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屬菊科草本植物,形似牛尾故稱牛蒡,俗稱「吳母」根約三尺餘深植土中,汲天地日月精華百餘日,不受農業污染,是最好的食品,古今中外紳仕皆嗜食之,「ごぼう」日人視為保健「聖品」
外觀褐色細長的牛蒡,在古時稱為「牛房」,也就是
所謂的牛尾巴,台語諧音也叫「吳某」。
別看它外觀醜醜髒髒,牛蒡可是深受日本人喜愛,在
日本飲食文化裡,牛蒡跟養生、長壽密不可分,還有
人拿它當壯陽食補,「以形養形」。
熱量低 瘦身可當主食
北醫大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
牛蒡在維生素含量的表現上其實並不突出,它最大的
特色就是高纖,牛蒡的粗纖維、膳養纖維量幾乎佔重
量的一成,是同重量筍子的2.8倍,對「嗯嗯」有很大
幫助。
每100公克牛蒡,熱量約為98大卡,比同等重量白飯
(大約是半碗飯)的140大卡來得低,就算是地瓜,也
要124大卡,對想減重或保持身材的男男女女,是相當
好的高纖根莖類主食,可以用以取代米飯,又有飽足
感。
除了讓「嗯嗯」更順暢,牛蒡還有助於「健胃整
腸」。因為牛蒡裡含有不少可溶性膳食纖維,會讓腸
道裡的好菌更活潑,保護腸道黏膜。此外,牛蒡也算
是高鉀食物,因為鉀可以置換體內的鈉,牛蒡也有助
於利尿、排水跟降血壓。
牛蒡跟富含油脂食物一起烹煮,不只可以讓牛蒡的口
感變好,牛蒡裡的纖維還能吸附油脂,減少油膩感,
像牛蒡排骨湯、肉絲炒牛蒡,以及肉片捲牛蒡等都是
不錯的組合。若嫌牛蒡纖維較粗,最常見的就是牛蒡
切絲後撒上白芝麻,一方面讓口感更好,也能增添營
養。
儘管牛蒡是好食物,但因為它纖維含量豐富,一旦有腹瀉,或是胃潰瘍、消化性潰瘍患者,最好暫
時不要吃,才不會加重腸胃負擔。
纖維粗 腸躁者勿多食
台北醫學中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張家蓓:
牛蒡的根跟子都可以拿來食用,牛蒡的根味甘,屬於平性食物,就是不寒不熱,原則上,沒有什麼
人不適合吃,唯一要留意的是牛蒡纖維較粗,像體質虛寒容易拉肚子,或因為腸蠕動較快、大腸激
躁症常腹瀉者,最好不要吃太多,以免雪上加霜。
另外,從中醫觀點來看,牛蒡有清熱、消腫及利尿功效,因此,火氣大口乾舌燥的人很適合吃牛
蒡,它也會讓小便更為順暢。至於牛蒡子,則可做為中藥材,根據本草綱目記載,加上中藥材射
干,可以消腫,緩解喉嚨疼痛的不舒服感。