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歲張小姐是科技公司業務主管,長期工作壓力大,陸續出現間歇性頭痛、記憶力減退症狀,還被家人發現獨自坐在公園,忘記怎麼回家,診斷罹患假性失智症。
6旬林先生原本開朗健康,自從2年前答應替兒子帶內孫,後來又勉強自己帶外孫後,壓力上身,常忘東忘西,反覆問相同的問題,經常重複購買同一種物品,東西也忘了擺哪裡,常懷疑被家人偷走,引發爭執,確診為假性失智症。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假性失智症屬於憂鬱症的一種類型,與智力退化或腦功能損傷的失智症不同,近來門診中因「假性失智症」前來就醫的患者約增加1成,其中以女性上班族居多,年齡層好發在30歲至55歲左右。
楊聰財指出,過度要求完美、愛計較得失等個性的民眾,常因工作、生活上的挫折引發情緒障礙,容易罹患「假性失智症」,如果患者常抱怨心情鬱卒、睡不好、健忘、處理事情能力變差,且時間超過1個月沒有改善,可能得當心罹患假性失智症。
楊聰財表示,女性罹患假性失智症,可能導致月經不規則,甲狀腺、腎上腺素失調,男性除了甲狀腺、腎上腺素失調外,還會影響性功能,若未能及早發現治療,極有可能是失智症的高危險群。
楊聰財強調,假性失智症患者為改善病情,常擅自購買號稱能增加記憶力的藥物,卻可能出現藥物交叉作用的反應。
另外,假性失智症也可能與失智症同時並存,由於兩者的治療方式大不相同,楊聰財建議,患者應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找出病因才能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