個瓶罐給媳婦看,用極度誇張的語氣說:
「這藥劑是隔壁王奶奶推薦的,很多人因為膝關節退化就去買貴貴的補品,她們很聰明,
現在都是吃這罐電台推薦的藥劑來補骨質。」媳婦看了看包裝說:
「這樣好嗎?來路不明的藥不太好吧?」張奶奶急忙把罐子搶過來說:
「沒關係啦,就算有病吃藥、沒病也可以補身體啊!」

這樣的例子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真實發生在生活中的個案,
藥物濫用始終是老人家罹患腎臟病的隱憂。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主治醫師黃尚志表示,
台灣人愛吃藥、愛進補、迷信偏方等習性,所造成的尿毒症不在少數,一般民眾到醫院看病,
總覺得要打點滴或拿到藥才算「有看到」,其實有些來路不明的藥物,
摻雜重金屬或止痛劑等非常傷腎,亂上藥房買成藥解決病痛,
有時候非得等到腎臟出了問題,才願意面對現實的就醫,這時候往往只能走上長期洗腎一途了。

根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的資料顯示,台灣末期腎臟病的盛行率和發生率,高居全球第一。
而且比末期腎臟病早的「慢性腎臟病盛行率」,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的調查亦高達9.8%。
雖然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慢性腎絲球炎等,皆是最重要的危險因子,
但藥物所造成的腎傷害,絕不能忽視。臨床上就有民眾亂服用藥物、偏方,增加腎臟負擔,
當出現腎臟病變時,又嘗試偏方,不循正規醫療管道,更易使病情惡化導致尿毒症,
顯示國內的腎臟病衛教宣導,還是有努力的空間。

3大類傷腎藥物


●含馬兜鈴酸中藥材

10年前在比利時傳出許多婦女服用含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的減肥藥品,
產生腎衰竭後,醫界才證實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會導致癌症和腎病變,
之後相當迅速的讓法國、英國、加拿大、美國等11個國家,
明文禁止進口販賣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中藥材。所幸台灣在2003年11月4日,
衛生署也已禁止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5種中藥材及其相關製劑,
這幾年來已不再出現典型的馬兜鈴酸腎病變病例。

但腎臟醫界相當注意是否有新的病患,
因為這代表仍存有非法管道或另有他種未知的腎毒性藥物,
不論對政府或醫藥界,都是一個值得重視與密切觀察的議題。

●止痛藥及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

長期服用止痛藥及很多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劑,也會影響腎功能,
尤其是對一些腎臟疾病或腎功能已受損的患者。罹患關節炎、痛風、長年腰痠背痛、頭痛的民眾,
使用這類藥物非常常見,特別是關節炎的發炎,像是痛風患者。黃尚志進一步說明,
由於國人飲食習慣改變,痛風年齡層逐漸下降,像最近天氣冷大家愛吃火鍋,
一頓下來又是海鮮、內臟,又加上喝湯、喝酒後,痛風特別容易發作,
為治療疼痛開立的非類固醇止痛藥中,常見的副作用除了傷胃之外,還會影響腎功能。

在一些情況下,如已經存有腎功能障礙或脫水狀態,再服用非類固醇止痛藥,
可能造成急性腎衰竭,或更加影響腎絲球功能,或長期造成腎間質炎等,
所以,通常會經由醫師判斷後,有腎臟病的患者會盡量避免。

●感冒糖漿

坊間常有廣告打出感冒糖漿一箱箱搬,或止痛劑無節制地使用,
服用超量除會造成急性傷肝、傷腎、傷胃腸外,長期服用也會造成慢性腎臟間質性腎炎,
甚至長出泌尿道惡性腫瘤,千萬不可不慎。

藥物、保健食品,皆需醫師評估

藥物就像刀的兩面刃,用得好可以治病,使用不慎時,就可能造成傷害。
所以,在醫療處置中,常會面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抉擇,藥物適度且慎重的使用,
是必要也是必須的,不必因為過度擔心藥物造成腎臟負擔,而因噎廢食不敢用藥。
醫師建議慢性病患者,用藥應經過專業醫師評估,醫師方面也必須在用藥的同時,
追蹤患者腎功能,雙方配合同時關注的話,就不必擔心用藥傷腎的問題。

