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01557
 免費占星ㄉ奇蹟天使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親密和親密關係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難進入親密關係ㄉ12類型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愛情ㄉ成因
作者: 免費占星ㄉ奇蹟天使 日期: 2009.07.12  天氣:  心情:


yvSM=0;yvVP=0;var yviContents='http://geocities.yahoo.com/themis/as.php?cc=hk&s=382076083&l=NE&b=1&t=1247402745';yviR='hk';yfiEA(0);
 



























undefined



















undefined


開啟



















undefined


關閉



















undefined


關閉



















undefined











 


你能區別「喜歡」與「愛」的不同嗎?當我們在探討長程的親密關係時,總是會遇到許多的困難,一方面是因為這種研究很難用精密的研究法來測量,另外一方面是,在親密關係中的感覺與親密感事實上是很難測量的。


而社會心理學家對於「愛」的定義最重要的區辨,便是:


友誼式愛情(companionate love)---沒有伴隨著強烈欲望之親暱情感。
狂熱式愛情(passionate love)---伴隨著強烈渴望之親暱感情,其特徵是生理的性衝動。Elaine Hatifield&Susan Sprecher(1986)便發展了一份測量「狂熱式愛情」的量表。(見p.453 圖10-7)

但有些學者並不滿易此種二分法。如Rebert Sternberg(1986,1988)所發展出的「愛情三角形理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便認為,愛情的主要成分有三:親密、熱情及承諾,而成份多寡不同的組合,便可以組成數種不同的愛。 (見p.454 圖10-8)
愛情的成因

接下來我們要看的是愛情如何發展及維持的問題,它與人際吸引的原因是否一樣?是較為簡單,還是更複雜呢?
用社會交易理論來詮釋長程關係
人們在親密關係中也在乎成本與酬賞的比較嗎?在許多的研究中都支持著:社會交易理論在親密關係上一樣適用。

除了成本與酬賞之外,Kelly&Rusbult(1983)另外加了一個因素來解釋親密關係,此因素即為「投資水準」。
在投資模式中(investment model),她將「投資」定義為:人們在關係中已投入的事物,如果關係破裂,這些心血將會全部泡湯,包括有形的與無形的。


我們可以從以下的三個指標來判定人們是否會維持原有的親密關係:

1.      人們對於該關係的滿意程度。
2.      人們對於其他選擇的可能看法,亦即相對比較基準。
3.      人們對於該關係的投資水準。

而在Rusbult的追蹤測驗中也證實,上面所說的三個指標,皆會影響人們投入及維持關係的程度。由此可見,當我們牽涉到長程關係時,還要瞭解人們對於關係的承諾、投入的程度,光看酬賞與成本是不夠的。

·         公平性---總是投桃報李嗎?
先前我們所說的是在長程的關係中,但是在短程的關係中,對於酬賞及成本的公平性,看法是不同的。
a.短程關係屬於「交換關係」---人們很在意酬賞及成本分配的情形。
b.長程關係屬於「共有關係」---人們較不會去計較,反倒能在對方需要隨時的付出;親情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見p.459 圖10-11)
·         外在吸引力和長程關係
是不是具有外在美的人才會吸引人,而較不具外在美的人就註定失敗呢?從許多的研究中我們得知,其實答案是否定的;White(1980)在研究中發現,吸引力愈相似,彼此對於該關係就會愈投入;可見具外在美的人不一定就擁有較多的優勢,也不保證他們的生活或人際關係就一定比較快樂。
o        幼年的依附型態與親密關係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討論的親密關係都是以同伴的相似性、吸引力等等為重要的決定因素。但在John Bowlby&Mary Ainsworth(1978,1980)的研究中發現,個體自幼學來的依附型態(attachment style)會影響長大後親密關係的建立;也就是說,幼年時期和父母建立的關係是成年時期發展親密關係的一項重要指標。
·         Mary Ainsworth(1978)及同事認為,嬰兒與母親會有三種依附型態:
1.      安全型依附(secure attachment style)---照顧者回應嬰兒的需求,讓嬰兒認為自己是被人喜歡的,是有價值的。因此容易和別人發展出成熟、持久的關係。
2.      逃避型依附(avoidant attachment style)---照顧者通常冷漠且疏遠,讓嬰兒壓抑自己的需求,以免再度被人拒絕。因此較不易相信別人,也不易與人建立親密關係。
3.      矛盾型依附(anxious/ambivalent attachment style)---照顧者的情感表達不一致,讓嬰兒變的焦慮。在長大後,既想要親近同伴,但又怕同伴不回應。
·         在Patricia Noller的研究中(1990)也發現:
1.      安全型依附的人,在成年時能擁有最持久的浪漫關係。
2.      矛盾型依附的人,其浪漫關係便維持不久。
3.      逃避型依附的人,其成年時期的親密關係是最微弱的。

不過我們所說的這些結果只是一些相關性的關係並非因果關係,所以我們也不能下絕對性的結論。

·         樂園中的麻煩
在現代的社會中,離婚的比率是逐漸的升高,可見親密關係也很可能會結束,所以在我們看過愛情的本質與發展的情形之後,最後我們來看看它是如何結束的,主要以下列兩個問題來探討:


親密關係中的嫉妒---人們很可能在自我價值感密切的領域受到威脅時會感到嫉妒。你還記得在第三章我們所談到的「自我價值維護理論」,當一個我們很親近的人,在我們自己認為擅長的領域中,表現超過我們時,對於這樣的關係會讓我們有不好的感受。


Peter Salovey&Judith Rodin(1989)認為,這個原則也可以放在浪漫關係中的嫉妒情形:當我們在自己覺得很重視的領域中遭受第三者的威脅時,而產生嫉妒心理。不過這也會因文化的差異而有所不同。


終止:結束關係不容易---你會以什麼樣的方式來結束親密關係呢?在研究中大致歸納了幾種策略:軟語訴求、口頭撤退、行動撤退、負面的身份管理、辯護。
而要瞭解個人對於分手的感受,要先瞭解他在作成分手決定時的所扮演的角色。Akert(1992)在研究中便歸納出下列三種角色:


1.      主動提出者---覺得自己要承擔較多的責任,但對於親密關係的結束較不感到憂傷。
2.      被動接受者---覺得自己要承擔較少的責任,但是會經歷較多的沮喪與孤獨。
3.      責任均攤者---覺得分手的責任是兩方一起分擔的。
不過在分手的過程中以及影響上,性別因素仍是一個相當大的關鍵,因為女性總會比男性有較多的負面症狀。
最後我們來想想,男女分手之後,情人能變成朋友嗎?
Akert(1992)發現: 1 男性對於維持朋友關係的興趣缺乏。 2女性(尤其是被動接受者)則有較多的興趣(見p.465 圖10-13)








geovisit();
標籤:
瀏覽次數:54    人氣指數:654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親密和親密關係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難進入親密關係ㄉ12類型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