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77253
 深情男子海角七號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中秋夜東北風挾帶水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花蓮打卡新熱點 瑞穗鄉間宛如歐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名家觀點》美國因素 影響台灣
作者: 深情男子海角七號 日期: 2017.10.01  天氣:  心情:
《名家觀點》美國因素 影響台灣人身分認同








世界日報
2017年9月28日 下午 06:00

















台灣人的國族身分認同問題,長期以來備受關注。圍繞這一問題的民調數據,左右島內選舉,也影響兩岸關係。總的趨勢很明顯,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越來越高,將自己當作「中國人」的人數越來越少。尤其年輕人中,有很高比例只將自己視為「台灣人」。

到底是「天然獨」,還是「人造獨」?到底與民進黨執政有關,還是與國民黨執政有關?到底是大陸打壓的結果,還是島內政治的必然?兩岸學界有很多爭論,各自都有民調數據作支持。

例如,今年多家機構公布民調數據後,有學者發現一個怪現象:從歷史數據曲線上看,與人們刻板印象恰恰相反,台灣人認同的人口比率,反倒是在獨派的民進黨執政期間連續大幅度下降,而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大幅上升。去年,與蔡英文支持率屢創新低相伴,台灣人認同也大幅度下降8.8%,而台灣人中國人雙重認同反倒上升了4.5%,這很令人吃驚。

流行的解釋,是台灣民眾對民進黨當局的施政不滿意,作為台灣人的光榮感受挫。可以認為這個解釋基本合理,畢竟國族身分認同不過是個政治遊戲,不能當飯吃,民眾最關心的還是經濟民生問題。

但如果認為僅與執政當局的政績有關,也有失偏頗。從長期趨勢看,台灣人認同仍連續上升,只是近三年出現連續下降,下降部分主要轉向台灣人中國人雙重認同,中國人認同的比例並未顯著增加。這些結果,與島內政黨輪替的周期並不完全相關,也不像是大陸對台政策的直接影響。

顯然,美國因素是一個隱性變量。美國在兩岸關係中始終是一個重大因素,沒有這個因素,今天的台灣不會是這樣,大陸的對台政策也不會是這樣。除了國力和軍力因素,美國在兩岸關係中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深層因素,就是西方自由主義意識形態帶來的影響。

台灣民主化,是按照西方自由主義所指引的方向進行,其過程內在設定了一種好與壞、先進與落後、光明與黑暗的二元化對立——美國是好的,中國是壞的;西方文明是好的,東方文明是壞的;自由民主是好的,儒家傳統是壞的…。

這個二元對立被認為是天經地義,不容置疑。尤其對青年學生來說,根本還沒有讀懂何為中國、何為東方文明、何為儒家傳統之前,就已從美國對外輸出的大眾文化中完全接受二元對立,形成了頑固不化的思維定式。可以說,只要這個思維定式不改變,「去中國化」思潮就不會改變,中國人認同的比例也肯定不會增加。

從歷史數據看,台灣人的國族身分認同發生巨大逆轉,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愈演愈烈,最高時台灣人認同的比例超過六成。這個形勢一方面當然與島內政治格局變化,和兩岸關係變化同步,另一方面,其實也與世界範圍的「新自由主義革命」同步。歷史見證,最近40年裡,在「新自由主義革命」大潮衝擊下,世界很多國家都出現類似的去本土、親西方的民意變化。

放在這個大形勢中考察,台灣人認同的民調數據曲線變化,就有另一個角度的解釋:前30幾年一路上漲,是兩岸形勢與全球形勢兩個運動共振疊加的結果,而自2014年後的連續下滑,其中明顯包含了西方自由主義加速退潮的影響因素。

由於西方自由主義突出個人、淡化國家,突出權利、淡化義務,突出自由、淡化責任,所以美國的衰落、西方自由主義退潮,對各國民眾來說,不僅意味著國際格局的重大變化,同時還意味國家意識回歸,國民義務和責任意識的回歸。

從民調數據看,台灣人中國人雙重認同比例,已出現連續三年上升。這足以表明,自由主義所提供的光榮感,正開始讓位於國家主義提供的光榮感。無論如何,中國已是世界大國,是全球政治中舉足輕重的一極,與此同時,美國的相對衰落已成定局。對台灣民眾來說,這個重大現實本身,就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作者為在香港的中國力研究中副主任)
標籤:
瀏覽次數:42    人氣指數:4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中秋夜東北風挾帶水氣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花蓮打卡新熱點 瑞穗鄉間宛如歐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