另外,問診時總是會有患者,拿著電台推薦或親友傳銷的藥品或是保健食品來諮詢,
黃尚志說,保健食品也有可能含有傷腎成分,但更多的是誇大效果,
利用民眾認為便宜沒好貨的心理,這類保健食品價格常都開到天價,造成民眾以為買到特效藥。
因此,顧腎的第一步,還是小心用藥別亂吃,保健食品也最好經過專業諮詢,
重點是要持續關注自己所吃下肚子的東西,是真的藥品,還是營養品。

定期健檢,掌握腎指數

黃尚志不斷強調,捍衛腎臟並非只有從腎臟科的檢查做起,
應該是各醫療照護從事者與各科一起來,因為由於其他病變引起的腎衰竭不容忽視,
且早期的腎臟病患者並不在腎臟科,而是普遍存在於各個科別中,
但是只要透過簡單健康檢查數據,就可以得知腎功能的狀況,
比方說蛋白尿數值就是慢性腎臟病的重要指標,也是許多腎病患者被發現進而追蹤的第一個指標。
另外,血糖和血壓控制也絕不能疏忽,殊不知一些三高患者血糖、血壓沒控制好,
造成心臟、眼睛、腎臟等受到影響,而以上這些警訊,
都可藉由定期健康檢查,透過驗血、驗尿的數值來比對。

同時,若原本就是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
亦或是有腎臟病家族史、長期服用藥物的人,都是尿毒症高危險群,
針對腎臟功能的檢查就應該更密集,至少每3~6個月檢查1次,以確保自身健康。

一旦確定發現自己的血壓、血糖或血脂過高的人,並非一定就會造成腎衰竭洗腎,
只要好好遵從醫囑、調整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必要時按時吃藥,
就算不一定會恢復到以往的腎臟功能,至少不會往慢性腎臟病的方向演變。
在臨床上的確有原本是第三期的患者,10年後仍舊維持在第三期,
甚至回復到第二期的患者也是有的,這就是黃尚志強調從患者自覺做起的意思。

面對洗腎威脅,不可不慎

知道問題在哪裡,進而解決問題,是大家都知道的步驟,但是面對國人腎臟病危機,
卻有著一定的難度,因為推估全台約有180萬人罹患慢性腎病,但是卻不自知,
這些人都是洗腎的高危險群。初期的慢性腎臟疾病可能不會有非常明顯的症狀產生,
但是如果腎臟功能持續下降,患者就會因為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及液體,
而產生血壓上升、水腫、貧血、倦怠等症狀。

血壓突然上升和下肢出現水腫,都是腎臟病常見的症狀之一,再者有人會出現貧血,
這時候常常伴隨的疲倦感,也會揮之不去,
再嚴重的話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不過,醫師也指出,
並非腰痛就是腎臟出了問題,當然還是必須透過醫師問診,確實做身體檢查之後才能得知。

洗腎的警訊

需不需洗腎,目前最精準的方式,臨床上還是以腎絲球的過濾功能指數當作重要指標,
將腎病變由輕至重分為5級,由於腎臟機能通常低於30%,
才會開始出現明顯症狀或其他檢驗數據異常。所以,若無檢查掌握血壓、血糖狀況,
光靠身體出現症狀判斷,通常腎功能已惡化到相當程度。
若是已經進入第5期(腎絲球濾過率低於每分鐘15毫升)統稱為「末期腎衰竭」,
就隨時都要有進入長期透析,也就是洗腎的心理準備。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45期】
標籤:
瀏覽次數:72    人氣指數:272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喝小酒 腸胃鬧革命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1女擁2夫 嘿咻排班表
 
住戶回應
 
時間:2011-12-10 00:21
她, 99歲,苗栗縣,娛樂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