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人常為日本的輻射所苦!
我在二周前曾在礁溪泡湯時,就告訴友人,日本是很部負責的政府,因為早在那時已無法控制,就應該放棄,並準備以水泥灌漿封存!
現在,大家看政府官員拿儀器在市場量測日本進口的食物只是晃一下,其時這樣是不準確,應該是在以試紙在其表皮擦拭,再量測試紙,另外,輻射線有3種粒子---阿琺,唄鉈,珈瑪等三種射線!(一般只有珈瑪射現的量測)
各種輻射物質之可怕,在於其半衰期!
以碘131而言,在人體只要5天,就能排出體外,但是另一半,仍留在體內,再過5天又可排出1/4,當然另外1/4還在體內,以此類推........
而現在談銫元素,它的半衰期是110天!
為何我們怕鈽元素,因為它的半衰期是24000年!況且它會遺留在人體骨頭,肺,腎及血液中造成其病變!
補充:這次日本電廠所用鈽239是製造核子武器的原料!而且毒性比鈽238鈽240更毒!其製成的核彈比鈾235所製成核彈威力更強!
原子彈核料的提煉
製造原子彈的最大難題在於核料的取得,已知可以產生連鎖核分裂反應的核料有鈾 235 與鈽 239 等元素。就鈾235的取得而言,令人洩氣的是,在自然界的鈾礦中,只有 0.7% 是鈾 235,其餘是鈾 238。由於鈾 238 只會吸收中子而不會造成核分裂,因此鈾 238 的存在有礙鈾 235 連鎖反應的進行。若要使大規模核分裂發生,必須自鈾礦提煉出高純度的鈾 235。
以核能發電廠所需的鈾燃料為例,鈾 235 的濃度須提高到 3 ~ 5%,至於原子彈所需的核料,鈾 235 的濃度更須提高到 90% 以上。兩者對濃度的要求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因為原子彈是要把能量瞬間釋放出來,以造成巨大的破壞力。而核能發電廠的要求是讓能量在掌握下,以穩定的速率緩慢釋放,才能配合用戶的需求。因為兩者的要求不同,所需的純度也就不同。
要從天然的鈾礦把鈾 235 的純度提高到 90% 以上,可是個極為困難的挑戰。因為鈾 235 與鈾 238 都屬同一種元素,兩者化學性質完全相同,因此無法以化學方法加以分開。欲大量提煉只得靠兩同位素在質量上的差異,利用物理的方法來分開鈾 235 與 238。
常用的分離過程是先使鈾礦與氟反應,生成氣態的六氟化鈾(UF6),再利用這兩種同位素的 UF6 氣體因質量不同所導致的擴散速率差異,把氣態六氟化鈾區隔成鈾 235 含量較多與較少的兩部分。分別取出純度不同的這兩部分後,再就每一部分進行另一回合的擴散區隔,如此經歷非常多次的擴散步驟,才能提煉出 90% 以上高純度的鈾 235。
利用氣體擴散以區隔同位素的方法,使提煉鈾 235 的進度極緩慢且價格昂貴。曼哈頓計畫曾在田納西州橡樹嶺設立了分離 U235 的氣體擴散工廠,這工廠在二次大戰期間僅生產了約 50 公斤的 U235,只夠一枚原子彈所需。後來這顆原子彈就直接投入戰場,連事先應該做的核子試爆都因苦無核料而作罷。
就鈽 239 的取得而言,雖然鈽 239 不存在於自然界,卻可在核反應器中利用鈾 238 為原料,經過一系列核反應後生產出來。因此鈽 239 是一種人造的元素,它的半衰期是二萬四千年,非常穩定,但當鈽吸收一中子後,就會發生核分裂並釋出中子,與鈾 235 的核分裂反應非常類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