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87845
 吉米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稻盛和夫日本經營之神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你的脾氣好不好?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老年化 社會問題
作者: 吉米 日期: 2015.11.26  天氣:  心情:
老後社會問題:高齡駕駛人的危機

風傳媒 張維中專欄 2015年11月19日

日本進入高齡化社會,台灣也緊跟在後。人口高齡化以後,生活環境將會有不少改變,許多過去未曾設想的問題都逐漸浮現。例如,日本近來發生高齡駕駛人的交通事故,其中不少都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如果取得執照有年齡的下限,那麼開車該不該有年齡的上限?

過去日本發生的高齡者交通事故,多半是因為路人年長,行動緩慢或反應不及,遇上粗心的駕駛人而導致車禍。不過,近年來這情況有些改變。許多車禍的發生,發現肇事者都是高齡的駕駛人。

日本因交通事故而身亡的案例逐年減少,但因高齡駕駛人而導致的事故卻急遽攀升。根據日本警方統計,2014年全國交通事故死者是4113人,達到連續十四年來持續減少。可是,這其中卻有2193名死者,將近53.3%都是超過65歲以上的駕駛人,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數據。其中,最令人擔憂的是不少事故,起因都是因為高齡駕駛已經患有了失智症。

失智症駕駛導致事故

日本警方表示2014年一整年,發生了224件駕駛把車開到國道上逆向行駛的案件。其中有27件,將近12.1%的比例,是駕駛人罹患失智症。

宮崎市中心日前發生了小客車忽然在街上暴走的事件,造成七人死傷。事後調查發現73歲的駕駛原來早在數年前,就開始接受失智症的治療。同樣也是發生在宮崎,一名75歲的男性駕駛小貨車撞上三名小學生逃逸,造成一名男童昏迷不醒。肇事者在被捕到案時,家人對警方表示,早就知道他有痴呆症了,勸過他不要再開車,但肇事者不聽勸,沒想到就出事了。

東京也有類似事故。年初,一名83歲的高齡駕駛人,在東京板橋區的首都高速道路上逆向行駛,結果與對向卡車對撞,不幸身亡。事後發現83 歲駕駛人也有失智症。

山形縣光是在11月的兩天內,就發生三起高齡駕駛人的死亡車禍。縣政府因此發布「高齡者交通死亡事故警報」提醒民眾和警方特別留意。這些駕駛有些人已知道自己患有失智症,但在持續用藥中,可能輕忽病況可能忽然嚴重的危險性。至於另一些駕駛則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經患上失智症,這才是令人擔心的隱憂。


25年問題:法律難以強行限制的困境

高齡駕駛不等同於就會肇事。但,不可否認兩者的關係愈來愈微妙。全世界少有限制開車年齡上限的國家,若任意限制開車年齡上限,或者有任何疾病就不得開車,必會引起眾多抗議。

從前日本的道路交通法規定,75歲以上的高齡者每三年更換駕照時,必須檢查是否患有失智症。但法律的漏洞是,如果在過去一整年,並沒有因為失智症而違反交通規則時,可以不必持有醫師診斷也能更新駕照。今年六月終於決定修法,規定日後駕照更新時,無論有沒有違反交通規則紀錄,都必須附上醫師診斷書。一旦判定有失智症的可能時,可能就會吊銷執照。然而,問題仍在於強制審查對象的年齡維持在75歲以上。事實上,不到75歲就發生失智症的人也不在少數。

日本除了大都會有便捷的地鐵和電車以外,大部份的鄉間居民,主要都以自用車代步。這些地方,從今以後高齡駕駛人只會有增無減,要設下駕車年齡上限肯定引發民怨。如何以優惠的老人計程車或公車取代自駕的習慣,是地方政府正在苦思的事。

日本社會有一名詞為「25年問題」,說的是到了2025年,日本就會有將近2200多萬人超過75歲。人口老化的社會將觸發許多問題,高齡駕駛人顯然正是其中一個無法避免也亟待解套的難題。

老年癡呆藏在「糊塗」背後 畫鐘法可快速發現

李女士最近發現母親有些反常,原本一個開朗外向的人變得沉默寡言,容易忘事。約好週末中午回家就給她做最拿手的紅燒魚,母親不僅把這事兒忘得一乾二淨,進廚房轉了幾圈竟不知從何下手,反而問她這菜到底怎麼做?李女士覺得不對勁,急忙帶著母親到神經內科檢查,最終醫生確診李女士的母親患上了阿茲海默病,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老年癡呆。

  很多人認為,人老了就糊塗了是正常現象,然而「糊塗」很有可能是老年癡呆發來的預警信號。老年癡呆患者的主要表現是記憶力不好,其患病危險因素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如果老年人有了「糊塗」的症狀,比如剛說過的話、剛做過的事很快就忘掉,在家裡經常到處找東西,說話前言不搭後語,日常生活工具變得不會用,出門後找不到回家的路等等,這些信號顯示了老人記憶力、定向力、語言能力、判斷力、思維功能的減退,也就是認知功能發生了減退。



  「畫鐘法」準確率超 90%

  「畫鐘法」是一個簡單、快速發現早期老年癡呆的測試,準確率可以達到 90%以上。測試方法是請老人在紙上畫一個圓形的鐘錶,表盤上要有標明時間點的12個數字,鐘錶上要有時針和分針,指針指向出題者指定的時間。測試需要老人在10分鐘內獨立完成,身邊的人不能給予提示或提醒。

測試結束計分,國際上普遍採用 4分法計分,即:畫出閉鎖的圓形表盤,得 1分;表盤上 12個數字正確,得 1分;時針分針相交,得 1分;指針指向正確的時間,得 1分。最終得分在 3到 4分表明認知水平正常,0到2分則表明認知水平下降。

  「畫鐘法」看似簡單,卻考察了人的記憶力、理解力、空間結構和執行功能,這項測試在國內外被廣泛運用於,癡呆患者認知功能損害的篩查。如果老人無法完成這樣一個簡單的測試,建議家屬帶老人到醫院就診。同時,測試的結果不能代表臨床的疾病診斷,有些症狀比較輕的老年癡呆患者可能也能夠完成這項測試,但並不代表他的認知功能全部正常。所以在這裡提醒,更進一步的篩查需要患者到醫院門診,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以便確診。



  這些類型的癡呆可防可治

  癡呆包含很多種類,病因各不相同,像由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的癡呆,由於腦梗塞、腦出血等對腦血管造成損傷從而引發的血管性癡呆,或由糖尿病引起的癡呆,這些類型的癡呆是可防可治的。

 「畫鐘法」只能幫大家早發現癡呆症狀,要防癡呆,關鍵是要在生活中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控制危險因素,及時接受治療,這樣,認知障礙的症狀會穩定甚至好轉、恢復。

地中海沿岸的希臘、土耳其等國家的人阿茲海默病的患病率相對較低,與其「地中海飲食」有關。他們主食多為粗糧和豆類,每餐配有大量洋蔥、番茄、黃瓜以及綠葉蔬菜和水果,烹飪食物時多用橄欖油;同時,適當的體力運動、做些益智遊戲,也可加強腦部運動,對鍛煉邏輯思維能力、改善認知功能有一定效果;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學會減壓、改善睡眠、戒煙限酒,對於延緩癡呆也十分有利。
標籤:
瀏覽次數:114    人氣指數:1514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稻盛和夫日本經營之神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你的脾氣好不好?
 
住戶回應
 
時間:2015-11-26 08:28
她, 70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