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802992
 Joanna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手紙;分手信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談古論今 用"心眼"看世足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獨奏者"不獨行
作者: Joanna 日期: 2010.07.07  天氣:  心情:
       白人. 黑人;"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流浪漢;貝多芬或布拉姆斯的樂章.罪犯.髒亂與臭味;遊民巷.茱莉亞音樂學院.......種種充滿對比與衝突的名詞,它們有沒有交集?或是激盪出各種火花串起e感人的故事呢?
          史提夫 羅培茲是洛杉磯時報的專欄作家,每天的工作就是寫作,上街尋找專欄的話題人物,然後放線 收網.有一天路過遊民巷,發現穿著邋遢,拉著只剩下兩根弦的小提琴,精神狀態不穩定,言語也天馬行空...一切的不完美卻難以遮蔽他眼神裡透露出優雅靈慧的納森尼爾,於是決定"放線"和納森尼爾
接觸,盼望有一天能"收網"將這個人的故事成為受讀者喜愛的專欄.幾次羅培茲自己製造的不期而遇後,羅培茲想要幫助納森尼爾有個固定的住所,可以接受治療,於是他為納森尼爾找社工為他募集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 和精神科醫師會談,可是當他的"計謀"被納森尼爾發現時,總是換來他的狂躁.退縮.信任關係被破壞....
            納森尼爾來自一個不健全的家庭,母親因為無法忍受父親的暴力,帶著姐妹和他逃離他的父親改嫁給他的繼父,即使繼父們對孩子們很好,納森尼爾一心想著離家的爸爸,盼望得到爸爸肯定的眼神,於是努力學習音樂,申請到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和當代最出名的演奏家馬友友曾是同學.但是他面對來自老師的嚴格鞭策.在琴房練琴聽著隔壁同學出色的琴聲便猶如待在刑房的競爭壓力,和美國境內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他即使成績優秀還是不敵精神分裂症的吞蝕,提早輟學.從此之後的35年他就在遊民巷吵鬧的街道隧道裡生活 拉琴,與他原本該有的燦爛人生還有身邊的愛他為他心痛的親人,羨慕他的才華的同學完全隔絕.
         羅培茲原本只是想把納森尼爾當作某個"專題人物",沒想到在與他不斷接觸幫助他找到住所,找到親人,甚至步向展開新生活的同時,也與他建立起友誼,成為讓納森尼爾的生命有轉機的貴人.在此同時羅培茲的生命也因那森尼爾的出現而變得更豐富,他重新檢視自己和家人和工作的關係.
        音樂 就是有這種魔力,讓長期一來孤獨被社會丟在邊緣的"獨奏者",藉由樂聲逐步尋回他失去的人生,讓他從病痛瘋狂中抽離,也得到一段本來街頭邂逅卻成為真心陪伴的珍貴友誼......從此獨奏者不孤獨.
                  這是一段真人真事,作者Steve Lopez--The Sololist  溫馨寫實的故事 推薦給我的朋友
標籤:
瀏覽次數:90    人氣指數:2050    累積鼓勵:9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手紙;分手信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談古論今 用"心眼"看世足
 
住戶回應
 
時間:2010-07-18 18:02
他, 46歲,新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