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活化休耕地政策後天上路,但休耕大戶「合法」坐領高額補貼的問題要如何解決?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表示,農委會紅蘿蔔、棍子都會給,一方面鼓勵休耕農地主至少復耕一期;另一方面也研議休耕大戶若持續不復耕、不出租,不排除祭出罰則。
目前全台有高達廿萬公頃、高達五分之一農地長期休耕,其中更不乏休耕大戶,光是五年來已領走政府千萬元休耕補助。農委會進一步調查發現,領取休耕補助的農地主,近六成不是農民,推估每年約有卅億休耕補助「肥」了非農民,陳保基說,這不符土地正義。
農委會官員指出,擁有大面積農地卻不事生產,且連續五年休耕,恐怕不是真農民,而是「假休耕、真養地」。陳保基表示,由於休耕補助是對地補貼的產業政策,農委會很難在休耕補助裡設排富門檻,或排除非農民不得領休耕補助;但活化休耕地政策起跑後,針對仍然不復耕、不出租的休耕大戶,農委會將研議祭出罰則,若影響毗鄰農業生產或病蟲鼠害孳生,一定開罰。
陳保基指出,目前農委會已鎖定全台五萬公頃、逾十六萬戶的連續休耕地地主,寄出信件、說帖通知,並由地方鄉鎮公所及農會「地毯式拜訪」道德勸說,鼓勵這當中的休耕大戶把農地出租活化。農委會也將鎖定全台「百大休耕地」,由鄉鎮農會針對這些休耕大戶主動找上門,提供復耕協助及出租媒合服務,讓休耕大戶了解「活化休耕地,農委會是玩真的」。
至於學者建議休耕補助設「排富」門檻,陳保基說,休耕大戶坐領高額休耕補助,雖然「合法,但不合理」;活化休耕上路後,明年起有兩年緩衝期,農委會一定會「全員總動員」,鼓勵休耕地復耕或出租。農委會也會研議,循序漸進推動農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