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我所讀過的一些朝代史各部對照所知道的一些
中國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雖然在他們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還有天神和地祇的存在,但是卻以「人鬼」作為中心信仰。中元節,即是和人鬼有密切關係的節慶。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節又稱「鬼節」或「孟蘭盆會」。
根據五雜俎的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
一.中元節又是中原節從初漢時代就開始有這種集體祭祀活動
主要是祭祀安撫古代中原戰場冤死的孤魂野鬼,如倩女幽魂第一部所演情節....情節內有看到(蘭若寺)三個字
(註:蘭若兩字;見於唐代意思是私人設的寺廟. 那官方的寺廟距今約兩千年就有.漢明帝於洛陽設的白馬寺另派朝臣去西域求經另邀外史至朝廷譯經是中國第一座官設寺廟. 到了唐代風氣更開長安京畿附近很多寺廟多屬皇家除了接受供養還有寺院耕地放租出名的有法門寺)
舉例來說
秦代大將王翦將投降的趙軍活埋四十萬
項羽入咸陽前也將投降的秦軍活埋二十萬自動投降還被活埋你說冤不冤啊............
春秋戰國時代戰爭太多冤魂也不少
中土因這些種種怨氣 怪力亂神之說加上天災不斷始終不得安寧
所以定期集體祭祀以求安居樂業
台灣又沒發生這樣的大屠殺哪來那麼多冤魂 需要拜嗎
我們不如去拜拜城隍爺或地藏王;請他們善待冤魂倒是真的
二. 一則中元節的傳說則與紙錢有關。據說東漢(二五──二二○)的蔡倫發明造紙後,生意興隆,為他賺了不少錢。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羨慕。慧娘就要蔡莫也去和蔡倫學造紙。但是蔡莫的恒心不夠,工夫還沒到家就急急忙忙的自己開了家造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品質低劣,乏人問津,兩夫妻就對著一屋子的紙張發愁。
最後,慧娘想出了一條妙計,便附在蔡莫的耳邊,如此這般的教了一遍。
到了這天晚上,鄰居們忽然聽到蔡莫家傳出了嚎啕大哭的聲音。大家趕過來一問,才知道慧娘昨天晚上暴斃死了。次日清晨,蔡莫當著鄰居的面,在慧娘的棺前哭得死去活來。一邊哭訴,一邊燒紙。燒著燒著,忽然聽到棺材裡有響聲。過了一會兒,又聽到慧娘的聲音在裡面叫著:「開門,快開門,我回來了」。眾人都呆了,最後終於鼓起勇氣打開棺蓋。慧娘就跳了出來,告訴鄰居,她死後到了陰間,閻王讓她推磨受苦。因為蔡莫燒給她很多紙錢,所以小鬼們都爭著為她推磨。她又把錢交給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了。蔡莫故意的問:「我沒有給妳送錢啊?」慧娘就指著燃燒的火堆說:「那就是錢啊!陰間是以紙當錢的」。蔡莫一聽,馬上就去抱了兩大捆的紙來燒,說是讓陰間的爹娘少受點苦。鄰居見狀,發覺紙錢有這麼大的用處,於是個個都掏錢來買蔡莫造的紙。消息傳開後,不到幾天,蔡莫家的紙全都賣光了。
由於慧娘還陽的這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日,因此每逢這一天,人們都會給祖先焚香燒紙。這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注):蔡倫(觀記東漢卷二述其有才學,盡忠重慎..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功垂寰宇)是中國史上唯一才德顯耀的宦官
另一個宦官明代鄭和(明成祖朱棣因藉清君側篡位使原帝流亡所以才下西洋探訪其目的不單純 明朝政策是規定一片木板也別出海前頭漠視邦夷 )我又帶偏了 回歸正題
三佛經中的目連救母故事在唐代寺院的俗講變文中,有另一種較不同面貌。由於變文的創作是為了向廣大群眾宣講佛法,因此佛經中的故事,在變文裡就經過了一定程度的渲染。
目連變文中目連的俗家名字叫羅卜,寡母青提夫人生性吝嗇,又殺生。但是羅卜非常善良,平日行善佈施,敬重三寶。有一天,他要出門經商,便稟告母親,將家中錢財分為三分,一分自己帶走,一分供養母親,一分留在家中布施貧乏。不料自羅卜離家後,青提夫人日日宰雞殺鵝。一遇僧眾上門,便命家僮棒打出去,甚至放狗追咬。
由於她的惡行,死後被罰墜入阿鼻地獄,日夜受苦。羅卜在母親去世後,十分悲痛,心想唯有出家一途方能報答母親深恩,便拜如來世尊為師,法號大目連。數年之後,修得神通第一,身超羅漢。目連想知道父母死後托生何處,卻發覺母親身墮阿鼻地獄。他為了解救母親,便親自前往地獄,只見地獄景象:其中受罪之人,一日萬生萬死。或刀山劍樹,或鐵犁耕舌,或汁銅灌口,或吞熱鐵火丸。或抱銅柱,身體燋然爛壞。牛頭每日凌遲,獄卒終朝來拷。鑊湯煎煮,痛苦難當。
目連向如來佛求救後,方得拯救母親脫離地獄,投胎向王城為狗,再經過目連舖設四十九天道場後,他的母親才得以升天
四 梁武帝主每日持齋奉佛,忽夜間夢見一夥絳衣神人,請梁主去遊冥府。
遊到一個大寶殿內,見個金冠法服神人,相陪遊覽。每到一殿,各有主事者都來相見。有等善人,安樂從容,優遊自在,仙境天堂,並無掛礙;有等惡人,受罪如刀山血海,拔舌油鍋,蛇傷虎咬,諸般罪孽。又見一夥藍縷貧人,蓬頭跣足,瘡毒遍體,種種苦惱,一齊朝著梁主哀告:“乞陛下慈悲超救!
梁主見說,回曰:“善哉,善哉!待朕回朝,即超度汝等。”請罪人皆哀謝。
次日朝罷,與眾僧議設盂蘭盆大齋,又造梁皇寶懺。說這盂蘭盆大齋者,猶中國言普食也,蓋為無主餓鬼而設也。梁皇懺者,梁主所造,專為郗後懺悔惡業,兼為眾生解釋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